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公益訴訟助力探索非遺保護新路徑

發布時間:2023-11-21 10:21: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中華兒(er) 女幾千年來勞動成果與(yu) 智慧的結晶,具有珍貴的曆史及現實價(jia) 值。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完善公益訴訟製度”。開展非遺領域公益訴訟是我國探索非遺司法保護的新路徑,也是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ju) 措。一段時間以來,公益訴訟在非遺領域的研究探索以及多起成功的非遺公益訴訟案例,對我國非遺的保護傳(chuan) 承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將非遺納入公益訴訟的保護範圍、構建完善的非遺公益訴訟製度,既有利於(yu) 提升新時期我國非遺司法保護力度,推進非遺係統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又有利於(yu) 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國公益訴訟製度,對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公益訴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影響

  截至2023年4月,全國有22個(ge) 省級人大常委會(hui) 在出台的關(guan) 於(yu) 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zhuan) 項決(jue) 定中,對文化遺產(chan) 領域公益訴訟探索予以明確。公益訴訟賦能非遺保護,可以產(chan) 生重要的積極影響。

  一是有利於(yu) 激活政府對非遺保護的主體(ti) 意識,構建非遺保護聯動機製,推動非遺係統性保護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將非遺納入公益訴訟的保護範圍,有利於(yu) 促進非遺管理部門積極履職,有利於(yu) 相關(guan) 部門構建非遺保護聯動機製,推動非遺保護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比如近年來,安徽省黃山市在非遺保護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主管部門+保護單位+徽學專(zhuan) 家+公益訴訟檢察”的保護新模式,為(wei) 地區非遺融合保護發展提供了樣板。二是既有助於(yu) 填補我國在非遺保護領域的司法空白,又能進一步完善與(yu) 發展公益訴訟製度。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尋求法治力量的需求,與(yu) 公益訴訟欲將“文化遺產(chan) 保護”納入進來的需求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兩(liang) 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積極探索非遺保護領域的公益訴訟路徑,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在立法層麵推動非遺保護升級,讓非遺得到立法、執法、司法層麵上的保護,是完善我國法律體(ti) 係的重要環節。三是有助於(yu) 遏製非遺保護中的違法行為(wei) 。對於(yu) 非遺保護工作,公民個(ge) 人的力量有限,將非遺納入公益訴訟的保護範圍,可以借助司法的權威性和公益性,解決(jue) 調查取證難、舉(ju) 證難等問題,有力打擊非遺侵權、不正當競爭(zheng) 等違法行為(wei) 。同時,司法辦案的公信力對促進全社會(hui) 增強非遺保護傳(chuan) 承意識具有積極意義(yi) 。2022年,針對一些非遺屢屢被侵權的情況,貴州省雷山縣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開展非遺保護專(zhuan) 項行動,辦理了保護國家級非遺苗族銀飾鍛製技藝公益訴訟案,不僅(jin) 懲治了違規經營亂(luan) 象,還發展了新業(ye) 態,帶動當地非遺產(chan) 業(ye) 的發展。

  公益訴訟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領域的發展策略

  公益訴訟是推進非遺保護傳(chuan) 承進程的重要保障,但從(cong) 非遺發展的現狀來看,目前公益訴訟對非遺的保護還未充分展開。要想深入探索非遺領域的公益訴訟路徑,筆者建議在立法層麵推動保護升級,加強非遺保護跨區域協作,以匯聚更多的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公益保護,更好地推動非遺的保護傳(chuan) 承。

  一是完善立法,在立法保護、機製建設等方麵構建非遺公益訴訟製度。通過公益訴訟的司法途徑開展非遺保護,關(guan) 鍵要做到完善立法、有法可依。一方麵,應針對非遺的自身屬性和公益訴訟實踐,加強立法的頂層設計規劃,豐(feng) 富非遺公益訴訟具體(ti) 實施條款,讓非遺保護相關(guan) 法律法規建設成一個(ge) 完整的、係統的法律體(ti) 係。另一方麵,可以考慮將非遺作為(wei) 公益訴訟的一個(ge) 單獨分類,借鑒環境公益訴訟和消費者公益訴訟等成熟的模式,探索構建我國非遺公益訴訟製度,比如明確非遺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暢通司法程序等。

  二是加強非遺保護跨區域協作,建設非遺司法保護共同體(ti)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東(dong) 中西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協作機製。非遺司法保護的跨區域協作將成為(wei) 非遺保護和發展的新趨勢。為(wei) 保護國家級非遺潮劇,2022年1月1日,《汕頭市潮劇保護傳(chuan) 承條例》《潮州市潮劇保護傳(chuan) 承條例》和《揭陽市潮劇保護傳(chuan) 承條例》同時實施,廣東(dong) 汕頭、潮州、揭陽三地開創了全國文化領域地方協同立法的先河,建設跨區域非遺協作。2023年,廣東(dong) 珠海與(yu) 中山啟動司法聯合,建立線索移送、資源共享、辦案合作、信息共享以及聯合宣傳(chuan) 等協作機製,形成共治合力,以公益訴訟共同守護廣東(dong) 香山地域非遺係統性保護。

  三是匯聚更多的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非遺保護,形成全社會(hui) 非遺司法保護大格局。號召社會(hui) 各界積極主動保護非遺,讓非遺保護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自覺行動,建立司法、行政與(yu) 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全方位非遺保護聯盟,構建全社會(hui) 非遺司法保護、傳(chuan) 承發展的生態圈。比如,成立於(yu) 2015年的浙江寧波象山縣非遺保護服務隊,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成長為(wei) 推動象山地區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的重要力量。

  [王彗潔 作者係九江市文化創作研究中心(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研究保護中心)館員,研究方向:群眾(zhong) 文化、非遺]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