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發布時間:2023-11-09 10:33:00來源: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原標題:數字經濟專(zhuan) 利創新蓬勃發展

  在11月8日舉(ju) 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局長申長雨透露,截至2023年9月,我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和商標擁有量分別達到480.5萬(wan) 件、4512.2萬(wan) 件;2022年著作權年登記量達635.3萬(wan) 件。PCT國際專(zhuan) 利申請量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在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達到第12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深入發展,數字資源、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愈發凸顯。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專(zhuan) 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國內(nei) 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有效量為(wei) 127.3萬(wan) 件。其中,2022年國內(nei) 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達到29.6萬(wan) 件,占國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總量的42.6%。自2016年起,年均增速為(wei) 22.6%,是同期國內(nei)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總量年均增速的1.5倍,專(zhuan) 利創新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此外,來華申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的國外企業(ye) 數量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6418家增加至2022年的7613家。截至2022年底,來自95個(ge) 國家(地區)的權利人在華擁有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32.7萬(wan) 件,反映出國外相關(guan) 企業(ye) 對我國數字經濟市場的高度重視。

  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數據這一信息時代的“新能源”。我國是數據資源和數字經濟大國,2022年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50.2萬(wan) 億(yi) 元,占GDP的比重達到41.5%,位居全球第二。如何保護、運用好數據“新能源”,成為(wei) 影響數字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課題。申長雨介紹,近年來,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研究梳理了數據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一係列關(guan) 鍵問題。例如,提出數據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對象應符合3個(ge) 條件,包括依法依規獲取,經過一定規則處理,並具有實用價(jia) 值的數據集合。

  目前,我國已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dong) 、廣東(dong) 以及深圳8個(ge) 省市開展了試點工作,上線數據知識產(chan) 權登記平台,已累計向經營主體(ti) 頒發數據知識產(chan) 權登記證書(shu) 超過2000份。各試點地方的數據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總額已超過11億(yi) 元。上海、廣東(dong) 等地方知識產(chan) 權局還與(yu) 法院、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協作,實現協同保護。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還審議通過了《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專(zhuan) 利法實施細則(修正草案)》等重要文件和法規,對有關(guan) 工作作出部署。下一步,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將以開展專(zhuan) 利轉化運用專(zhuan) 項行動為(wei) 契機,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完善政策、強化保護、優(you) 化服務,特別是以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促進中小企業(ye) 成長,培育推廣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品,促進民營製造業(ye) 領域投資,更好助力實體(ti) 經濟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穎)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