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費?86.5%受訪青年明確“該花花該省省”
如何消費?86.5%受訪青年明確“該花花該省省”
花錢不再大手大腳,一線城市受訪青年顯著增強對生活的掌控感
“花錢大手大腳”曾是人們(men) 對年輕一輩的印象。而如今,“精打細算”正成為(wei) 年輕人消費的新特點。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000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5%的受訪青年明確表示“該花花該省省”的消費理念能增強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
“現在消費者能輕鬆地貨比三家,有更多選擇空間”
今年29歲的張立是一名攝影師,寶寶剛剛6個(ge) 月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身份的轉變,他說自己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是兩(liang) 個(ge) 人吃好喝好就可以,有娃之後情況明顯不同了。教育支出、生活花銷都可能隨著孩子的成長而增加,而且很多父母都想在各方麵盡力給孩子最好的,自己也會(hui) 有一定壓力。”
張立說,相比之前因新潮、好奇而消費,現在實用性強、性價(jia) 比高更能吸引他和愛人,他們(men) 不再因為(wei) 大促優(you) 惠而購買(mai) 計劃外的東(dong) 西。“我算過一筆賬,減少不必要的花銷,能省出一筆不小的錢,用在必須花的地方,從(cong) 而提升生活品質。”張立表示,愛人、孩子、父母所需要的家庭支出,以及人情往來、工作設備購置等,是一些必須花的地方。“花錢時越來越‘精’,能省則省,把錢不吝嗇地用到該用的地方,我覺得這並不矛盾。”
杭州某高校經濟學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陳旻覺得,網絡信息的便捷獲取、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經濟形勢都讓消費者更加精明。“不管是平台內(nei) 各商戶,還是各平台間,現在消費者能輕鬆地貨比三家,價(jia) 格是否便宜一目了然,因此有了更多選擇空間。而且,最近的頭部主播價(jia) 格壟斷事件說明公平的競爭(zheng) 環境才是大家期待的。”
哪些因素促使年輕人消費更加精明?67.9%的受訪青年感覺是物價(jia) 走高和經濟壓力導致的,59.3%的受訪青年感到是可便捷查詢、比較優(you) 惠信息帶來的,48.0%的受訪青年認為(wei) 是價(jia) 格親(qin) 民、品質高國貨的崛起,46.8%的受訪青年直言深諳商家宣傳(chuan) 活動套路。
“不浪費”的消費才能真正讓自己身心愉悅
張立說,以前很多年輕人衝(chong) 動消費、過度消費,在自己能力範圍外開銷,“用明天的錢過今天的生活”。他很不認同這種生活方式,“我喜歡的是‘我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量入為(wei) 出,在自己的掌控中生活。”
在陳旻看來,當商品售價(jia) 高於(yu) 自己預期的使用價(jia) 值時,就是不必要的開支。“比如我去KTV唱歌,商家售賣的酒水飲料與(yu) 外麵的價(jia) 格差距不大,我就樂(le) 意購買(mai) 。但如果外麵賣5元,裏麵要10元,那這部分酒水的消費就可以不花。”陳旻覺得,一筆值得、“不浪費”的消費才能真正讓自己身心愉悅。
“我按用途把資金存在幾個(ge) 不同賬戶上,各自花在需要的地方。而且‘不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ge) 籃子裏’,有利於(yu) 資金穩定。”陳旻跟記者介紹,他分了校園開銷、旅行等多個(ge) 資金賬戶,一打開手機應用就知道最近花了多少、花在哪裏、哪塊比之前省了,“一看到數字,我就心中有數。”
調查中,86.5%的受訪青年明確表示,“該花花該省省”能夠增強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交互分析顯示,一線城市受訪青年認同度最高(90.6%),其次是二線城市受訪青年(87.2%)。受訪男性(88.7%)高於(yu) 受訪女性(85.1%)。受訪85後最為(wei) 認同(89.0%),受訪95後認同度相對偏低,為(wei) 80.8%。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yu) 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江予認為(wei) ,這組數據反映了消費者的理性。“年輕人有很多理想、很多需求都需要開銷。支配有限的資金,把錢花在值得花的地方,這是他們(men) 願意做的事。”他指出,值得花的地方,就是遵從(cong) 自己的真實需求,把錢花在自己最認同、認為(wei) 對自己最有價(jia) 值的地方,從(cong) 而讓自己過上理想的生活。
受訪青年中,05後占2.7%,00後占23.1%,95後占27.6%,90後占28.5%,85後占18.1%。男性占39.0%,女性占61.0%。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占38.2%,二線城市的占35.9%,三四線城市的占20.8%,縣城或城鎮的占4.3%,鄉(xiang) 村的占0.8%。
(應受訪者要求,陳旻、張韻果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xi) 生 包鋆麗(li)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