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巨輪向“新”而行——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
【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係列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編者按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guan) 鍵,紮實做好經濟工作”,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即日起,本報《經濟》周刊推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係列報道,聚焦當前經濟形勢,探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趨勢、新氣象。
大國重器,舉(ju) 世矚目。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命名並在廣州南沙首次試航;國產(chan) 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命名交付;C919大型客機實現商業(ye) 運營並進入產(chan) 業(ye) 化發展階段……今年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如何看待明年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內(nei) 外部環境?怎樣理解“新質生產(chan) 力”這一概念的內(nei) 涵?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
1.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
5G智慧無人機、5G智慧急救車、橋梁拉索檢測機器人……11月19日至21日,2023中國5G+工業(ye) 互聯網大會(hui) 在湖北武漢舉(ju) 辦,一大批新技術、新成果、新應用集中亮相,盡顯科技創新魅力。
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科技創新活力強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積極培育。
上海張江高新區布局14個(ge)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了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一批創新機構,支持企業(ye) 構建創新聯合體(ti) ,開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協同攻關(guan) 。2023年1月至10月,上海張江高新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chan) 業(ye) 規模9576.5億(yi) 元,約占全市的80%。
浙江省溫州樂(le) 清市嶺底鄉(xiang) 堅持黨(dang) 建引領,與(yu) 浙江省農(nong) 科院合作成立高山農(nong) 業(ye) 服務站,為(wei) 農(nong) 戶提供優(you) 質品種、技術指導等,並依托數字技術建立“一品一碼”質量溯源機製,提高了優(you) 質果品率,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和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
今年以來,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nei) 部困難,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以產(chan) 業(ye) 升級構築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加快向“新”而行。
“我國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張宇賢說,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程度進一步加深,“5G+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進入快車道,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智慧礦山、智慧港口等新業(ye) 態不斷湧現,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拓展新空間。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洪群聯表示,我國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速推進,產(chan) 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產(chan) 業(ye) 持續向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中高端攀升。高端製造業(ye) 和高附加值產(chan) 品增長較快,智能製造新場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斷湧現,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
如今,麵對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科技創新至關(guan) 重要。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的明年九項重點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
“要更多聚焦結構性矛盾、體(ti) 製性障礙,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洪群聯說。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表示,科技創新事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和經濟循環暢通,是有效應對外部遏製打壓和不確定不穩定風險的關(guan) 鍵。要圍繞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找準關(guan) 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攻克一批受製於(yu) 人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確保產(chan) 業(ye) 鏈安全,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
2.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近期,“新質生產(chan) 力”這一重要概念引發廣泛關(guan) 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也進行了一係列相關(guan) 部署:打造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chan) 業(ye) 新賽道……
如何理解“新質生產(chan) 力”?
中央財辦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新質生產(chan) 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chan) 要素創新性配置、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chan) 力,它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you) 化組合的質變為(wei) 基本內(nei) 涵,以全要素生產(chan) 率提升為(wei) 核心標誌。
該負責人表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要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chan) 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chan) 資料的應用型人才。用好新型生產(chan) 工具,特別是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賦能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技術層麵要補短板、築長板、重視通用技術。產(chan) 業(ye) 層麵要鞏固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提前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塑造適應新質生產(chan) 力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
如今,多地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形成的產(chan) 業(ye) 高地,夯實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基礎。
北京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產(chan) 業(ye) 鏈融合開放。前三季度,北京300餘(yu) 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工業(ye) 企業(ye) 產(chan) 值增長16.2%,半導體(ti) 器件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新能源整車製造、發電機及發電機組製造、顯示器件等新興(xing) 細分行業(ye) 增加值增速均在10%以上。
沈陽結合地方實際和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瞄準無人駕駛、人形機器人等重點方向,積極布局一批前沿性未來產(chan) 業(ye) 。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航空產(chan) 業(ye) 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59.5%、18%和34%。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chan) 業(ye) 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認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包含大量前沿性且能夠產(chan) 生顛覆性影響、對經濟增長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新科技。科技創新是一項係統工程,要進一步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持續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金融”良性循環。
3.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
1月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分別完成842.6萬(wan) 輛和830.4萬(wan) 輛,同比分別增長34.5%和36.7%;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0.8%;新能源汽車出口109.1萬(wan) 輛,同比增長83.5%。
今年以來,備受關(guan) 注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較快發展,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與(yu) 此同時,也要看到,部分新興(xing) 行業(ye) 存在重複布局和內(nei) 卷式競爭(zheng) ,一些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
以光伏行業(ye) 為(wei) 例,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運行情況顯示,今年9月至10月,我國光伏製造業(ye) 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據測算,全國矽料、矽片、電池、組件產(chan) 量同比增長均超過60%。下半年以來,國內(nei) 光伏產(chan) 品價(jia) 格連續走低,部分光伏產(chan) 品出口增速有所放緩,中低端產(chan) 能過剩風險需高度關(guan) 注。
明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guan) 鍵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yi) 重大。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nong) 辦主任韓文秀日前在2023—2024中國經濟年會(hui) 上表示,一方麵要看到,我國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還麵臨(lin) 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ye) 經營困難、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世界經濟貿易動力不足等風險挑戰;另一方麵也要看到,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宏觀政策空間仍然較足,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發展注入新動力,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配套能力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蘊含新的機遇,這些有利條件將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紅利和更為(wei) 廣闊的舞台。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完善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實施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需要打造工業(ye) 數字基礎設施,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以產(chan) 業(ye) 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總工程師,浪潮雲(yun) 洲工業(ye) 互聯網董事長肖雪說。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高東(dong) 升表示,工信部將推進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慧供應鏈,推進5G、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領域技術創新、規模化發展和應用場景建設,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加快構築未來發展新優(you) 勢。
國家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深入實施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工程,培育壯大未來產(chan) 業(ye) ,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21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