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消除“指尖之累” 多聽聽基層幹部怎麽說

發布時間:2023-12-20 10:3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中央出重拳。近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hui) 發文指出,要刹住通過數字化手段變相加重基層負擔的歪風邪氣,減少基層幹部在數字時代的無謂勞動,讓廣大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是形式主義(yi) 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的變異翻新,也是加重基層負擔的主要表現之一。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幹部消除“指尖之累”,是很多人的共同期待。

  對於(yu) 基層幹部來說,“指尖之累”不僅(jin) 帶來身體(ti) 之累,還帶來精神之困。如果整天疲於(yu) 奔命、心力交瘁,不僅(jin) 無益於(yu) 身體(ti) 健康,也無益於(yu) 開展實質性工作。

  此次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重在建立長效機製。應該說,此前經過專(zhuan) 項整治,已取得階段性效果,比如有基層幹部表示,“最直觀的就是手機‘叮叮當當’的提示音少了”“盯群、爬樓的情況少了,服務群眾(zhong) 的質量也提升了”。

  但是,也要看到,消除“指尖之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稍加鬆弛,就可能出現反彈。為(wei) 此,就要找到形式主義(yi) 的問題和症結所在,既要緊盯老問題,也要及時發現新表現,全麵檢視、靶向治療。最重要的是,要加強源頭治理和製度建設,進一步把廣大基層幹部幹事創業(ye) 的手腳從(cong) 形式主義(yi) 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需要思考的是,數字化推進、新技術賦能,給廣大基層幹部開展工作帶來了便利。但在實踐中,為(wei) 何出現了“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究其因,還是一些部門過於(yu) 注重留痕,過於(yu) 強化政績考核,且習(xi) 慣層層轉嫁壓力,以及過度依賴“群裏來群裏去”等。

  應該說,留痕並無不可,但不能簡單以工作留痕代替實際工作成效評價(jia) ;推廣政務應用程序並非不可,但不能強製推廣下載,也不能強製要求定期登錄。至於(yu) 多頭填報、重複索要數據,更是在人為(wei) 降低基層幹部的工作效率,應該被嚴(yan) 肅治理。

  盡管消除“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不可能一勞永逸,但需堅持問題導向,實現源頭治理。中央網信委此次發文就指出,用3到5年時間,健全完善常態化監管措施和長效工作機製,推動實現主體(ti) 責任、監管責任、監督責任的貫通聯動。換言之,建立健全問題發現、案例移送、責任協同等機製,用好用足專(zhuan) 項整治、技術監測、典型案例等工作成果,才能釜底抽薪,更好地實現高質量治理效果。

  “App刷個(ge) 遍,問題沒解決(jue) 幾件”“忙著‘鍵對鍵’,不顧‘麵對麵’”“‘群裏吼’代替‘實地走’”……作為(wei) “指尖之累”的直接“受害者”,基層幹部最有發言權,也懂得如何找到更精準的治理突破口。基於(yu) 此,在治理過程中,還應多聽聽他們(men) 的心聲,多尊重他們(men) 的意見和建議。

  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事關(guan) 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於(yu) 推進黨(dang) 風、政風、社會(hui) 風氣向上向好具有重要意義(yi) 。中央網信委此次發文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對各地提出了新要求,也明確了治理路徑。隻有不打折扣地落實要求,因地製宜地推出治理舉(ju) 措,真正把消除“指尖之累”當成一件大事來抓,馳而不息、久久為(wei) 功,才能讓基層幹部從(cong) 形式主義(yi) 負擔中解脫出來,更有精力去幹事創業(ye) 。

  王石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20日 08 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