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聚焦2023年中國經濟丨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2023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之四

發布時間:2023-12-11 11:00: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題:在高質量發展中增進民生福祉——2023年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之四

  新華社記者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越是經濟麵臨(lin) 嚴(yan) 峻複雜形勢,越要聚焦民生關(guan) 切、兜牢民生基本線。

  歲末年終,新華社記者在一線調研采訪中觀察到,各地各部門在全力穩增長的同時持續擦亮民生底色,紮實推出一項項惠民政策,落實落細一件件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經過技能培訓實現更好就業(ye) 的務工人員難掩自豪表情;獲得高比例醫保報銷和救助的困難家庭如釋重負;在社區食堂解決(jue) 吃飯難題的老人露出滿意笑容……這一幕幕,交織著溫暖和喜悅,彰顯著人們(men) 最真切的民生獲得。

  “真金白銀”投入,提升民生溫度

  在位於(yu) 湖北武漢市礄口區越秀財富中心25樓的武漢市德發電子信息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碰到入職不久的沈航。

  “經過2個(ge) 月見習(xi) 後,我9月已通過公司考核並轉正。”回想此前錯過不少招聘機會(hui) ,工作一直未落實,沈航坦言當時心中很是忐忑,“來到德發見習(xi) ,發現前景和待遇都不錯,經過雙向選擇,我們(men) 一批應屆生許多都留下了。”

  為(wei) 增強大學生就業(ye) 能力,武漢市人社部門在607家企業(ye) 建立了大學生就業(ye) 見習(xi) 基地。企業(ye) 享受見習(xi) 補貼,成功留用的學生及其企業(ye) 還額外享受就業(ye) 補貼。2023年以來,武漢市僅(jin) 見習(xi) 補貼發放就超1128萬(wan) 元。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牽動著千家萬(wan) 戶。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ye) 工作,把穩就業(ye) 放到更突出位置。各地拿出“真金白銀”,全麵落實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通過失業(ye) 保險穩崗返還、降低社保費率、發放就業(ye) 補貼、擴崗補助等,多措並舉(ju) 穩企業(ye) 用工、保畢業(ye) 生等重點群體(ti) 就業(ye) 。

  12月,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依然遊人不斷。“在政府支持幫助下,我們(men) 渡過疫情三年難關(guan) ,並一直保持500多名員工規模。今年又獲得了人社部門發的14萬(wan) 多元穩崗返還資金。”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爽告訴記者,目前企業(ye) 經營快速恢複,用人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今年以來,全國僅(jin) 各級政府直接支持就業(ye) 創業(ye) 的資金就已超過2000億(yi) 元。隨著經濟回穩向好和政策紅利釋放,1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109萬(wan) 人,就業(ye) 形勢保持基本穩定。

  住房問題,也是牽動人心的民生大事。

  “總算能有個(ge) 穩定的家,不用到處找房住了。”11月23日,四川溫江2023年新增公共租賃住房選房大會(hui) 上,拿到一套兩(liang) 居室入住通知的市民王丹,喜悅之情溢於(yu) 言表,“女兒(er) 放學我就帶她去新家看看。”

  為(wei) 破解城鎮困難群眾(zhong) 和新市民住房問題,四川省多頭發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截至10月末,全省共籌集公租房63.7萬(wan) 套。

  從(cong) “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各項投入不斷加大。近兩(liang) 年來各地完成保障性租賃住房投資超過5200億(yi) 元;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正在推進,目前全國城中村改造入庫項目406個(ge) ,預計總投資1.8萬(wan) 億(yi) 元。

  在新疆喀什,東(dong) 湖街道、迎賓大道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liang) 座剛建成的新樓寬敞明亮,工作人員穿梭其間進行最後的調試安裝。這個(ge) 總投資3000萬(wan) 元的重點民生項目,投用後能惠及周邊8萬(wan) 居民。

  “家門口有衛生院,還能使用醫保,以後方便多了。”喀什市民熱孜葉·尤力達西期待地說。

  投入力度,彰顯民生溫度。

  相比2022年,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教育支出42166億(yi) 元,增長6.9%;中央財政就業(ye) 補助資金安排667.6億(yi) 元、增加50億(yi) 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5元……

  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堅持基本民生投入隻增不減、惠民力度隻強不弱——這份書(shu) 寫(xie) 百姓福祉的民生答卷,在綿綿用力中向前舒展。

  聚焦“急難愁盼”,回應民生關(guan) 切

  中午時分,福建福州市鼓樓區慶城社區長者食堂熙熙攘攘,一份份營養(yang) 搭配合理的午餐熱氣騰騰,老人們(men) 僅(jin) 需花9.9元就能享用。

  像這樣的長者食堂,目前福州已建成528家,惠及61萬(wan) 老年人。

  “一頓熱乎飯是民生小事,卻是很多家庭的大事。通過創新製度、改革供給,解決(jue) 老人吃飯難問題,惠及千家萬(wan) 戶。”慶城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林小玫說。

  印發《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紮實推進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全國統籌,在36地啟動實施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yang) 康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圍繞“老有所養(yang) ”,從(cong) 中央到地方以改革破難題、解民憂。

  家住廣西南寧的肝癌患者李慧,近日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內(nei) 科進行常規複查、開藥。腫瘤內(nei) 科副主任醫師曾智明在電腦係統裏輸入通用名“侖(lun) 伐替尼”後,顯示單盒價(jia) 格為(wei) 789元。

  “這是治療中晚期肝癌的一線靶向藥,2018年在國內(nei) 獲批後上市時,每盒價(jia) 格約16800元。”曾智明介紹,一般患者用藥量為(wei) 一個(ge) 月3盒,集采降價(jia) 後,更多患者能用得起藥了。

  截至目前,國家組織集采9批374種藥品平均降價(jia) 超50%,集采心髒支架等8種高值醫用耗材平均降價(jia) 超80%,連同地方聯盟采購,累計減輕群眾(zhong) 看病就醫負擔約5000億(yi) 元。

  《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將常態化開展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實現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數合計達到450個(ge) 。

  聚焦“病有所醫”,促進人民健康的改革舉(ju) 措逐步推進。5城市試點醫療服務價(jia) 格改革,首輪調價(jia) 方案已全部落地實施;長護險製度試點擴大至49個(ge) 城市,切實為(wei) 失能人員家庭減輕負擔。

  北京西城區的一處出租房裏,49歲的張先生正在家人照顧下休養(yang) 。

  今年年初,外賣騎手張先生在送單過程中碰到道路護欄摔倒,導致左腿粉碎性骨折,做手術等花了4.6萬(wan) 元醫藥費。

  “沒想到這筆醫藥費由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全報銷了,而且在休養(yang) 期間,企業(ye) 按照新規定給我發了1.4萬(wan) 元生活保障費,心裏可踏實多了。”張先生感慨地說,“這要放在過去可不敢想。”

  為(wei) 張先生解決(jue) 大麻煩的新就業(ye) 形態就業(ye) 人員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製度,已在7省市的7家平台企業(ye) 試點。截至9月末,已有668萬(wan) 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被納入這項“新型工傷(shang) 保險”保障。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逐步放開落戶限製,暢通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融入城市渠道;縮短城鄉(xiang) 之間、校際之間差距,構建優(you) 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ti) 係;提高嬰幼兒(er) 照護、子女教育、贍養(yang) 老人個(ge) 人所得稅專(zhuan) 項附加扣除標準,減輕中低收入階層負擔……一項項改革漸次推進,順應百姓期盼,厚植民生福祉。

  強化民生救助,兜住民生底線

  天津,靜海區台頭鎮和平村,村民郝漢民家裏溫暖如春。家中溫度計顯示:24攝氏度。

  今夏,海河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時,郝漢民所在的台頭鎮受災嚴(yan) 重,是全市唯一一個(ge) 整建製轉移的鎮。

  “剛回家時擔心冬天供暖有沒有保障,不久政府就協調了燃氣公司進村逐一排查,確保天然氣供暖不受洪水影響。”郝漢民指著家裏的壁掛爐笑著說。

  為(wei) 切實解決(jue) 受災群眾(zhong) 生活困難,確保安全溫暖過冬,近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下達48.46億(yi) 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地方開展受災群眾(zhong) 冬春臨(lin) 時生活困難救助工作。

  據應急管理部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財政部、應急管理部要求相關(guan) 地區科學合理製定救助方案,做實做細冬春救助工作,並將資金納入直達機製,強化資金監管,嚴(yan) 禁截留挪用,確保資金及時按政策規定發放到受災群眾(zhong) 手中,切實發揮資金效益。

  社會(hui) 救助事關(guan) 困難群眾(zhong) 安危冷暖和柴米油鹽,是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截至6月末,全國城市、農(nong) 村低保標準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8%、8.5%。上半年全國累計支出低保、特困和臨(lin) 時救助資金1265億(yi) 元,為(wei) 保障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提供支撐。

  托底保障,既要有細致的政策安排,也要有便捷的觸達渠道;既要有物質幫助,也要有精神關(guan) 懷。

  在上海市長寧區,街道主動上門,讓困難家庭的孩子成為(wei) 上海藝術品博物館“藝術護照”項目學員,免費學習(xi) 藝術課程。

  孩子們(men) “表都沒填一張”,在“藝術護照”課堂裏看見人生另一番景色。從(cong) 素描到油畫,從(cong) 西方“印象派”到寫(xie) 意國畫……長寧區多位低保、低收入等困難家庭的孩子,周末走進藝博館感受美育浸潤、提高人文素養(yang) 。

  小小藝術課,折射了我國在社會(hui) 救助製度方麵的改革和探索。

  通過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的建設完善,目前,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已經歸集了6600多萬(wan) 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礎上,近日多部門聯合印發文件,進一步部署多渠道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分層分類做好社會(hui) 救助工作。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沿著高質量發展道路穩步前進,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民生這張答卷一定會(hui) 越來越精彩。(記者薑琳、王優(you) 玲、樊曦、鬱瓊源、宋立崑、翟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