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攝像頭對著信箱,征集意見不妨多些坦誠
作者:龍之朱
據媒體(ti) 報道,近日,有網友發現,廣西大學個(ge) 別學院一樓大廳內(nei) 設置的書(shu) 記、院長信箱對著攝像頭,無法保護投信者隱私。11月12日晚,廣西大學回應稱,信箱主要用於(yu) 收集師生員工“急難愁盼怨”問題,以便更好地幫助師生員工解決(jue) 困難。設置時未能充分關(guan) 注到投信者的隱私,現已徹底整改。
攝像頭“監控”意見信箱的事情,並非偶發。就在一個(ge) 月前,有媒體(ti) 報道,有攝像頭正對著四川省萬(wan) 源市紀委監委駐文體(ti) 旅局紀檢監察組設置的舉(ju) 報箱。此事也引發網絡熱議,其後當地將舉(ju) 報箱撤下,尋找合適地方重新安裝。
而在更早的2014年,據披露,山西省委巡視組到某縣巡視時,該縣縣委書(shu) 記要求安裝攝像頭對準省委巡視組設立的2個(ge) 舉(ju) 報箱,強調“要能保證舉(ju) 報箱的位置在監控可視範圍內(nei) ”,以此掌握舉(ju) 報人和舉(ju) 報情況。這也導致一段時間內(nei) ,舉(ju) 報箱內(nei) 都未曾收到群眾(zhong) 的舉(ju) 報信。
可以想見,一個(ge) 個(ge) 被攝像頭“盯”住的舉(ju) 報箱,必然會(hui) 空空蕩蕩。而這樣的空空蕩蕩,卻會(hui) 被用來佐證該單位“平安無事、風清氣正”。盡管這很諷刺,卻成了一種現實。
表麵上看,攝像頭似乎隻是攔阻了前往表達真實意願的人們(men) ,實則此舉(ju) 在每一個(ge) 有想法、有意見、有情緒的人那裏,無異於(yu) 添加了一把鎖。“盯”著意見箱的攝像頭,就是權力的技術性延伸,也是對民眾(zhong) 表達正當訴求權利的直接幹預。在這樣的“禁錮”之下,人們(men) 隻能隱忍,按下說法的想法。
公開設置意見箱,本是群眾(zhong) 行使監督權,合法反映意見與(yu) 訴求的必要渠道。但把很多工作製度虛化為(wei) 形式主義(yi) 的做法,並不鮮見。甚至越是到基層,越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應付高招。久而久之,嚴(yan) 肅的政令、政策也被消解弱化了。
這樣對問題如臨(lin) 大敵般緊張的做法,並不可取,也完全沒有必要。一個(ge) 單位、一個(ge) 地方治理的情況究竟如何,老百姓是有發言權的,來自底層的意見和建議,本來就是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領導者非但不能被動地接受意見,還應該主動去聽取老百姓的聲音。
任何時候,上下互動、溝通交流都是把事情辦好的不二法門。堵住了意見箱,就等於(yu) 關(guan) 閉了與(yu) 民眾(zhong) 溝通的渠道,不僅(jin) 老百姓的利益無從(cong) 表達,也會(hui) 喪(sang) 失與(yu) 社會(hui) 對話的能力。
為(wei) 政有哪些得失,辦事有哪些缺失,這些認知不會(hui) 憑空而來。而來自底層的意見和建議,就是治理中至關(guan) 重要的一環。有了這樣的問題意識,才會(hui) 有問題導向,才會(hui) 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行穩致遠。
隻要多一些真誠和坦率,隻要多一些服務意識,隻要多一些平等交流的思想,很多事情並不會(hui) 如想象的那麽(me) 艱難。說到底,遇事還是要先解決(jue) 事,這是最省時省力省心的破解之道。反之,總想著走捷徑,總想著解決(jue) “提出問題的人”,隻能讓問題越來越複雜。(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