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部門發文 鼓勵高技能人才參與職教人才培養

發布時間:2023-11-22 10:22:00來源: 工人日報

  如何讓更多能工巧匠進職校?

  高技能人才進校園是產(chan) 教融合的重要方式,職業(ye) 學校迫切需要更多的來自企業(ye) 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共同參與(yu) 人才培養(yang) 。

  然而,從(cong) 實際落地情況來看,“師傅”當“老師”在許多地方依然處於(yu) 有名無實的狀態,真正能長期、係統性地去職業(ye) 院校給學生授課的大師並不多。有職業(ye) 教育資深從(cong) 業(ye) 者指出,如果技能人才隻是每年去學校開一兩(liang) 次講座,學生無法從(cong) 他們(men) 身上學到真本事。

  在現有的企業(ye) 、學校運轉模式和機製背景下,要讓工匠成為(wei) 未來工匠之師,難度很大。如何破解這個(ge) 問題?近日,教育部會(hui) 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國務院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共同修訂印發了新的《職業(ye) 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人們(men) 期待,《辦法》措施能夠切實落地,從(cong) 而鼓勵吸引更多技術技能人才到職業(ye) 學校兼職任教。

  將勝任力作為(wei) 選聘的首要條件

  長期以來,不少職業(ye) 院校對於(yu) 外聘教師存在聘任程序不盡規範,兼職聘任的對象範圍較窄,待遇注重“帽子”而忽視實際貢獻等問題,導致能工巧匠進校園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效果不佳,對於(yu) 培養(yang) 學生的推動作用不大。

  對此,教育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管理辦法》注重提升兼職聘任對象的廣泛性與(yu) 方式的靈活性,進一步拓展了兼職聘任的對象範圍,豐(feng) 富了兼職聘任的形式方式。在兼職教師選聘條件方麵,將企事業(ye) 單位經營管理者納入選聘範圍,並取消了對聘請退休人員任教的離崗時間和年齡限製,將能夠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作為(wei) 選聘條件,鼓勵相關(guan) 學校聘請退休工程師、醫師、教師,鼓勵聘請在相關(guan) 行業(ye) 中具有一定聲譽和造詣的能工巧匠、勞動模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國家和省市級傳(chuan) 承人等。此外,還新增通過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產(chan) 業(ye) 導師、專(zhuan) 業(ye) 帶頭人(領軍(jun) 人)、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等多種方式聘請兼職教師,並鼓勵職業(ye) 學校與(yu) 企事業(ye) 單位互聘兼職。

  這位負責人介紹,在組織管理方麵,明確企事業(ye) 單位應將在職業(ye) 學校兼職人員的任教情況作為(wei) 其考核評價(jia) 、評優(you) 評先、職稱職務晉升的重要參考。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高杭指出,企業(ye) 退休骨幹人員不僅(jin) 體(ti) 量規模巨大,而且具有豐(feng) 富的經營、管理、生產(chan) 經驗和充裕的時間,是職業(ye) 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助力。將勝任力作為(wei) 選聘的首要條件而弱化年齡因素,極大地拓寬了兼職教師的來源渠道,為(wei) 吸納企業(ye) 退休骨幹人員參與(yu) 高水平職業(ye) 技能人才培養(yang) 創造了有利條件。

  關(guan) 鍵在於(yu) 調動三方主體(ti) 的積極性

  企業(ye) 選派骨幹人員作為(wei) 兼職教師參與(yu) 職業(ye) 教育人才培養(yang) 是一種相互合作的模式,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職業(ye) 院校和兼職人員三方主體(ti) 的協同意願。如何調動三方主體(ti) 的積極性?

  為(wei) 了破解這一問題,《管理辦法》作出了針對性的製度安排,從(cong) 企業(ye) 激勵、學校激勵、人員激勵等方麵,明確了相關(guan) 辦法。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管理辦法》通過多種措施提高企事業(ye) 單位選派兼職教師的積極性。如在企業(ye) 激勵方麵,選派兼職教師的數量和水平作為(wei) 認定、評價(jia) 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等的重要指標依據。而獲得認定的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可以享受到技術研發補貼、人才引進和培養(yang) 補貼、產(chan) 業(ye) 化發展補貼、抵免教育費附加和貸款扶持等多種優(you) 惠措施。在鼓勵學校方麵,規定將兼職教師的聘請與(yu) 任教情況納入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和辦學質量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明確在計算職業(ye) 學校生師比時,可參照相關(guan) 標準將兼職教師數折算成專(zhuan) 任教師數。

  製度不健全,投入回報難成正比,這個(ge) 問題也直接影響了技能人才進校園的積極性。為(wei) 此,《管理辦法》對經費保障做出要求,明確地方可結合實際,優(you) 化教育支出結構,支持專(zhuan) 業(ye) 師資緊缺、特殊行業(ye) 急需的職業(ye) 學校聘請兼職教師;與(yu) 此同時,鼓勵職業(ye) 學校多渠道依法籌集資金,並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合理確定工作報酬水平,充分體(ti) 現兼職教師的價(jia) 值貢獻。

  對此,高杭認為(wei) ,這些舉(ju) 措,顯然有利於(yu) 打破現狀,調動企業(ye) 參與(yu) 職教人才培養(yang) 的積極性,深化產(chan) 教融合,有利於(yu) 營造企業(ye) 願意派、教師願意來、學校願意招的生動局麵。(記者 於(yu) 忠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