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服務城市發展——安徽合肥加快場景創新建設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李春劍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xing) 毅
場景創新是以新技術的創造性應用為(wei) 導向,以供需聯動為(wei) 路徑,實現新技術迭代升級和產(chan) 業(ye) 快速增長的過程。
近年來,場景創新逐漸成為(wei) 支撐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you) 勢構建與(yu) 發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年底,北京、上海、成都等43個(ge) 城市已啟動各具特色的場景創新促進工作。2022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組建全國首個(ge) 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采取政府主導、企業(ye) 運營、市場參與(yu) 的方式,促進合肥成為(wei) 創新資源找場景的首選之地。
場景創新優(you) 勢何在?場景創新如何助推城市發展?記者近日隨中國科協赴合肥采訪,實地探訪多家科研院所與(yu) 創新型企業(ye) ,了解新技術、新產(chan) 品服務城市發展的實踐探索。
人才方陣:企業(ye) 發展有活力
走進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合肥院”),一座鋪設著各式管道的試驗場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個(ge) 1:1複製城市地下管網段路的多管線並存耦合實驗區。”清華合肥院技術轉移中心副主任袁睿為(wei) 記者講解,“燃氣管道、供水管道泄漏問題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很可能會(hui) 造成爆炸、路麵塌陷等複合險情。利用實驗平台研究城市管網在不同土壤環境下的運行情況,可以實現對城市內(nei) 不同區域管網的有效監測,提前研判風險。”
據了解,2016年,基於(yu) 城市安全實際需要,清華大學、安徽省、合肥市三方聯合成立清華合肥院,在全國率先開展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針對城市內(nei) 燃氣、供水、排水、橋梁等應用場景架設監測傳(chuan) 感器,通過三維建模等技術手段,建立起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係統。城市中“看不見”的風險被轉化成“看得見”的數據,直接呈現在監測平台上。“近年來,我們(men) 以合肥為(wei) 起點,將城市生命線工程向全國70多個(ge) 城市進行了推廣,有效幫助城市將地下管線事故發生率降低60%。”袁睿說。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guan) 鍵。“激光傳(chuan) 感設備要實現自主研發,關(guan) 鍵在芯片。”袁睿拿起一台可燃氣體(ti) 智能監測儀(yi) 向記者展示,“過去,傳(chuan) 感器內(nei) 的芯片要從(cong) 國外買(mai) ,成本很高,無法實現大規模使用。2020年,清華大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開展激光傳(chuan) 感芯片技術研究,用一年多的時間實現芯片自主研發,芯片成本大幅下降。”
近年來,多個(ge) “地校共建”的科研院所在合肥落地生根,並孵化出一批創新企業(ye) ,調動科學家、創業(ye) 者等多元主體(ti) 共同參與(yu) 前沿技術研發,釋放企業(ye) 發展活力。同時,各科研院所積極針對產(chan) 業(ye) 需求,匯聚人才資源,如清華合肥院與(yu) 省內(nei) 外各高校開展聯合培養(yang) 計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針對企業(ye) 人才需求實施“產(chan) 教融合”協同培養(yang) 模式,為(wei) 創新成果產(chan) 業(ye) 化應用提供人才儲(chu) 備。
政策支持:科技創新有沃土
“我們(men) 在調研時發現,一些初創型科技企業(ye) ,雖然有了好技術、好產(chan) 品,卻往往缺少具體(ti) 的應用場景。”合肥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場景創新,就是搭建起一座橋梁,讓新技術在場景中有了驗證渠道,也為(wei) 城市治理、產(chan) 業(ye) 升級提供更多科技方案。”
醫生手持超聲仿形手柄來回滑動,遠處一架手臂狀的機器人也夾住超聲探頭做出同樣操作,同時,患者的超聲掃查影像顯示在醫生電腦上。
“這種7軸機械臂智能遠程超聲機器人是依據人體(ti) 手臂關(guan) 節特性設計的,它的轉動角度更加多元,能應用到多個(ge) 部位的超聲檢查中。大城市三甲醫院的醫生利用遠端設備,足不出戶就能為(wei) 偏遠地區病患做檢查。”合肥合濱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濱智能”)創始人劉振說,“今年4月,這款產(chan) 品入選了合肥市2023年度第一批場景清單,還吸引了不少投資項目前來接洽。目前,我們(men) 已經和國內(nei) 多家三甲醫院開展臨(lin) 床合作。未來,人工智能與(yu) 機器人技術在醫療領域一定會(hui) 塑造更多可能。”
自2022年起,合肥市深入開展場景挖掘、打磨策劃、清單發布、對接路演、推廣服務全流程的場景工作,全麵開放企業(ye) 生產(chan) 、政府應用等領域場景,支持創新型企業(ye) 應用新技術、新產(chan) 品。“天天有推介、周周有對接、月月有路演、季季有活動”已經成為(wei) 合肥市開展場景創新工作的常態。
“金點子”也能引來“金元寶”。2022年,合肥市挖掘場景需求超400個(ge) ,累計服務企業(ye) 超500家,幫助70多家場景業(ye) 主單位對接100多家優(you) 秀企業(ye) ,22家企業(ye) 拿到實質性訂單。像合濱智能一樣入選場景清單的多家企業(ye) 還吸引到了多筆融資。“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8%、居全國大中城市第1位,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保持3.5%左右,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1000億(yi) 元。合肥成為(wei) 全國天使基金、種子基金風險容忍度最高城市之一。”合肥市發改委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落實場景:產(chan) 品驗證有渠道
如何在公共場所實現無接觸、避免交叉感染?安徽省東(dong) 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dong) 超科技”)自主研發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給出了切實的解決(jue) 方案。
手術室門口鑲嵌著一塊巴掌大的平板透鏡,各色光線透過透鏡折射匯聚,在空中組成各種浮空影像,醫生不用觸摸實物,隻用手指“淩空一點”,就能控製手術室運行、淨化。隨著東(dong) 超科技聯合創始人張亮亮的演示,展示廳內(nei) 的手術室門緩緩打開,“除了手術室綜合控製麵板,這項技術還被應用在醫院的消毒供應室、ICU、藥房等多個(ge) 場景中”。
談起技術落地的第一個(ge) 場景,張亮亮很有感觸:“前期我們(men) 在資金和市場方麵遇到了不少困難,相關(guan) 部門幫我們(men) 與(yu) 安徽省立醫院牽線搭橋,這種非接觸式醫療自助機才得以推廣應用。我們(men) 獲得的第一筆投資,也是來自合肥市高新區。”
除了醫療場景,“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還被應用在電梯裏。“當時,市場對於(yu) 用‘空中點擊數字’來代替實體(ti) 電梯按鍵的安全性還是有很大顧慮,產(chan) 品很難被推廣。”張亮亮說,“合肥市高新區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決(jue) 定率先在管委會(hui) 大樓內(nei) 使用,政府成了新產(chan) 品‘嚐鮮者’,也為(wei) 我們(men) 吃了一顆‘定心丸’。”
有了市場的反饋,才有機會(hui) 繼續改進技術。在具體(ti) 場景的應用中,研發人員發現電梯控製係統體(ti) 積偏大,使用感不好。現在,電梯內(nei) 的控製端簡潔美觀,技術迭代進步顯著。
在社區內(nei) ,居民不用接觸垃圾桶就能打開蓋子,垃圾分類更方便;在汽車裏,駕駛員和乘客在空中滑動屏幕,仿佛科技大片照進現實;在博物館中,立體(ti) 文物模型走出櫥窗,全方位呈現在遊客眼前,曆史與(yu) 科技實現完美交融……“目前,我們(men) 還在進行第二代技術的研究升級,相信不久後,光源更小,體(ti) 積更大的‘空中成像’會(hui) 給大家帶來更多驚喜!”張亮亮說。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3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