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隻圖快感、不求美感是當下很多微短劇的通病 短劇不能“短視”

發布時間:2023-11-29 09:5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觀者有心】

  作者:韋一彪(媒體(ti) 人)

  據報道,廣電總局近期啟動網絡微短劇專(zhuan) 項整治。這是自去年11月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zhuan) 項整治工作後,廣電總局再次對網絡微短劇開展集中專(zhuan) 項整治。

  一般而言,某個(ge) 行業(ye) 或某個(ge) 領域,出現了突出問題,才會(hui) 進行專(zhuan) 項整治。短短一年時間,管理部門兩(liang) 次對微短劇行業(ye) “出手”,人們(men) 不禁要問:微短劇到底怎麽(me) 了?

  微短劇主打“輕量”,單集通常不超過10分鍾,最短的甚至不足60秒。雖然時間短,但微短劇作品戲劇衝(chong) 突集中、反轉多、節奏快、劇情跌宕起伏,不僅(jin) 能快速吸引人的眼球,還能激起觀眾(zhong) 的好奇心,讓人越看越上癮。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微短劇滿足了觀眾(zhong) 在等公交、排隊、吃飯等碎片化時間的娛樂(le) 需求,讓其以輕鬆方式獲得感官上的爽感、心理上的快感。

  為(wei) 了持續製造爽感、快感,一些微短劇創作者挖空心思,甚至無所不用其極——有的鼓吹炫富拜金,大肆描寫(xie) 不正當的婚戀觀;有的宣揚以暴製暴,渲染血腥暴力;有的故意販賣焦慮,挑起年齡對立、性別對立、地域歧視;有的醜(chou) 化民族英雄、曆史人物,宣揚曆史虛無主義(yi) 。這些作品,為(wei) 了流量而頻頻衝(chong) 撞道德和法律底線,有關(guan) 部門對其展開專(zhuan) 項整治既是必要之舉(ju) ,也是迫切之需。據統計,2023年3月至今,廣電總局已督導各平台累計清理低俗有害網絡微短劇35萬(wan) 餘(yu) 集(條)、2055萬(wan) 餘(yu) 分鍾;分級處置傳(chuan) 播低俗有害網絡微短劇的小程序429個(ge) 、賬號2988個(ge) 。

  除了集中專(zhuan) 項整治,有關(guan) 部門也在加大管理力度、細化管理舉(ju) 措,以更好完善常態化管理機製。隨著監管的常態化,為(wei) 追求爽感、快感而肆意挑戰道德底線、法律紅線的微短劇,將麵臨(lin) 更多風險——輕則會(hui) 被限流禁播,重則會(hui) 被下架封號。因此,為(wei) 了眼前的流量而單純追求爽感、快感的創作,其實是一種短視行為(wei) 。嚴(yan) 守“底線”、不越“紅線”、不碰“高壓線”,創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拋開道德和法律不談,微短劇目前這種隻圖快感、不求美感的創作之路也很難走得長遠。

  有人將單純追求爽感、快感的微短劇稱為(wei) 感官刺激的“工業(ye) 糖精”,也有人將隻求速成、不圖美感的微短劇稱為(wei) “數字鹹菜”。“工業(ye) 糖精”也好,“數字鹹菜”也罷,都有味道沒營養(yang) ,甚至還含有不利於(yu) 身心健康的有害物質。觀眾(zhong) 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他們(men) 的審美水平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觀眾(zhong) 反映,剛看微短劇時很過癮,可看完後又會(hui) 產(chan) 生落寞空虛的感覺。這說明,一些微短劇作品帶給人的快感和爽感極其短暫,根本無法對人產(chan) 生持久的審美吸引力。

  從(cong) 創作上看,當下的微短劇,題材同質化、情節簡單化、敘事套路化、人物臉譜化等問題十分嚴(yan) 重。作品內(nei) 容要麽(me) 是英雄救美反被救、欲擒故縱談戀愛,要麽(me) 是綁架案中見真情、豪門宴上不認親(qin) ,要麽(me) 是突患惡疾苦虐戀、生離死別兩(liang) 茫茫……看多了,瞄一眼開頭大概就能猜到結尾。靠著感官刺激,微短劇能夠一次兩(liang) 次激起觀眾(zhong) 的興(xing) 趣,但當刺激反複以同樣的方式出現時,觀眾(zhong) 的神經敏感度就會(hui) 邊際遞減。一旦觀眾(zhong) 產(chan) 生審美疲勞,就會(hui) 對作品喪(sang) 失興(xing) 趣,甚至產(chan) 生排斥心理。

  移動互聯網整體(ti) 增速正在放緩,用戶注意力更加分散,這意味著以移動互聯網為(wei) 載體(ti) 的微短劇要想持續吸引觀眾(zhong) 的注意力會(hui) 越來越難。微短劇的受眾(zhong) 主要是年輕人,尤其是90後和00後,他們(men) 對文藝作品形式和內(nei) 容的要求都比前人更加挑剔,“換皮產(chan) 品”或同質化的內(nei) 容,他們(men) 絕不會(hui) 買(mai) 單。麵對這些,微短劇創作者如果對過去的創作套路產(chan) 生路徑依賴,如果沉浸於(yu) 眼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如果不對創作進行長遠規劃,那離被用戶拋棄也就不遠了。

  微短劇屬於(yu) 內(nei) 容行業(ye) ,一切都要憑作品說話。相較於(yu) 長劇集,微短劇重在“短”,也難在“短”。創作者要把握好“有意思”與(yu) “有意義(yi) ”的關(guan) 係,堅持走規範化、精品化之路。

  首先,要堅持正確的價(jia) 值導向,守住道德、法律、政策底線,不打“擦邊球”,不碰“高壓線”,不把流量作為(wei) 唯一追求。其次,不斷提升作品質量、升級內(nei) 容品質,用優(you) 質內(nei) 容滿足觀眾(zhong) 多樣化的審美需求。在這方麵,可以借鑒網絡文學轉型升級的經驗。

  讓人欣慰的是,業(ye) 界已經在行動。一些做長劇的專(zhuan) 業(ye) 機構加入了微短劇創作隊伍,這將有利於(yu) 提升微短劇內(nei) 容的質量。一些創作者主動拓寬微短劇的題材,不僅(jin) 推出科幻、農(nong) 村、公安、醫療、律政等題材的作品,還為(wei) 作品加入傳(chuan) 統文化、時代旋律等元素,提升了作品的內(nei) 容厚度、思想深度、藝術高度,為(wei) 行業(ye) 吹來一縷清風。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廣大微短劇創作者,要保持耐心和冷靜,把眼光放遠,把心態放平,以沉潛入定的姿態進行創作,讓作品既有“短”的殼,又有“精”的核,努力走出一條規範化、精品之路。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9日 13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