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綠證核發“全覆蓋”推動綠色電力消費

發布時間:2023-12-20 10:16: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李 禾

  “綠證即綠色電力證書(shu) ,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是認定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chan) 、消費的唯一憑證。其既能實現對可再生電量的計量,又可以成為(wei) 將可再生能源環境效益兌(dui) 換為(wei) 經濟收益的交易工具。核發與(yu) 開展綠證交易對能源體(ti) 係調整和減汙降碳具有重要意義(yi) 。”12月18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副所長董戰峰在接受本報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

  國家能源局近日召開綠證核發工作啟動會(hui) ,12家申領綠證的發電企業(ye) 和10家綠色電力用戶代表獲得國家能源局核發的首批綠色電力證書(shu) 。

  其實,我國從(cong) 2017年就開始試行綠證核發和自願認購製度,國家對享受補貼的陸上風電、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量核發綠證;2019年,綠證範圍擴大,風電、光伏發電平價(jia) 上網項目和低價(jia) 上網項目也可獲得綠證。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時璟麗(li) 說,那時的綠電憑證,多渠道出具,標準方式不同,對擴大綠證交易規模、國際機製協同互認等造成了一定阻礙。

  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shu) 全覆蓋工作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chan) 的全部電量核發綠證,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

  根據《通知》,在綠證綠電交易中,將統一由國家能源局出具綠證交易憑證,並加蓋國家能源局綠證專(zhuan) 用章,保障了憑證的權威性和唯一性。有專(zhuan) 家表示,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chan) 的電量數據以前是由發電企業(ye) 來提供,現在改由電網企業(ye) 提供,保證了數據的可信可溯。

  1個(ge) 綠證單位對應1000度可再生能源電量。據統計,2022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7萬(wan) 億(yi) 千瓦時,2023年前三季度達到2.07萬(wan) 億(yi) 千瓦時。僅(jin) 從(cong) 這兩(liang) 年來看,核發“全覆蓋”就意味著應該核發約48億(yi) 個(ge) 綠證。而國家能源局首批核發綠證約1191萬(wan) 個(ge) ,涉及項目1168個(ge) 、發電企業(ye) 755家。

  國家能源局電力業(ye) 務資質管理中心主任陳濤說,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斷攀升,我國將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綠證供應市場。

  “綠證核發全覆蓋有利於(yu) 促進可再生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調動市場主體(ti) 投資建設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也有利於(yu) 促進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利用,從(cong) 用戶側(ce) 推動綠色電力的生產(chan) 和消費,推動全社會(hui) 形成較好的綠色電力消費共識。”董戰峰說。

  綠證核發對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具有重要意義(yi) ,還將推進產(chan) 品碳足跡管理等工作。董戰峰說,產(chan) 品碳足跡管理工作既連著綠色生產(chan) ,也連著綠色消費與(yu) 貿易。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形勢下,碳足跡管理備受各國、企業(ye) 和產(chan) 業(ye) 部門重視。未來,我國出口企業(ye) 可能會(hui) 遇到新型“氣候型”貿易壁壘,綠證有助於(yu) 國內(nei) 企業(ye) 滿足國際碳足跡發展形勢的新要求。

  “我國應積極主動加快構建基於(yu) 綠證的產(chan) 品碳足跡管理和國際互認體(ti) 係,應對歐盟碳邊境調節機製等新型貿易壁壘。”董戰峰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