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手速慢總是搶不到號?有可能是“搶號軟件”惹的禍

發布時間:2023-12-26 09:53: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您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自己或家人遇到疑難雜症想掛知名醫院的專(zhuan) 家號時,打開網上掛號係統卻總是手慢一步,眼看著專(zhuan) 家號一放出來就秒空。掛號要拚手速,原因除了優(you) 質醫療資源緊張外,或許還有一種情形,那就是有人利用“搶號軟件”,把搶掛專(zhuan) 家號變成了獲取不義(yi) 之財的商機。日前,北京市檢察院就通報了一起利用定製版“搶號軟件”,搶掛北京某知名醫院就診號的案例。

  搶掛就診號 犯罪分子網上定製“搶號軟件”

  據辦案檢察官介紹,這起利用定製版“搶號軟件”,搶掛、販賣專(zhuan) 家號的案件,主要被告人為(wei) 敬某和張某某。敬某是一名號販子,張某某在網上開了一家承接軟件製作業(ye) 務的店鋪。2019年4月,敬某通過網絡找到了張某某,提出想開發一款能搶掛北京知名醫院就診號的軟件。

  兩(liang) 人最初瞄準了北京協和醫院的掛號係統,但是由於(yu) 張某某無法攻破該掛號係統的技術壁壘,所以他們(men) 又打起了另一家知名醫院的主意。幾次測試後,張某某最終開發出一款集搶號、退號、自動支付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App。

  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 栗英會(hui) :打開這個(ge) App之後,它會(hui) 有一個(ge) 登錄界麵,登錄之後才是某醫院App登錄的賬號密碼界麵。這樣的話,再把需要搶號的患者在某知名醫院注冊(ce) 的賬號密碼進行一個(ge) 輸入操作。登錄之後就看到了一個(ge) 掛號的界麵,這個(ge) 裏麵就跟咱們(men) 正常的掛號軟件是一樣的,能看到掛號的科室,還有掛號的種類,掛號的醫生姓名,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醫療的號源,然後再點擊自動搶號。

  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 栗英會(hui) :它是模擬人手高頻點擊,像咱們(men) 人手每秒可能點兩(liang) 下,但是這個(ge) 搶號軟件每秒可能能點幾十次。就相當於(yu) 我們(men) 排隊掛號的時候,突然之間就10個(ge) 人站到你的前麵,所以在搶號的過程中,基本上我們(men) 是搶不到號了。

  半年搶占188個(ge) 就診號 層層加價(jia) 轉給患者

  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 栗英會(hui) :一般的話敬某加價(jia) 是100元至300元,然後中間號販子也是根據號源的種類不同,你比如說普通號可能加個(ge) 200元至300元,專(zhuan) 家號可能增加到300元至600元。然後特需號可能有一個(ge) 更高的加價(jia) ,相當於(yu) 中間環節和上遊就是層層加價(jia) ,然後最後轉賣給患者。

  因為(wei) 熟悉該醫院知名專(zhuan) 家坐診規律,敬某有時候還會(hui) 主動囤積一些稀缺號源,再高價(jia) 轉給急需的患者。

  通過調取醫院的掛號記錄,以及敬某的支付記錄,辦案檢察官認定,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間,敬某使用該軟件搶號188個(ge) ,按每個(ge) 號源最低加價(jia) 100元計算,敬某違法所得超過18000元。

  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 栗英會(hui) :他是嚴(yan) 重破壞了我們(men) 掛號係統大家公平公正掛號的這麽(me) 一個(ge) 功能,尤其是這些身有重病的這些患者。我們(men) 檢察機關(guan) 也是非常有必要去打擊這種行為(wei) 的。

  涉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罪 兩(liang) 被告被判刑

  敬某的行為(wei) 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規定,即“違反國家規定,對計算機信息係統進行刪除、修改、增加、幹擾,造成計算機信息係統不能正常運行,後果嚴(yan) 重的”情形。張某某明知敬某販賣就診號而為(wei) 其製作具有破壞性的軟件並幫助其進行維護改進,其行為(wei) 係敬某實施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行為(wei) 的幫助行為(wei) ,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罪的共犯。

  北京市西城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檢察官 栗英會(hui) :根據相關(guan) 司法解釋的話,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情節嚴(yan) 重的情況,其中的一種情形是違法所得5000元以上。那麽(me) 敬某的行為(wei) 已經達到了情節嚴(yan) 重的入列標準,所以我們(men) 最後以破壞計算機信息係統罪對其進行了起訴。

  加強治理 遏製網絡犯罪向民生等領域蔓延

  北京市檢察院發布的網絡犯罪檢察白皮書(shu) 顯示,2021年以來,北京檢察機關(guan) 辦理網絡犯罪案件共計8203件。這些案件主要呈現以下五個(ge) 特點和趨勢:

  一是數字經濟新業(ye) 態伴生犯罪增長態勢明顯。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金融新興(xing) 模式的迅速發展,衍生出虛假投資理財App、虛假外匯交易平台、虛假期貨投資平台等新型詐騙手段。披著“網絡投資”的外衣行詐騙之實,嚴(yan) 重損害人民群眾(zhong) 財產(chan) 安全。

  二是網絡犯罪向民生領域侵蝕蔓延。包括利用定製版“搶號軟件”搶掛知名醫院就診號,惡意搶占醫療衛生公共資源;在教育培訓、資格考試等領域通過虛假宣傳(chuan) 對特定需求人群實施“精準詐騙”。

  三是黑灰產(chan) 業(ye) 鏈為(wei) 網絡犯罪“輸血供糧”。網絡犯罪的黑灰產(chan) 業(ye) 鏈形態複雜多元,上、中、下遊鏈條盤根錯節、快速迭代,助推網絡犯罪手段多樣化、引流精準化、行為(wei) 隱蔽化。

  四是匿名“洗錢”手段助推上遊犯罪滋生。包括以為(wei) 主播衝(chong) 榜打賞為(wei) 幌子,將打賞資金隱蔽回流至上遊犯罪分子手中;利用虛擬貨幣的去中心化、追溯難等特點,以虛擬幣交易的方式“洗白”贓款。

  五是互聯網企業(ye) 數據安全存在風險隱患。一方麵,犯罪分子通過“撞庫”、網絡“爬蟲”和“釣魚”網站等方式非法獲取企業(ye) 存儲(chu) 數據;另一方麵,互聯網公司、通信公司等持有客戶核心資源的單位內(nei) 部員工,利用職務便利非法獲取公司數據並出售。

  北京市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 杜邈:依法嚴(yan) 厲打擊涉民生領域網絡犯罪,從(cong) 嚴(yan) 懲處利用網絡詐騙老年人、銷售假冒偽(wei) 劣商品、搶占醫院號源、協助考試作弊等犯罪。依法嚴(yan) 厲打擊“網絡暴力”“網絡水軍(jun) ”,網絡侵犯公民個(ge) 人信息,製作“黑客”軟件、封裝涉詐App,為(wei) 電詐分子“吸粉引流”,利用跑分平台、虛擬貨幣、直播平台打賞“洗錢”等新型網絡黑產(chan) 犯罪。“四大檢察”協同發力助推網絡空間治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