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家門口的“寶藏”社區醫院讓居民有“醫”靠

發布時間:2024-01-05 09:5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全科服務、專(zhuan) 家門診、中醫絕活兒(er)

  家門口的“寶藏”社區醫院讓居民有“醫”靠

  走進位於(yu) 上海市中心地段的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架三角鋼琴和智慧化醫療場景,優(you) 美的世界名曲縈繞耳畔,在取藥窗口,三五位老年人在“驛心”會(hui) 客廳歇腳聊天……2023年年底,這裏舉(ju) 辦了一場音樂(le) 會(hui) ,音樂(le) 學院的師生們(men) 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wei) 患者帶來一次音樂(le) 心靈療愈之旅。

  “我們(men) 希望將生命至上的服務意識滲透到醫療服務的每一個(ge) 環節,讓高品質的醫療環境提升患者的就醫體(ti) 驗。”該中心主任金迎說。

  作為(wei) 醫療健康服務體(ti) 係的基礎,近年來,上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用“15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兜”住市民全生命周期健康。

  對於(yu) 上海市民來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jin) 便捷高效,而且專(zhuan) 業(ye) 貼心,平時在大醫院裏專(zhuan) 家號“一號難求”,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免費掛號看病,社區居民都能享受到高質量的“全科服務”“專(zhuan) 家門診”“中醫絕活兒(er) ”。

  延時服務、功能拓展,打通看病就醫“最後一公裏”

  “有人常駐、有燈常亮”,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wei) 滿足不同人群的尋醫問診需求,2023年開始延長就診時間,在原有中午連續門診的基礎上,推出門診延時服務,包括工作日夜間延時和周末延時。

  “全年無休的服務溫暖了群眾(zhong) 的心,也體(ti) 現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金迎說,中心“夜門診”設有全科門診、中醫適宜技術、康複理療、護理服務,實現轄區居民上班上學、看病兩(liang) 不誤,也滿足了部分居民在“家門口”的晚間就醫需求,進一步打通看病就醫“最後一公裏”。

  自2020年10月改建擴容至8000多平方米後,該中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與(yu) 硬件設備配備,充分利用區域內(nei) 密集的優(you) 質醫療資源,與(yu)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聯合開設專(zhuan) 病專(zhuan) 科門診,把“大專(zhuan) 家”引入“小醫院”,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獲得優(you) 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該中心與(yu) 瑞金醫院魏氏傷(shang) 科聯合,將“非遺項目”輻射至社區,開展中醫藥特色膏藥、功法導引、藥浴熏洗、穴位按揉等服務項目。

  “每周魏氏傷(shang) 科的專(zhuan) 家都會(hui) 來中心坐診,不僅(jin) 親(qin) 力親(qin) 為(wei) ,為(wei) 患者緩解病痛,而且手把手指導青年醫生,對其傾(qing) 囊相授。”金迎認為(wei) ,這不僅(jin) 提高了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療水平,也使其具有了持續“造血”的能力。

  除了“請進來”,中心也重視“走出去”,在專(zhuan) 家下沉社區的同時,中心每個(ge) 專(zhuan) 病門診“量身打造”了社區骨幹醫生,他們(men) 到專(zhuan) 科醫聯體(ti) 單位脫產(chan) 進修,重點實現社區專(zhuan) 科常見病診療規範、社區專(zhuan) 科用藥治療等內(nei) 容的同質化。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3年,上海通過製定社區醫療服務基本病種清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全科診療為(wei) 基礎,堅持中西醫並重,循序漸進強化婦科、眼耳鼻喉科、皮膚科、兒(er) 科等適宜專(zhuan) 科服務能力,積極開展清創、縫合、皮脂腺囊腫切除等適宜外科小手術,逐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

  進樓宇、進社區,社區衛生服務更有溫度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近10年,80後中醫科主任徐佳與(yu) 中心一起成長。從(cong) 剛入職時“心理有落差”,到如今把這裏視為(wei) 施展才幹的“主陣地”,“我不僅(jin) 通過到醫聯體(ti) 醫院進修和專(zhuan) 家資源下沉提升了醫術,還通過基層的平台積累了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徐佳說。

  徐佳覺得,中醫調理需要頻繁地與(yu) 患者接觸,熟悉掌握他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和病情進展,而這正契合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

  每晚的延時門診,徐佳接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下班去社區醫院推拿”逐漸成為(wei) 一種既經濟便捷又靠譜健康的生活方式,“由於(yu) 現在快節奏的工作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少年輕人的身體(ti) 都處於(yu) 亞(ya) 健康狀態”。

  然而,讓她頭痛的是,翻看各類社交和服務類平台,很多關(guan) 於(yu) 養(yang) 生和所謂中醫調理的“方子”並不靠譜,“我們(men) 醫生現在也在不斷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做好健康科普,讓中醫更‘接地氣’,觸達更多市民”。

  過去一年,該中心醫生齊上陣,自己采購服裝道具、設計劇情、扮演角色,在冬至等節氣到來之際,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識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傳(chuan) 達出來。

  “我們(men) 製作的科普視頻、食補藥方、香囊等產(chan) 品非常受歡迎,不僅(jin) 使轄區內(nei) 的居民受益,還輻射到了更遠的地區。”徐佳說,有不少患者都是聽了她的科普後慕名而來,這份信任背後不隻是專(zhuan) 業(ye) 的知識,還有有溫度的服務。

  “我們(men) 希望患者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感受到的不是冷冰冰的醫療環境,而是有溫度和人情味的服務。”金迎表示。

  和徐佳同批入職的青年醫生沈禕畢業(ye) 後直接選擇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考慮到大型綜合醫院裏密集的患者流和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他更願意花時間與(yu) 患者產(chan) 生“深度鏈接”。

  “作為(wei) 全科醫生,我希望自己涉獵的醫療範圍更廣一點,和患者更親(qin) 近一點。”沈禕說。

  近年來,黃浦區持續探索將社區衛生服務場所從(cong) 居民區延伸到樓宇。自2019年起,打浦“智慧醫療服務站”入駐區域內(nei) 大型商務樓,持續開展一係列的健康醫療服務,成為(wei) 職業(ye) 人群的健康顧問。家庭醫生團隊通過體(ti) 檢、健康谘詢、中醫體(ti) 質辨識和治未病服務、康複手法治療、建立個(ge) 人健康檔案等方式,提供個(ge) 性化、精細化、多元化的健康服務,使職業(ye) 人群足不出樓就能享受到身邊的健康服務。今年,中心將在這裏建成社區衛生服務站點,為(wei) 轄區內(nei) 工作人群服務。

  “一院一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各顯神通”

  近年來,上海不斷推進社區衛生服務高質量發展。其中,康複醫療方麵,完成年度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和民心工程20家上海市示範性社區康複中心建設任務,近3年累計建成118家,平均每家示範性社區康複中心可提供近40項康複服務項目。

  上海市浦東(dong) 新區三林康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是2023年上海市第三批示範性社區康複中心之一,中心主任汪天英認為(wei) ,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全麵提升服務能級快速發展,康複中心的建設正好符合發展需求。三林康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打造示範性康複中心為(wei) 契機,加強醫療服務專(zhuan) 科能力建設,打造“一院一品”,以“中西醫結合心身康複”為(wei) 特色的精神康複,通過多階梯多維度融合治療,配備個(ge) 人減壓放鬆係統和團體(ti) 減壓放鬆係統,綜合治療心身疾病,讓患者早日回歸社會(hui) 和家庭。

  “我們(men) 大部分人常規理解的康複都是腦卒中、腦血栓等疾病急性期後的軀體(ti) 康複,容易忽視患者的精神心理康複。”汪天英說,比如有些患者由於(yu) 對疾病認識不足、精神壓力較大等,產(chan) 生了焦慮、抑鬱等情緒,就需要相關(guan) 的精神康複。

  該中心自開設失眠專(zhuan) 科專(zhuan) 病門診以來,常常是“一號難求”的狀態,汪天英認為(wei) ,睡眠和睡眠引起的精神問題已經逐漸成為(wei) 當代社會(hui) 需要引起重視的健康隱患。

  該中心轄區是一個(ge) 大型人口導入區,8.5平方公裏的轄區麵積容納了來自15個(ge) 區的動拆遷戶,人口密集、人員流動性強、類別複雜。在近期的社區診斷中他們(men) 發現,轄區居民存在精神心理健康問題的密度較大,“我們(men) 希望結合居民的就醫情況和轄區內(nei) 人口特點,逐漸培育和擦亮自己的特色品牌。”她說。

  康複科負責人、青年醫生林青彬午休時也會(hui) 躺在減壓放鬆係統上休息一會(hui) 兒(er) ,“躺上去幾分鍾就能入睡”,他介紹,通過設定參數,係統會(hui) 播放舒緩的音樂(le) ,還會(hui) 有間斷地釋放微波,以達到助眠的目的。

  從(cong) 綜合性醫院轉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林青彬覺得自己的職業(ye) 成就感越來越強,而這份成就感來源於(yu) 患者在日複一日的康複訓練中的點滴進步。

  在康複訓練室裏,有一台“明星”康複設備——外骨骼機器人,它就像一套“戰袍”,即使高位截癱的患者“穿戴”上它,也可以再次站起來,感受直立行走。這套設備來自浦東(dong) 新區集中發布的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提升項目。

  2023年,浦東(dong) 新區製定《關(guan) 於(yu) 全麵提升浦東(dong) 新區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的實施方案》“1+9”政策體(ti) 係。在優(you) 質醫療資源進一步下沉、社區藥品目錄擴容的同時,社區醫療設備進一步配強,全區4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配置CT、心髒超聲等檢查“四件套”,社區醫療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

  當看到一名高位截癱的患者,通過配合外骨骼機器人的訓練從(cong) 肌力0級提升到2級,看到他從(cong) 悲痛絕望變得積極樂(le) 觀、從(cong) 生理到心理得到全方麵康複,林青彬更加看到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康複醫學科存在的意義(yi) 和價(jia) 值,“在這裏,我們(men) 不僅(jin) 能提供便捷、專(zhuan) 業(ye) 的康複醫療服務,更能像朋友和親(qin) 人一樣給予患者更多關(guan) 懷和溫暖”。(記者王一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