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用網低齡化趨勢明顯 如何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
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wei) 1.93億(yi) 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97.2%。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聯合發布的《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普及率已基本見頂。
在這樣的背景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恰逢其時且意義(yi) 重大。目前,我國已構建了包括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兒(er) 童個(ge) 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等在內(nei) 的多層次、多維度法律法規製度體(ti) 係,對網絡空間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予以重點保護。
“法律的生命在於(yu) 實施。通過對未成年人的用網狀況、用網行為(wei) 、網絡環境進行調查,有助於(yu) 深化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認識和把握,有針對性地做好政策倡導和社會(hui) 倡導,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推動相關(guan) 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從(cong) 而更好守護‘數字原住民’。”中國政法大學未成年人事務治理與(yu) 法律研究基地執行副主任苑寧寧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網絡娛樂(le) 管理體(ti) 係日益完善
近年來,網絡娛樂(le) 管理體(ti) 係日益完善,對不良用網行為(wei) 監管日趨嚴(yan) 格。除學習(xi) 外,娛樂(le) 是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重要動機,但同時可能帶來的隱私泄露、過度消費、網絡沉迷和網絡犯罪等問題也備受社會(hui) 關(guan) 注。
報告指出,過去幾年,我國針對未成年人網絡娛樂(le) 行為(wei) 的管理體(ti) 係日趨完善,《關(guan) 於(yu)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關(guan) 於(yu) 進一步嚴(yan) 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等文件陸續發布實施,對未成年人遊戲時間和消費等方麵提出明確規定,61.5%的未成年網民認為(wei) 當前限製遊戲時長的管理方式使得自己或同學玩遊戲的時間明顯減少。此外,未成年人從(cong) 事網絡直播活動也得到有效管理,經常收看網絡直播的比例從(cong) 2019年的19.8%下降至2022年的16.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關(guan) 於(yu) 規範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等法律政策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參與(yu) 直播打賞,並嚴(yan) 控未成年人從(cong) 事主播。
報告顯示,盡管玩遊戲的未成年網民比例有所增加,但大多數未成年網民對當前限製遊戲時長的管理方式持肯定態度。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未成年人遊戲賬號的管理日趨嚴(yan) 格,一些未成年人會(hui) 使用家長的賬號玩遊戲,從(cong) 而規避對遊戲時長的限製。數據顯示,在玩網絡遊戲的未成年人中,32%會(hui) 使用家長的賬號玩遊戲;39.1%的家長表示會(hui) 讓孩子使用自己的賬號玩遊戲。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er) 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豔看來,引導家長為(wei) 子女樹立榜樣並提升管理能力,對於(yu) 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至關(guan) 重要。
“一方麵,明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引導家長主動承擔起教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互聯網的責任,並提倡家長以身作則,為(wei) 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另一方麵,對家長的互聯網使用能力進行培訓,通過社區培訓、家長學校等形式,讓家長具備正確管理未成年人上網的技能。”孫宏豔說。
繼續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
報告顯示,短視頻用戶規模增長明顯,並成為(wei) 未成年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過去幾年短視頻應用在未成年人中廣泛流行,其豐(feng) 富的內(nei) 容、短平快的方式、簡單的操作和根據興(xing) 趣推送的機製對未成年用戶具有很強吸引力。
數據顯示,經常看短視頻的未成年網民比例從(cong) 2018年的40.5%增長至2022年的54.1%,5年內(nei) 增長了13.6個(ge) 百分點,未成年人用戶規模超過1億(yi) 人,32.9%的未成年網民表示過去一年曾使用抖音、快手、微信等拍攝並發布短視頻。與(yu) 此同時,視頻類平台還超越電視,成為(wei) 當前未成年人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的主要渠道。調查發現,55.9%的未成年網民通過抖音、快手、B站等視頻類平台獲取新聞事件、重大消息,但隻有47.3%的未成年網民會(hui) 有意識地區分是官方發布還是自媒體(ti) 發布,超過一半用戶對此不具備鑒別意識或沒有想過這個(ge) 問題。
報告指出,視頻類應用已經成為(wei) 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娛樂(le) 休閑工具和信息獲取渠道,但與(yu) 此同時,其可能導致的過度使用、信息繭房、不良誘導等問題也不容忽視。對此,建議完善視頻類應用監管,加強內(nei) 容的正向引導。
報告建議,推動形成短視頻行業(ye) 良性競爭(zheng) 機製,持續改善部分平台審核把關(guan) 不嚴(yan) 格、推薦算法不科學、流量分配機製不合理等方麵的問題,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實現短視頻行業(ye) 健康發展。同時,持續推動青少年模式的普及,進一步完善功能,早日形成針對未成年群體(ti) 的內(nei) 容池標準,通過技術手段幫助未成年人高質量、有節製地收看短視頻。此外,還需要社會(hui) 各方共同推動短視頻內(nei) 容質量的提升,引導健康、積極的內(nei) 容創作,結合未成年群體(ti) 的興(xing) 趣愛好,推出能夠對未成年人起到寓教於(yu) 樂(le) 作用的優(you) 秀內(nei) 容,嚴(yan) 厲打擊嘩眾(zhong) 取寵、虛假消息、價(jia) 值觀扭曲的內(nei) 容題材。
“正確的東(dong) 西不去占領,錯誤的東(dong) 西就會(hui) 去占領。要重視視頻類平台對未成年人價(jia) 值觀的影響,多提供優(you) 質內(nei) 容並創新宣傳(chuan) 教育方式,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和普法工作。”苑寧寧說。
重視新型網絡安全風險隱患
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力度持續加強,網絡安全環境明顯改善。
近年來,針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相關(guan) 體(ti) 係日益健全,政府、學校、家庭、社會(hui) 等各方協同發力,努力將未成年人的“防護網”織牢織密。網絡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兒(er) 童個(ge) 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均對保護未成年人網絡合法權益作出專(zhuan) 門規定。在此背景下,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感穩步提升。
報告顯示,87.1%的未成年網民對至少一項與(yu) 未成年人上網相關(guan) 的法律或政策有所了解,但隻有16.9%的未成年網民對近年來新推出的未成年人上網相關(guan) 法律或政策有較為(wei) 全麵的了解。
當前,未成年人網絡安全問題既有硬件產(chan) 品方麵的,也有軟環境層麵的,這就要求相關(guan) 工作必須與(yu) 時俱進、動態調整、持續完善。對此,報告建議,重視新型網絡安全風險隱患,加強網絡普法執法和安全教育。
報告提出,嚴(yan) 格對智能手表、智能台燈、詞典筆等專(zhuan) 門麵向未成年群體(ti) 的智能產(chan) 品的安全管理,完善相關(guan) 產(chan) 品標準,健全市場準入機製。加強對未成年人個(ge) 人信息、位置信息等敏感數據的收集和管理規範,重點打擊以教育應用之名傳(chuan) 播非法內(nei) 容、不良信息的惡意軟件,壓實應用分發平台的主體(ti) 責任。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chuan) 教育和執法檢查,強化應對新型網絡詐騙手段的相關(guan) 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對打著明星粉絲(si) 群納新、演唱會(hui) 門票轉讓等名義(yi) 的新型詐騙方式的認識和警惕,並持續針對新型網絡犯罪形式動態調整教育內(nei) 容。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與(yu) 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於(yu) 旭坤建議,相關(guan) 網絡平台服務提供者要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等相關(guan) 法律政策的要求,對企業(ye) 自身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進行全麵檢查,及時補齊漏洞,修複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從(cong) 而更好地守護“數字原住民”。(蒲曉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