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遼陽:上下齊發力 助推產業興
光明日報記者 劉勇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青坡
冬日裏的遼寧遼陽,小雪紛飛。走進遼陽市文聖區小屯鎮北雪梅村,卻不見一絲(si) 冬閑景象。榛子加工車間內(nei) ,流水線上的炒鍋冒著熱氣,庫房裏一摞又一摞的堅果禮盒正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都說榛子是個(ge) 寶,過去大家都單幹,咋也擰不成一股繩,更別提闖市場了。”數著庫房裏的堅果禮盒,北雪梅村村民周立成對記者說,“現在可不一樣了,村黨(dang) 委帶著大家辦合作社,種植、采集、加工統一管理,還注冊(ce) 了‘北雪山榛’品牌商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咱村集體(ti) 經濟規模翻了兩(liang) 番哩!”
北雪梅村的嬗變,得益於(yu) 黨(dang) 建工作的牽頭帶領。今年以來,遼陽市堅持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強引領促振興(xing) 助力新突破”黨(dang) 建項目年活動,以黨(dang) 建串起項目鏈、產(chan) 業(ye) 鏈、民生鏈。遼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黃永才介紹:“我們(men) 按照‘一縣區一特色’原則,因地製宜探索一批務實管用的黨(dang) 建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遼陽燈塔市佟二堡鎮亮子口村,600畝(mu) 實驗稻田的土壤改良計劃正有序推進。亮子口村按照“黨(dang) 支部+產(chan) 業(ye) +農(nong) 戶”模式,與(yu) 養(yang) 殖企業(ye) 牧原集團對接,利用牧原集團生產(chan) 的有機肥,進行土壤改良。
“有機肥產(chan) 有機大米,每斤米能多賣1.5元到5元呢。”帶頭推進黨(dang) 建項目的燈塔市委組織部副部長盧懷宇和記者算了筆經濟賬,“截至目前,亮子口大米已累計銷售超10萬(wan) 斤,帶動相關(guan) 農(nong) 戶年增收4000元。這不僅(jin) 讓農(nong) 戶嚐到了甜頭,村集體(ti) 收入也增加了5萬(wan) 多元,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下良好基礎。”
在遼陽,黨(dang) 建項目融在產(chan) 業(ye) 鏈裏,帶動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遼陽市小北河鎮是全國著名的襪業(ye) 生產(chan) 基地,域內(nei) 共有襪廠200餘(yu) 家,每年襪子產(chan) 量21億(yi) 雙。“抓黨(dang) 建就是要集中力量辦大事。”小北河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張忠臣表示,他們(men) 以東(dong) 北亞(ya) 輕工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依托,成立襪業(ye) 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統一實施物資采購、技術指導、品牌打造、產(chan) 品銷售等,降低生產(chan) 成本,助推襪業(ye) 企業(ye) 轉型升級,目前襪品年銷售收入近25億(yi) 元。
在小北河村,遼寧木色襪業(ye) 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積極開展村企共建,通過“企業(ye) +農(nong) 戶”的模式,為(wei) 村民提供完整的工作技能培訓服務,麵向村民提供大量就業(ye) 崗位。僅(jin) 這一舉(ju) 措,今年就累計解決(jue) 了小北河村100餘(yu) 人就業(ye) 。
今年以來,遼陽市委堅持將黨(dang) 建項目年活動作為(wei) “一把手”工程,該市各村積極領辦黨(dang) 建項目,有計劃提升村級集體(ti) 收入。截至目前,遼陽市集體(ti) 經濟年收入超5萬(wan) 元村占比較2022年提高10.6%,超10萬(wan) 元村占比較2022年提高22.7%。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6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