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或將於2050年退場,之後人類如何通信交流?
報道稱智能手機或將於(yu) 2050年退場
智能手機消失之後,人類如何通信交流
左鵬飛 陳 靜
近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日本瑞穗銀行發布的報告預測,智能手機將在2050年消失。根據該報告,智能手機如今在世界範圍內(nei) 的普及率是65%,而這個(ge) 數字2030年將下降至60%,2050年則將降至0%。那麽(me) ,智能手機未來可能消失嗎?如果消失,又可能會(hui) 出現什麽(me) 樣的新通信工具?
智能手機進入“三期”疊加階段
自全球首部手機誕生至今已有半個(ge) 世紀。這半個(ge) 世紀裏,伴隨移動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日益成為(wei) 人類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也應看到,手機更新迭代的速度驚人。大哥大、傳(chuan) 呼機、小靈通、功能機等20世紀末、21世紀初風靡一時的通信工具如今都成了“老物件”,被人們(men) 束之高閣。智能手機是否也將步其後塵?
從(cong) 演進曆程來看,智能手機發展已經進入傳(chuan) 統技術瓶頸期、新興(xing) 技術成長期和潛在用戶培養(yang) 期的“三期”疊加階段,未來或將加速退出曆史舞台。
自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第一代iphoness以來,智能手機發展就步入了“高速路”,無論是處理器、內(nei) 存、攝像頭、屏幕、電池等硬件方麵,還是操作係統、核心算法、應用開發等軟件方麵,都實現了性能的巨大飛躍。然而,隨著技術向縱深發展,手機的硬件改進和軟件升級都逐漸進入了瓶頸期,在傳(chuan) 統賽道上愈發難以取得革命性創新,傳(chuan) 統技術進入發展瓶頸期。
從(cong) 技術上看,智能手機是通信、網絡、語音、圖像等一係列技術的係統集成。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虛擬現實、人機交互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已經進入成長期,它們(men) 對智能手機的影響日益加深,不斷促進用戶界麵向智能化、沉浸化、立體(ti) 化方向發展,並持續通過多技術路徑探索來驗證未來應用場景。可以預見,在技術與(yu) 場景的雙輪驅動下,智能手機被更高維度的產(chan) 品替代隻是一個(ge) 時間問題。
此外,近年來,全球消費者換機周期普遍拉長,這一方麵是因為(wei) 智能手機使用壽命的提高,另一方麵則是因為(wei) 用戶對於(yu) 產(chan) 品創新的預期也在提高。圍繞新的市場預期,越來越多的數字科技企業(ye) 開始布局新賽道,通過加強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完善業(ye) 務模式和內(nei) 容生態、重塑消費理念和消費場景等方式,積極培養(yang) 未來的潛在用戶。
立體(ti) 化場景化成未來發展趨勢
雖然理想的下一代通信工具尚未露出真容,但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元宇宙等相關(guan) 技術的飛快發展,人類下一代通信方式已經現出雛形。
首先,隨著計算機視覺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men) 越來越不滿足於(yu) 文字、圖片、視頻等二維信息展現形式,開始追求更具可視性的信息呈現方式。在技術與(yu) 需求的雙重升級下,信息展現形式正在加速從(cong) 二維平麵轉向三維空間。我們(men) 預計,下一代通信工具將呈現立體(ti) 化用戶界麵,增強人們(men) 溝通交流、參與(yu) 會(hui) 議、開展研討等線上活動的臨(lin) 場感。
同時,在內(nei) 置傳(chuan) 感器等設備的加持下,身體(ti) 狀態與(yu) 行為(wei) 活動數據化日益成為(wei) 現代社會(hui) 的普遍現象。很多人的睡眠信息、行程軌跡等都以數據的形式存儲(chu) 在智能手機中,智能手機愈發成為(wei) 存儲(chu) 和分析這些數據的重要工具。下一代通信工具將延續和升級這一重要功能,更加融入人們(men) 工作生活場景,並為(wei) 個(ge) 體(ti) 提供更深入、更全麵、更智能的計量服務。
此外,交互性是衡量終端設備易用程度的關(guan) 鍵指標。從(cong) 智能手機發展曆史來看,觸摸屏、手勢控製、語音操作、麵部識別等交互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手機向著智能、高效、便捷的方向快速發展。下一代通信工具將繼續保持這種趨勢,同時推動人類心理、習(xi) 慣、行為(wei) 等因素與(yu) 差異化場景因素充分結合,實現更加人性化的操作交互。
最後,智能手機上有大量的第三方應用程序(App),它們(men) 在滿足人們(men) 社交、網購、出行、娛樂(le) 等各種需求的同時,也帶來了更新頻繁、內(nei) 存難清、管理複雜等一係列問題。下一代通信工具或將有效解決(jue) 這一難題,通過將App高度集成並深度嵌入係統,由數字人或者虛擬偶像作為(wei) 程序的統一入口,用戶可根據不同場景需要開啟相關(guan) 程序。
新一代通信設備發展的主旋律是智能化。伴隨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AI)與(yu) 通信技術的聯係日趨緊密。展望未來,AI與(yu) 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將給通信領域帶來一係列深刻變革,並可能重塑人類的通信方式。
從(cong) 通信網絡來看,基於(yu) AI的自智網絡可能成為(wei) 未來通信網絡發展的重要方向。自智網絡具有較高的智能化水平,能夠實現網絡的自感知、自決(jue) 策、自執行,為(wei) 用戶提供高度個(ge) 性化、高度精準性、高度安全性的網絡服務。
從(cong) 終端設備來看,個(ge) 人智能助手擁有巨大的應用潛能。當前,個(ge) 人智能助手已經成為(wei) 全球手機巨頭爭(zheng) 相布局的重要新賽道。未來,個(ge) 人智能助手將有效幫助用戶製訂計劃、管理生活和處理工作,並可能成為(wei) 用戶與(yu) 外界溝通和連接的主要渠道。
(作者左鵬飛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數量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陳靜係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