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凝聚共識 共話發展——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觀察

發布時間:2023-12-12 10:0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王曉櫻 詹媛 光明日報見習(xi) 記者 李春劍 王軒堯

  近日,在海南舉(ju) 行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hui) 吸引了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目光。會(hui) 上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74.6萬(wan) 輛,其中我國銷量達627.8萬(wan) 輛,占我國新車銷售比例的29.8%。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3770萬(wan) 輛,我國占比約60%。

  高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麵臨(lin) 哪些機遇與(yu) 挑戰?未來,新能源汽車將如何發展?本次大會(hui) 發布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hui) 共識》指出,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麵市場化發展的攻堅期,將圍繞純電動汽車、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持續推動多元能源動力技術研發,加強充換電、氫能基礎設施建設。

  新能源汽車正迎來哪些變革

  “從(cong) 今年的銷量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以純電動為(wei) 主,占70%以上,插電和增程式的混合動力銷量也達28.78%。”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hui) 主席萬(wan) 鋼表示。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剛說,截至目前,全國已經建成充電停車位的高速公路服務區6257個(ge) ,占高速公路服務區總數的94%。北京、遼寧、吉林、上海、浙江等11個(ge) 省(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覆蓋率達100%。

  可是,到了節假日“一樁難求”依然是很多新能源車主的痛點,且純電動汽車還存在不能完全滿足高寒地區需要的問題。“麵向未來,混合動力技術是個(ge) 很好的技術,可以和氫燃料電池混合,達到更高的能效。”萬(wan) 鋼認為(wei) 。

  與(yu) 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生態正在經曆全麵重塑。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說,新能源汽車融匯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多種變革性技術,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持續向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領域拓展。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已成為(wei) 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潮流和趨勢。“目前,智能網聯的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的推廣取得了積極進展。今年上半年,L2級的輔助駕駛功能,在乘用車的搭載率已超過40%,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裏搭載率更高,約占一半的份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侯福深說,“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在一些特定的場景,如無人駕駛的出租車、公交車、物流車輛、港口等也實現了示範應用。”

  氫燃料電池汽車普及還有多遠

  2023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hui) 現場,多家車商展出的氫燃料電池係統以及氫動力汽車引人駐足。展車中既有寶馬iX5氫燃料電池車,也有上汽集團的“大家MIFA氫”,還有現代汽車的氫動力概念車NVision74……

  2022年3月,我國發布了《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氫能是國家能源體(ti) 係的重要組成,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ti) ,對我國氫能產(chan) 業(ye) 和應用領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據統計,截至2023年7月,全國共有27個(ge) 省級行政區製定了氫能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

  “如何降低運輸成本,仍是氫能產(chan) 業(ye) 目前的難點。”萬(wan) 鋼說,“我國已形成多條輸氫管道,部分長度已超過百公裏。未來要推動建設規模化氫能產(chan) 業(ye) ,還需形成長距離管道運輸的‘主動脈’和短距離管道輸送的‘毛細血管’相結合的氫能供給體(ti) 係,形成‘就地製備’‘西氫東(dong) 用’的氫能源配置格局。”

  據介紹,隨著燃料電池的研發,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的有5大城市群和41座城市,圍繞這些城市群和城市形成了若幹個(ge) 燃料電池的示範產(chan) 業(ye) 集群。2021年,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共同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商業(ye) 示範。經過這幾年的發展,車輛推廣規模快速提升,應用場景逐漸豐(feng) 富。截至今年9月,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達17822輛,累計建成加氫站407座,其中投入運營269座。該示範運行覆蓋了城市、物流、運輸、工程、港口、園區等多元場景,通過“科技冬奧”驗證了燃料電池汽車寒冬季規模運行以及“綠電”製氫及應用的技術經濟性。

  汽車產(chan) 業(ye) 如何實現綠色低碳轉型

  會(hui) 上還發布了《汽車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1.0》。路線圖指出汽車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的總目標是,力爭(zheng) 到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之後通過30餘(yu) 年的持續努力,不斷提升汽車產(chan) 業(ye) 低碳、零碳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逐步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引領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進而支撐我國“碳中和”發展目標如期實現。

  路線圖明確了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碳排放核算的邊界:汽車產(chan) 業(ye) 碳排放核算邊界涵蓋汽車運行產(chan) 生的直接碳排放,以及汽車製造過程中消耗化石燃料產(chan) 生的直接碳排放和消耗外購電力、熱力產(chan) 生的間接碳排放。

  “核算結果顯示,2022年,我國由汽車運行造成的碳排放占全社會(hui) 碳排放的8%、占交通碳排放的80%,其中商用車碳排放占55%。另外,汽車製造碳排放相對比較低,以電能消耗產(chan) 生的間接碳排放為(wei) 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介紹。

  對此,路線圖提出,傳(chuan) 統乘用車要持續優(you) 化汽車節能技術,全麵提升傳(chuan) 統能源汽車節能技術和燃油經濟性水平。新能源乘用車將不斷提升關(guan) 鍵技術水平,加速推廣普及,並探索燃料電池在乘用車領域的推廣應用。商用車要以場景需求為(wei) 驅動力,多技術路線協同推動低碳、零碳燃料內(nei) 燃機商用車應用。汽車製造領域要聚焦提升廠區能源利用效率、實施能源替代降碳改造、推動生產(chan) 工藝與(yu) 裝備改造升級、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等方麵。加強汽車與(yu) 上遊材料、燃料生產(chan) 、下遊交通協同配合,加快實現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降碳。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12日 10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