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金融成為創新加油站(微觀)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本版今起推出係列評論,與(yu) 讀者一起探討如何加強優(you) 質金融服務,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ye) 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為(wei) 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麵匯聚智慧、凝聚力量。
——編 者
科技創新更加依賴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發展也越來越依靠科技創新來拓展空間
在科技創新的征途上,金融支持能扮演什麽(me) 樣的角色?
不久前,浙江一家新能源科技企業(ye) 通過辦理“先用後轉”保險產(chan) 品,免費試用了浙江理工大學研發的兩(liang) 項專(zhuan) 利。本來使用專(zhuan) 利要繳納幾萬(wan) 元保證金,現在隻需要繳納600元保費。這對企業(ye) 來說,極大地降低了尋找適配專(zhuan) 利技術的成本;對高校而言,既提高了科技成果轉化率,也可避免企業(ye) 試用後違約享受“免費午餐”的風險。一單科技保險,促成了產(chan) 學研的多方共贏,充分體(ti) 現了科技金融對推動科技創新及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的重要作用。
科技金融是科技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又能有力推動科技和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科技金融快速發展,“股貸債(zhai) 保”等各類金融工具聯動,不僅(jin) 服務於(yu) 科技研發、技術轉移、產(chan) 業(ye) 化應用等科技創新的全鏈條,也覆蓋了科技型企業(ye) 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從(cong) 高技術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增速連續3年保持30%以上,到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連續3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再到超過1000家“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在A股上市……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力度持續加大,廣度迅速拓展,精度不斷提升。科技金融正成為(wei)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加油站”。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科創金融服務體(ti) 係,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相互塑造、緊密耦合、良性循環的格局正在形成。隨著科技創新活動越來越複雜、技術迭代周期越來越短、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如何讓科技金融更好支持不確定性較強的科技創新活動,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更好發揮科技金融作用,要圍繞“看得懂”做文章。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讓金融機構“看懂”科創企業(ye) 的專(zhuan) 利價(jia) 值、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需要進一步打破行業(ye) 信息壁壘,強化部門聯動、數據共享。實踐中,形成了一些好做法。比如,科技型企業(ye) 信息庫建設、“企業(ye) 創新積分製”等,可以更好地為(wei) 科創企業(ye) “打分”“畫像”,為(wei) 金融機構提供決(jue) 策依據。同時,金融機構也應加強投研能力建設,構建更符合科技型企業(ye) 特點的金融模式,讓創新鏈和資金鏈更好銜接。
提升科技金融服務水平,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創新投入有不小的風險,引導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配置,必須加快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構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態環境。一方麵,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堅持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liang) 條腿走路”,著力提高科創企業(ye) 直接融資比例。另一方麵,要推動金融機構建立單獨的科技企業(ye) 信用評價(jia) 模型,設立科技金融專(zhuan) 營機構,更好地評估投資風險。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ye) 信貸風險分擔體(ti) 係,積極探索政府對科創企業(ye) 增信和風險補償(chang) 機製。更好管理、防範風險,有效平衡風險與(yu) 收益,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當今時代,科技創新更加依賴良好的金融支持,金融發展也越來越依靠科技創新來拓展空間。在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征途上,進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框架、市場機製,不斷豐(feng) 富科技金融工具和產(chan) 品,定能讓一顆顆科技創新的“種子”得到更多金融活水的滋養(yang) ,讓全社會(hui) 的創新創造活力不斷迸發。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22日 05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