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呈現“穩”“進”“好”特征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的報道】
中國經濟呈現“穩”“進”“好”特征
——國家發改委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最新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23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1260582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
“在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出‘穩’‘進’‘好’的特征。”1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在國務院新聞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說。
經濟運行回升向好
“過去的一年極為(wei) 不易,中國經濟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nei) 部困難,經濟運行回升向好,就業(ye) 物價(jia) 基本平穩,年末外匯儲(chu) 備超過3.2萬(wan) 億(yi) 美元,圓滿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劉蘇社說。
劉蘇社介紹,2023年,我國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you) 化,全年內(nei) 需貢獻率達111.4%,其中最終消費貢獻率為(wei) 82.5%,拉動經濟增長4.3個(ge) 百分點。重大創新成果持續湧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6.8%,高技術製造業(ye) 、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分別增長9.9%和11.4%。
2023年,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年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92.1萬(wan) 件,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營商環境進一步優(you) 化;全年糧食產(chan) 量1.39萬(wan) 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連續9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展望2024年,我國發展仍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劉蘇社說,從(cong) 困難挑戰看,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國內(nei) 有效需求仍顯不足,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過剩,社會(hui) 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從(cong) 機遇條件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經濟格局,我國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持續彰顯,物質基礎更加堅實,產(chan) 業(ye) 體(ti) 係更加完備,政策空間依然充足。
劉蘇社表示,總體(ti) 上看,有利條件強於(yu) 不利因素,支撐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因素仍然較多。比如,國內(nei) 市場潛力仍然很大,改革開放創新持續增強內(nei) 生動力,國際市場新的空間持續拓展。
“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開放的中國將繼續為(wei) 世界帶來更多合作機遇,中國經濟前景光明,對此我們(men) 充滿信心。”劉蘇社說。
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
“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要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擴大有效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shu) 長、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袁達說。
袁達表示,2024年,要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穩定,積極拓寬居民增收渠道,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強化農(nong) 民增收舉(ju) 措。創新商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新能源汽車、電子產(chan) 品等大宗消費。提高商品和服務消費質量,改善消費軟環境,讓群眾(zhong) 放心、安心、舒心消費。
“要拓展有效投資空間,持續優(you) 化投資環境,切實提高投資綜合效益。”袁達說,發揮好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政府投資更多投向打基礎、利長遠、固根本的能力建設項目。今年將加大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與(yu) 攻關(guan) 、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同時,大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完善投融資機製,實施好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新機製。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麵,進一步打通製約民間投資的堵點、難點、痛點。
此外,袁達表示,將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chuan) 導機製,促進社會(hui) 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引導金融機構積極支持民間投資項目,鼓勵發展創業(ye) 投資、股權投資,並將落實落細小微企業(ye) 稅費優(you) 惠政策。
保障價(jia) 格平穩運行
2023年,我國物價(jia) 總體(ti) 保持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0.2%,扣除食品和能源價(jia) 格後的核心CPI上漲0.7%。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dong) 介紹,從(cong) 具體(ti) 品類看,我國CPI中能源價(jia) 格在輸入性因素影響下,由2022年上漲11.2%轉為(wei) 2023年下降2.6%;去年能源價(jia) 格下降2.6%,直接帶動全年CPI整體(ti) 下降約0.2個(ge) 百分點。食品價(jia) 格受輸入性、季節性、周期性因素影響,從(cong) 2022年上漲2.8%轉為(wei) 2023年下降0.3%;去年食品價(jia) 格下降0.3%,直接帶動全年CPI整體(ti) 下降約0.06個(ge) 百分點。
金賢東(dong) 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密切跟蹤市場供需和價(jia) 格走勢變化,抓好包括食品在內(nei) 的重要民生商品生產(chan) 供應、產(chan) 銷銜接、進出口和儲(chu) 備吞吐調節等各環節工作,保障市場供應充裕、價(jia) 格平穩運行。
“我們(men) 預計,在基數和周期性效應逐步減弱、市場需求穩步恢複、惠農(nong) 益農(nong) 政策持續顯效等各個(ge) 因素作用下,食品價(jia) 格具備平穩運行基礎。”金賢東(dong) 說。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19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