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發現全球最早“龍蛋共存”恐龍化石群
科技日報北京11月9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9日獲悉,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yu) 古人類研究所和貴州省博物館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發現1.9億(yi) 年前特異埋藏的恐龍化石群。該恐龍化石群包括至少3個(ge) 成年恐龍和5窩胚胎蛋(約50枚),並屬於(yu) 同一物種。這是中國發現的最早恐龍蛋窩,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恐龍蛋和成體(ti) 保存在一起的恐龍化石群。相關(guan) 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yu) 《國家科學評論》。
貴州平壩發現的恐龍化石,產(chan) 自紫紅色粉砂質泥岩中。這些恐龍生活在約1.9億(yi) 年前侏羅紀早期,是一類兩(liang) 足行走的植食性蜥腳型類恐龍。這類恐龍廣泛分布於(yu) 世界各地的早侏羅世地層中,在我國雲(yun) 南祿豐(feng) 盆地也很常見,如大家所熟知的許氏祿豐(feng) 龍。
“但是,這類恐龍在貴州省還是第一次被正式報道命名。平壩恐龍保存有較完整的頭骨和頭後骨骼材料,具有不同於(yu) 其他蜥腳型類恐龍的獨有特征和特征組合,因此我們(men) 建立了新屬種——守護黔龍。”論文第一兼通訊作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韓鳳祿說,“黔”指貴州省,“守護”意指該恐龍成體(ti) 和蛋窩的同時保存,表明其可能具有的照顧後代行為(wei) 。
研究人員根據保存的材料估算,守護黔龍的成體(ti) 體(ti) 長6米以上,體(ti) 重達1噸。係統演化分析表明,守護黔龍和之前雲(yun) 南發現的雲(yun) 南龍具有較近的親(qin) 緣關(guan) 係,處於(yu) 從(cong) 早期蜥腳型類向蜥腳類演化的過渡階段。
現代爬行動物和鳥類的蛋,最外側(ce) 都有蛋殼保護。蛋殼可以分為(wei) 3種類型:軟殼蛋、硬殼蛋和革質蛋。研究人員利用多種手段對守護黔龍的蛋殼進行分析發現,守護黔龍的蛋殼為(wei) 介於(yu) 軟殼蛋和硬殼蛋之間的革質蛋殼。通過對爬行類蛋演化的定量分析,研究人員首次提出最早的恐龍蛋是革質的,不同於(yu) 先前認為(wei) 的軟殼蛋或者硬殼蛋的起源。
“通過對不同蛋窩的恐龍蛋裏的骨骼發育程度進行觀察和評估,研究人員發現,它們(men) 都處於(yu) 相似的發育階段,就像現代的海龜一樣,它們(men) 會(hui) 同時孵化出殼。這種同步孵化有利於(yu) 個(ge) 體(ti) 逃避捕食者的獵殺。”韓鳳祿說。
此外,研究人員還詳細對比了胚胎和成體(ti) 的骨骼特征,並計算了前肢和後肢骨骼的長度比值,他們(men) 發現,守護黔龍在幼體(ti) 期可能四足行走,而在成年期則為(wei) 兩(liang) 足行走,和其他蜥腳型類恐龍具有相似的個(ge) 體(ti) 發育模式。
韓鳳祿表示,這項研究揭示了早期恐龍的眾(zhong) 多行為(wei) 方式,比如集群繁殖、同步孵化等,為(wei) 我們(men) 認識早期恐龍的繁殖和生存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對研究恐龍的興(xing) 衰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