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審議並原則通過《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指導意見》
央視網消息: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11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hui) 議,審議並原則通過《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治理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廢硫酸利用處置汙染控製技術規範》(以下簡稱《技術規範》)、《放射性測井輻射安全與(yu) 防護》等3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和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範》等8項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
會(hui) 議指出,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是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nei) 容,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舉(ju) 措,對深入打好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汙染治理攻堅戰、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要學習(xi) 運用好“千萬(wan) 工程”經驗,深入謀劃和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加大治理和監管力度,著力提升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水平。要堅持因地製宜、分類施策,優(you) 先選用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治理模式,堅決(jue) 反對形式主義(yi) ,不搞“一刀切”。要加強對《指導意見》的培訓和宣傳(chuan) ,做好政策解讀和指導,利用執法監測、常態化調研評估等方式,督促指導地方紮實做好工作、做出成效。
會(hui) 議強調,消除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對解決(jue) 老百姓家門口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升農(nong) 村人居環境質量、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yi) 。《指南》從(cong) 黑臭水體(ti) 識別、排查與(yu) 清單編製、成因分析、開展治理、成效驗收、建立長效管護機製等方麵明確了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利於(yu) 係統、規範、紮實推進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治理。《指南》印發後,要加強政策宣貫解讀,多渠道做好人員培訓與(yu) 技術指導,強化跟蹤評估,督促推動地方完善長效管護機製。要統籌推進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與(yu) 農(nong) 村生活汙水、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的綜合治理、係統治理,切實鞏固提升農(nong) 村黑臭水體(ti) 治理成效,確保農(nong) 村水生態環境整體(ti) 改善。
會(hui) 議指出,建立健全危險廢物環境管理標準體(ti) 係是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精神、嚴(yan) 密防控環境風險的重要舉(ju) 措。《技術規範》明確了廢硫酸利用處置全過程汙染控製要求,對推動提升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和環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要抓好《技術規範》的實施和部門協作,充分發揮其對危險廢物相關(guan)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排汙許可和經營許可證核發的重要技術支撐作用。要加強對企業(ye) 的指導幫扶,促進廢硫酸資源化利用和妥善處置,推動提升企業(ye) 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和水平。
會(hui) 議強調,《放射性測井輻射安全與(yu) 防護》《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設施驗收技術規範 核技術利用》《區域電磁環境調查與(yu) 評估方法(試行)》等3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以下簡稱“3項標準”)分別規定了放射性測井工作中的輻射安全與(yu) 防護要求,規範了核技術利用項目輻射安全管理程序和內(nei) 容,明確了區域電磁環境調查與(yu) 評估的方法和要求,進一步完善了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體(ti) 係,對加強放射性汙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yi) 。要加強對“3項標準”的宣貫解讀,全方位做好政策培訓與(yu) 技術指導,進一步壓實相關(guan) 單位主體(ti) 責任,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各項措施,保障環境設施穩定、有效、可靠運行,確保輻射環境安全。
會(hui) 議指出,監測標準是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重要依據,對規範生態環境監測活動、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快新”具有重要作用。《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有機碳和元素碳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範》《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水溶性離子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範》《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中無機元素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規範》《固定汙染源廢氣 氨和氯化氫的測定 便攜式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法》《固定汙染源廢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便攜式催化氧化-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固定汙染源廢氣 總烴、甲烷和非甲烷總烴的測定 便攜式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水質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鹽類的測定 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杆質譜法》《土壤和沉積物 全氟辛基磺酸和全氟辛酸及其鹽類的測定 同位素稀釋/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杆質譜法》等8項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以下簡稱“8項監測標準”)對支撐相關(guan) 汙染物排放標準實施,服務大氣細顆粒物與(yu) 臭氧協同控製、碳監測評估試點、新汙染物治理與(yu) 履約監測等工作具有重要意義(yi) 。要持續優(you) 化監測標準管理,積極開展預研究工作,不斷豐(feng) 富監測標準供給。要加強對“8項監測標準”的宣貫工作,全麵做好解讀和培訓,確保監測標準落地實施,切實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規範化水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