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完善管理機製 建設美好家園

發布時間:2023-11-13 10:44:00來源: 人民日報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四川成都青羊區實施物業(ye) 服務整體(ti) 提升行動

  完善管理機製 建設美好家園

  本報記者 王明峰 人民網記者 朱 虹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全麵推進居民小區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今年6月5日,成都市召開動員部署會(hui) ,推進1641個(ge) 老舊小區改造。

  成都市青羊區老舊小區占全市老舊小區總量的近15%。“為(wei) 了讓老舊小區麵貌煥然一新,青羊區全麵實施物業(ye) 服務整體(ti) 提升行動。”成都市委社治委副主任江維說,一係列措施穩步推進了黨(dang) 建引領下的小區物業(ye) 服務機製,以共建共治共享推進幸福美好社區建設。

  小區改什麽(me) ,如何改,改了以後怎麽(me) 管?這些都需要居民充分表達意見。青羊區少城街道祠堂街社區包家巷82號,是一個(ge) 老舊小區。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必琴說,短短半年,社區組織召開壩壩會(hui) 4次,收集居民關(guan) 心議題50餘(yu) 個(ge) ,按照緊急重要的順序,優(you) 先解決(jue) 院落環境衛生。60%以上的居民參加了居民會(hui) 議。經表決(jue) ,小區引入社區本土培育的物業(ye) 服務中心來破解院落環境治理難題。物業(ye) 費繳費率從(cong) 初期的50%提升到2021年底的96%。

  包家巷82號院附近很有煙火氣,這裏是有名的美食街。小區有了物業(ye) 後,環境逐步改善,更可貴的是小區臨(lin) 街的餐飲店也參與(yu) 到治理中。

  “小區樓下和周邊有很多餐飲店,通過居民小組議事會(hui) 、院落壩壩會(hui) 等協商議事平台,促進院委會(hui) 、物業(ye) 服務中心、商家共同簽訂‘綠色低碳住商自治聯盟公約’,建立商家環境治理眾(zhong) 籌資金,攜手解決(jue) 了環境衛生、油煙擾民、垃圾分類等問題,使院內(nei) 秩序井然、鄰裏和諧。”物業(ye) 服務中心主任趙東(dong) 林說,82號院旁的牛雜火鍋生意很好,夜深了,商戶會(hui) 主動讓客人們(men) 降低音量,以免打擾到居民。簽署了自治聯盟公約的商家也都參與(yu) 院落環境衛生大掃除,住戶有困難時也會(hui) 主動幫忙。

  青羊區古殊庭苑修建於(yu) 1994年。“古殊庭苑”是2016年改造前,由群體(ti) 集思廣益為(wei) 清溪東(dong) 路80號院所取的名字。作為(wei) 典型的老舊小區,古殊庭苑原先空間狹窄、設備老舊、活力不足。

  石人北路社區古殊庭苑院委會(hui) 主任吳德祥告訴記者,2014年之前古殊庭苑沒有院委會(hui) 及物業(ye) ,全由社區代管。2021年,石人北路社區為(wei) 古殊庭苑引進了和家生活物業(ye) 企業(ye) ,為(wei) 居民提供物業(ye) 管理、社區治理、便民服務、市政服務、智慧社區等多種生活服務,實現了社區、院委會(hui) 、和家生活物業(ye) 企業(ye) 三者共建院落的新模式。

  “為(wei) 了讓居民看到物管的重要性,我們(men) 先無償(chang) 為(wei) 居民做了便民改造和服務。”據和家古殊庭苑項目部負責人邱濤蓉介紹,企業(ye) 不僅(jin) 徹底清理了樓道雜物、電線上各種枯枝蔓藤,還在每個(ge) 單元的一樓和五樓位置配置更新了滅火器,修補了原本破爛不堪的路麵,消除了大部分安全隱患,家裏報修有師傅上門維修,居民的安全指數提升了數倍。“信任建立了,老住戶才願意繳納物業(ye) 費。但老小區的物業(ye) 費非常低廉,不足以維持管理成本。在社區的幫助下,我們(men) 同步運營了社區的閑置空間來經營蔬菜水果店,其收益用來彌補在老舊小區管理中投入的成本。”邱濤蓉說。

  “和家物業(ye) 的到來極大地幫助了院委會(hui) ,讓小區居民有了服務、小區管理有了幫手。”吳德祥笑著說,以前小區亂(luan) 得無人問津,現在隻要有空房掛出去,很快就被出租了。

  “引入和家物業(ye) 不僅(jin) 讓古殊庭苑有了改變,也探索出了社企聯動院落管理新模式。”石人北路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王琮坦言,企業(ye) 承擔城市老舊小區管理的最大問題,是錢怎麽(me) 來。鑒於(yu) 大多數老舊小區業(ye) 主普遍屬於(yu) 低收入群體(ti) ,高水平管理不可能依靠提高物業(ye) 費來實現收支平衡,加上此類小區物業(ye) 費收取率均較低,因此需要在管理過程中采用大片區統籌,把部分可盈利的優(you) 質物業(ye) 管理資源與(yu) 困難小區進行搭配,提高營運企業(ye) 的生存能力。“在府南街道,我們(men) 就采取按市場規律協調部分可盈利項目進行搭配的方式,推動了老舊小區的物業(ye) 接管工作。”王琮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