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共建“一帶一路”·第一現場)

發布時間:2024-01-19 10:16:00來源: 人民日報

  作為(wei) 首個(ge) 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埃及與(yu) 中國是誌同道合、彼此信任的好朋友,也是攜手發展、共同繁榮的好夥(huo) 伴。10年多來,中埃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內(nei) 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極大地改善了埃及基礎設施和民眾(zhong) 生活水平,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

  “這條鐵路真真切切地改善了很多開羅人的日常出行”

  清晨,“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阿德利·曼蘇爾車站旅客如織、熙熙攘攘。

  “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位於(yu) 埃及首都開羅東(dong) 部,是中埃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標誌性項目之一。據該項目總承包方中國中鐵—中航國際聯合體(ti) (以下簡稱“聯合體(ti) ”)工作人員介紹,該鐵路是埃及第一條電氣化鐵路,也是非洲首條電氣化輕軌鐵路,一期和二期全長約70公裏,沿途設12個(ge) 車站,惠及500多萬(wan) 居民。

  該鐵路維保項目部總經理助理馬利克·薩拉赫帶領記者上車,一直坐到位於(yu) 埃及新行政首都的藝術和文化城站。車廂裏,乘客伊德裏斯聽說記者來自中國,伸出大拇指說:“中國是我們(men) 真正的朋友。”鐵路建成後,他的通勤時間從(cong) 兩(liang) 三個(ge) 小時減少到30分鍾,票價(jia) 隻要20埃鎊(1美元約合30.9埃鎊)。乘客艾哈邁德熱情邀請記者一行合影後說:“這條鐵路真真切切地改善了很多開羅人的日常出行,中國是在真正幫助埃及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了埃及的發展,給我們(men) 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我是親(qin) 曆者和見證者。”薩拉赫向記者介紹,他的日常工作是對接埃中技術人員,對輕軌列車進行日常維修、保養(yang) 等。薩拉赫回憶,看到項目招聘信息時,他第一時間報了名,成為(wei) 埃及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建設團隊中的一員。2019年,他被派往南京鐵道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習(xi) 兩(liang) 年,之後又在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實習(xi) 一年。“這一項目是共建‘一帶一路’造福埃及民眾(zhong) 的生動實踐,能夠參與(yu) 其中,我感到非常幸運。”薩拉赫感歎道,埃中雙方建設者密切合作、優(you) 勢互補,項目建設不斷取得積極進展。“相信雙方不斷深入的合作,將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埃及也將迎來更多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推動運輸便利化的新機遇。”薩拉赫說。

  在2022年舉(ju) 行的通車典禮上,埃及總統塞西、總理馬德布利等埃方政要出席,塞西還到駕駛室觀摩曾赴華留學的埃及司機獨立駕駛列車。目前,包括薩拉赫在內(nei) ,已有兩(liang) 期共56名埃方員工在中國完成兩(liang) 年學業(ye) 後返回埃及,在該項目工作,成為(wei) 埃及鐵路運維領域的骨幹。聯合體(ti) 不僅(jin) 負責整個(ge) 項目工程建設,還為(wei) 項目提供兩(liang) 年運營監管支持和12年維保服務。“這一舉(ju) 措生動體(ti) 現了‘授人以漁’的可貴理念。”同記者一道采訪的埃及《金字塔報》記者謝裏夫感慨道。

  隨著中埃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越來越多的中國裝備和中國技術來到埃及,推動了當地運輸和物流水平不斷提升。埃及《消息報》發表評論指出,得益於(yu) 中國的幫助,“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助力埃及鐵路進入了電氣化時代。

  “希望能通過我們(men) 的工作讓更多人用上電”

  位於(yu) 蘇伊士省的埃克薩迪亞(ya) 500千伏變電站項目現場,鐵塔高聳,一條條高壓輸電導線接入變電站設備,電流通過導線時發出嗡嗡聲。

  “項目涵蓋了埃及主輸電網絡的全部電壓等級,通過不同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連接著新行政首都,以及該區域重要工業(ye) 用戶和周圍城鎮。”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所屬西安西電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電國際”)埃及分公司副總經理張鵬博說。他一邊檢查變電站運行情況,一邊向記者介紹,自2023年3月建成投運以來,該項目保障了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緩解了區域內(nei) 的用電緊張情況。變電站中的14台變壓器、57個(ge) 間隔的氣體(ti) 絕緣金屬封閉開關(guan) 及戶外設備,均為(wei) 中國企業(ye) 自主研發,一些設備還實現了在埃及本土生產(chan) 。

  2009年,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與(yu) 埃及電力部所屬的EGEMAC公司合資成立了西電—EGEMAC高壓電氣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電—EGEMAC公司”),立足埃及,麵向中東(dong) 和非洲市場,提供本土製造的輸變電設備和成套工程服務。截至目前,西電國際、西電—EGEMAC公司已參與(yu) 埃及30餘(yu) 座變電站工程總承包項目建設,為(wei) 數十個(ge) 變電站提供變壓器、電抗器等輸變電設備。

  記者走進西電—EGEMAC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看見工人們(men) 正在進行氣體(ti) 絕緣金屬封閉開關(guan) 設備組裝工作。“精密儀(yi) 器對生產(chan) 環境要求非常嚴(yan) 格,各個(ge) 工序都要達到防塵要求,而且每個(ge) 環節都需要手工操作和團隊配合。”西電—EGEMAC公司副總經理李峰介紹,經過中方員工傳(chuan) 幫帶,埃方員工學會(hui) 了相關(guan) 技術,公司也實現屬地化管理和本土化生產(chan) 。

  穆罕默德曾到中國參加技術培訓,現擔任變壓器車間總裝工序班班長。“看到我們(men) 生產(chan) 的設備應用在一個(ge) 個(ge) 變電站上,感覺很自豪,希望能通過我們(men) 的工作讓更多人用上電。”穆罕默德說。

  “我在海外工作10年,深切感受到共建‘一帶一路’給相關(guan) 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很多當地員工都因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改善了生活。埃及正在推進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及清潔能源轉型,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埃電力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張鵬博說,“我們(men) 將努力讓更多中國電力裝備、技術、標準、服務在更廣範圍內(nei) 實現共享,通過新合作項目讓更多當地百姓和家庭過上好日子。我們(men) 的工作也因此更有意義(yi) 。”

  “互聯互通既是設施聯通,更是心靈相通”

  早上7時,位於(yu) 埃及第二大城市亞(ya) 曆山大以東(dong) 30公裏的阿布基爾港內(nei) ,阿布基爾集裝箱碼頭項目質量經理巴塞爾穿戴好個(ge) 人安全防護裝備,開始工作。一天中,巴塞爾大部分時間都在現場巡視監督各分部分項的施工情況。

  在房建施工現場,工人們(men) 在升降機上修補外牆局部上漆;在換電站作業(ye) 區,地下管網和換電站基礎的混凝土澆築工作正在進行;在海邊,挖掘機、裝載機、自卸車在修築臨(lin) 水護岸……看著正在成型的現代化碼頭,巴塞爾十分感慨:“這個(ge) 項目凝結著埃中建設者的汗水和友誼,是共建‘一帶一路’為(wei) 埃及增添發展動力的一個(ge) 縮影。”

  阿布基爾集裝箱碼頭項目由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港灣”)承建,整體(ti) 工程由疏浚吹填、碼頭、護岸、道路、堆場、水電管網、房建以及相關(guan) 配套設施組成。項目已完成的600米碼頭岸線已正式開港運營。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二期節點施工。

  “阿布基爾集裝箱碼頭全麵開港運營後,貨物年吞吐量可達200萬(wan) 標準集裝箱,將有力促進亞(ya) 曆山大海運和貿易發展,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持續發展。”中國港灣埃及公司負責人段坤表示。

  “為(wei) 最大程度利用埃及本土豐(feng) 富的設備及人力資源,給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我們(men) 在抓好質量的前提下通過施工工藝的革新,因地製宜提出港池幹開挖工藝,將傳(chuan) 統的水上疏浚改為(wei) 陸上幹開挖。”項目生產(chan) 經理張亮介紹,“施工過程中,中方通過工藝創新和科學合理的工序調整,將專(zhuan) 業(ye) 性較強的水上作業(ye) 變為(wei) 常規的陸上作業(ye) 。在陸地上,埃及的屬地化資源就有了施展空間,施工安全風險、施工難度、造價(jia) 成本均更低,項目實施進度比計劃提前5個(ge) 月,實現了相互成就、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麵。”

  埃方高度重視這一項目。亞(ya) 曆山大省省長謝裏夫表示,中企在亞(ya) 曆山大及周邊地區開展的高質量項目,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埃方願加強與(yu) 中方交流,借鑒中國先進的港口建設和運營經驗。

  “成就感”和“歸屬感”,是巴塞爾頻頻提到的兩(liang) 個(ge) 詞。阿布基爾集裝箱碼頭項目有中方管理人員與(yu) 勞務外包人員約150人,外籍員工約1500人。巴塞爾於(yu) 2018年進入公司,在中方同事幫助下很快從(cong) 質檢員成長為(wei) 質量經理。“上學時我就盼望用專(zhuan) 業(ye) 知識為(wei) 埃及發展貢獻力量。這幾年看著圖紙上的方案計劃逐漸變為(wei) 現實,這就是夢想成真的感覺。”巴塞爾說。

  “我真切體(ti) 會(hui) 到,互聯互通既是設施聯通,更是心靈相通。”段坤表示,“我們(men) 將紮實做好項目建設,同時根據埃方基礎設施發展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經驗和優(you) 勢,持續與(yu) 埃方深化合作,打造更多‘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的標誌性成果,為(wei) 中埃攜手發展、共同繁榮貢獻力量。”

  (史筱迪、張亮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