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民財評:著力培育高素質農民,助力建設農業強國

發布時間:2023-11-23 09:55:00來源: 人民網-觀點頻道

  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文件提出,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計劃,開展農(nong) 村創業(ye) 帶頭人培育行動,提高培訓實效。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關(guan) 鍵靠人。著力培育高素質農(nong) 民,將為(wei)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近年來,全國各地在實施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工作中,通過啟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等一係列行動,使有想法有能力有技術的農(nong) 民得以建功立業(ye) 、大顯身手,高素質農(nong) 民的比例越來越高,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強大助力。

  日前,由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央農(nong) 業(ye) 廣播電視學校組織編寫(xie) 的《2023年全國高素質農(nong) 民發展報告》發布。報告顯示,我國高素質農(nong) 民平均年齡為(wei) 45歲,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0.68%,大專(zhuan) 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1.95%,隊伍結構持續改善;2022年獲得農(nong) 民技術人員職稱、國家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的比例分別比2021年提高了6.64個(ge) 百分點、3.46個(ge) 百分點。一大批大中專(zhuan) 畢業(ye) 生、外出務工返鄉(xiang) 人員等新生力量加入高素質農(nong) 民隊伍,占比達49.25%,農(nong) 民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但我們(men) 也要清醒地看到,鄉(xiang) 村人才工作依然存在短板,鄉(xiang) 村人才總體(ti) 發展水平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要求之間還存在差距。

  培育高素質農(nong) 民,要建好“基礎設施”,為(wei) 農(nong) 民提供增強技能、提升本領的必要條件。針對農(nong) 村教育科技資源缺乏,農(nong) 民對各種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能缺少認知和獲取渠道的情況,各地各部門要通過開展各種專(zhuan) 業(ye) 培訓項目,從(cong) 文化、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麵滿足農(nong) 民的不同需要,使更多農(nong) 民從(cong) 中獲益,嚐到甜頭,從(cong) “要我學”到“我要學”,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一步夯實人才基礎。

  培育高素質農(nong) 民,要搭好“演出舞台”,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施展技能、貢獻才智的良好環境。在構建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壯大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的過程當中,要充分調動農(nong) 民的積極性,鼓勵農(nong) 民投身參與(yu) ,把幹勁融入實幹,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自身。

  培育高素質農(nong) 民,要注意“引進外援”,讓更多返鄉(xiang) 創業(ye) 的青年和有意願的社會(hui) 人士、企業(ye) 家,投身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事業(ye) 的火熱大潮中,一方麵通過改善人口組成,提升有農(nong) 村高素質人群的比例,另一方麵在人才交流中,帶動農(nong) 民更加主動地學習(xi) 技能、開闊視野、增長才幹,形成相互促進。

  為(wei) 此,各地應積極加快推進高素質農(nong) 民培育工程、擴寬農(nong) 民教育培訓渠道,通過完善相關(guan) 政策、健全工作機製、形成上下協同、著力平台建設,引導更多高素質、高學曆人才投身鄉(xiang) 村建設,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農(nong) 為(wei) 邦本,本固邦寧。農(nong) 業(ye) 強國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國家安全基礎,都離不開農(nong) 業(ye) 發展,更離不開高素質農(nong) 民。激勵各類人才在廣闊鄉(xiang) 村大展才華,將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不斷匯聚起磅礴力量,更好地促進鄉(xiang) 村建設、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