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潤澤實體“沃土”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近年來,我國金融業(ye) 把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麵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了實體(ti) 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舉(ju) 措有力度,構築良性產(chan) 融生態
淩晨3點,在廣東(dong) 省清遠市清新區山塘鎮桂花魚養(yang) 殖場,幾名員工正在忙著收網、過秤,趕在天亮前把新鮮的桂花魚運到各地。“本次漁獲超6000斤,產(chan) 量比去年同期多7%,實現了‘開門紅’。”養(yang) 殖場負責人孟先生說。在2024年營業(ye) 首日,中國建設銀行廣東(dong) 清遠分行成功為(wei) 孟先生發放了首筆“裕農(nong) 快貸”貸款資金40萬(wan) 元。
孟先生告訴記者,臨(lin) 近春節,清遠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桂花魚訂單激增。他計劃擴大魚塘經營規模,但苦於(yu) 應收款未到賬,資金流一直不足。建行清遠分行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利用“線下信息建檔+線上審批授信”模式,當場為(wei) 他建檔。“沒想到,大數據自動匹配額度後,當天便成功發放貸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激動地說。
邁入2024年,我國經濟持續恢複向好,增長動能不斷增強,企業(ye) 融資需求回暖。銀行業(ye) 金融機構勇擔使命,全力當好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主力軍(jun) 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為(wei) 實體(ti) 經濟開新局源源不斷注入金融“活水”。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根本宗旨”“金融要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日前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wan) 億(yi) 元,同比多增1.31萬(wan) 億(yi) 元;2023年12月末,廣義(yi) 貨幣(M2)餘(yu) 額292.2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7%;2023年末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為(wei) 378.09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5%……金融為(wei) 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交上了一份穩中有增、優(you) 中有升的“成績單”。
“目前,貨幣信貸總量保持較快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you) 化,企業(ye) 貸款利率處於(yu) 較低水平,為(wei) 經濟恢複發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支持。”中國人民銀行黨(dang) 委書(shu) 記、行長潘功勝指出。
服務有溫度,交出金融惠企新答卷
1月12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提出要加強科技型企業(ye) 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同一天,中國工商銀行正式成立科技金融中心,以金融助力科技創新和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1月15日,招商銀行杭州未來科技支行獲批開業(ye) ,為(wei) 科技企業(ye) 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新年伊始,金融支持科創的腳步蹄疾步穩。在科技企業(ye) 的成長之路上,始終有金融機構陪伴左右,為(wei) 其保駕護航。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從(cong) 資金投向上可以看出,金融係統不斷強化對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的精準支持,引導資金更多流向民營小微、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薄弱環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我國普惠小微貸款餘(yu) 額28.9萬(wan) 億(yi) 元,近五年年均增速約25%;涉農(nong) 貸款餘(yu) 額56.2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5.1%;民營企業(ye) 債(zhai) 券融資支持工具累計為(wei) 140家民營企業(ye) 發行的2438億(yi) 元債(zhai) 券提供了增信支持。截至2023年10月末,“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科技中小企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貸款餘(yu) 額分別同比增長17.7%、22.1%、15.7%,均明顯高於(yu) 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人民銀行提出,將持續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用好支農(nong) 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和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企業(ye) 技術進步專(zhuan) 項再貸款、普惠養(yang) 老專(zhuan) 項再貸款等,支持科技創新、民營小微、先進製造、綠色發展、普惠養(yang) 老等領域健康發展,做好五篇大文章。
開放有高度,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
近日,銀聯國際與(yu) 肯尼亞(ya) 主要商業(ye) 銀行共同宣布,將大規模提升肯尼亞(ya) 銀聯卡發行規模,豐(feng) 富當地居民日常消費和跨境支付選擇。“在肯尼亞(ya) ,約90%的商戶受理銀聯卡,很多商戶還開通了移動支付服務,吃飯購物很方便。”在肯尼亞(ya) 工作多年的徐先生說。近年來,以銀聯為(wei) 代表的中國支付品牌加快全球受理網絡建設,為(wei) 中外交流架起“支付橋”。目前,銀聯網絡已覆蓋境外18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6350萬(wan) 線上線下商戶,79個(ge) 境外國家和地區發行銀聯卡超2億(yi) 張。
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
近年來,我國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主動有序推動金融業(ye) 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ye) 興(xing) 業(ye) 。截至目前,境外24家全球係統重要性銀行均在華設有機構,全球最大的40家保險公司有近半數進入中國市場。2018年以來,我國推出34條銀行業(ye) 保險業(ye) 開放新舉(ju) 措,全麵取消銀行保險領域外資持股比例限製,大幅減少外資準入數量型門檻,基本實現業(ye) 務範圍中外一致,金融領域合作不斷拓寬。
近年來,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chu) 備等國際貨幣功能穩步增強,人民幣國際使用取得積極進展,跨境人民幣業(ye) 務服務實體(ti) 經濟能力不斷提升。2023年1月至11月,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為(wei) 4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4%。其中,貨物貿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占比為(wei) 25%,為(wei) 近年來最高水平。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hui) (SWIFT)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份,人民幣上升為(wei) 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目前已有80多個(ge) 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chu) 備。
“在推動跨境人民幣業(ye) 務便利化的同時,人民銀行注重統籌市場發展和風險防範,加強事中事後管理,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分析、預警體(ti) 係,壓實銀行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第一線的職責,有效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中國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指出。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4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