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44萬人
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44萬(wan) 人
就業(ye) 保持總體(ti) 穩定,加力穩固向好態勢
核心閱讀
24日,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解讀當前就業(ye) 形勢、介紹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的相關(guan) 舉(ju) 措。加快完善就業(ye) 促進機製、加大技能人才培養(yang) 、加強勞動權益保障……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44萬(wan) 人,就業(ye) 保持總體(ti) 穩定。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多出有利於(yu) 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ye) 的政策”“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ti) 就業(ye) 穩定”。2023年就業(ye) 工作總體(ti) 情況怎麽(me) 樣?今年將如何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24日,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請有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具體(ti) 情況。
穩就業(ye) 政策有力有效,今年將加快完善高質量充分就業(ye) 促進機製
“2023年,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深入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就業(ye) 實現了總體(ti) 穩定、積極改善。”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就業(ye) 促進司副司長運東(dong) 來介紹,2023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44萬(wan) 人,12月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1%,就業(ye) 保持總體(ti) 穩定。
穩就業(ye) 政策有力有效。國家及時優(you) 化調整穩就業(ye) 政策措施,延續降低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費率政策,拓展吸納就業(ye) 補貼範圍,優(you) 化穩崗返還政策,實施穩崗擴崗專(zhuan) 項貸款,重啟一次性擴崗補助,形成了穩崗擴就業(ye) 的係統性政策支持體(ti) 係,全年各級政府各類資金直接支持就業(ye) 創業(ye) 超過3000億(yi) 元。
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基本平穩。對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拓展市場化就業(ye) 渠道,穩定擴大公共部門崗位規模,募集見習(xi) 崗位超百萬(wan) ,2023年招募“三支一扶”計劃人員4.2萬(wan) 人;對農(nong) 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組建區域勞務協作聯盟,舉(ju) 辦勞務品牌發展大會(hui) ,促進有序外出和就地就近就業(ye) ,2023年底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達3397萬(wan) 人;對失業(ye) 人員特別是困難人員,暢通失業(ye) 登記渠道,開展“就業(ye) 援助月”專(zhuan) 項活動,加強就業(ye) 兜底幫扶,實現零就業(ye) 家庭至少一人就業(ye) ,2023年城鎮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514萬(wan) 人、幫扶就業(ye) 困難人員實現就業(ye) 172萬(wan) 人。
此外,職業(ye) 技能培訓提質增效。遴選發布首批59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訓基地,加強農(nong) 民工職業(ye) 技能培訓,全年補貼性培訓超過1800萬(wan) 人次;就業(ye) 公共服務水平提升。各地普遍建成省級集中的就業(ye) 信息資源庫和就業(ye) 信息平台,1萬(wan) 個(ge) “家門口就業(ye) 服務站”、15分鍾就業(ye) 服務圈加速布局,3200餘(yu) 家零工市場規範化水平有效提升。
下一步,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將更加突出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加快完善高質量充分就業(ye) 促進機製,加力穩固就業(ye) 向好態勢——
更加突出政策協同。推動非經濟政策出台同步評估就業(ye) 影響,提升經濟社會(hui) 發展就業(ye) 帶動力。完善財政補貼、稅收優(you) 惠、金融支持、社會(hui) 保障等支持體(ti) 係,釋放政策促就業(ye) 紅利。
更加突出崗位挖掘。健全就業(ye) 產(chan) 業(ye) 協同聯動體(ti) 係,啟動先進製造業(ye) 促就業(ye) 行動,擴展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等就業(ye) 空間,推動重點企業(ye) 用工服務向中小企業(ye) 延伸。
更加突出重點群體(ti) 。加強高校畢業(ye) 生等青年就業(ye) 支持,拓展就業(ye) 崗位,構建銜接校內(nei) 外的服務體(ti) 係。加強脫貧人口、大齡農(nong) 村勞動力就業(ye) 幫扶,深化勞務協作,壯大勞務品牌。加強就業(ye) 困難人員幫扶,完善就業(ye) 援助製度,兜住兜準兜牢就業(ye) 底線。
深入實施技能中國行動,加大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培養(yang)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介紹,2023年,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持續推進技能中國行動,聚焦重點領域加大職業(ye) 培訓和技工教育力度,大力推行“新八級工”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成功舉(ju) 辦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技能就業(ye) 、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社會(hui) 氛圍更加濃厚。全國全年開展補貼性職業(ye) 培訓超過1800萬(wan) 人次,取得職業(ye) 資格或技能等級證書(shu) 超過1200萬(wan) 人次,近年累計評聘特級技師、首席技師3000多人。
“下一步,我們(men) 將進一步健全政策舉(ju) 措,促進技能人才成長成才和作用發揮,為(wei)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提供技能人才支撐。”王曉君說,重點將做好四方麵工作:
一是完善機製,落實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構建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激勵協同聯動的工作機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創新實施高技能領軍(jun) 人才培育計劃,深入實施技能中國行動。深化部省共建,打造技能人才新高地。
二是深化改革,圍繞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加大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培養(yang) ,促進人才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融合發展。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推行工學一體(ti) ,推進多師融合、多技集成。全麵實施“新八級工”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大力培養(yang) 更多的特級技師、首席技師。
三是搭建平台,做好第四十七屆世界技能大賽集訓參賽工作,選派優(you) 秀選手參加今年9月世賽的59個(ge) 項目比賽。全麵推進第四十八屆世賽籌辦工作,統籌做好全國行業(ye) 職業(ye) 技能競賽。
四是強化激勵,組織開展第十七屆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活動,大力宣傳(chuan) 高技能人才先進典型,開展世界青年技能日、“技能中國行”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唱響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時代強音。
此外,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近日印發了意見,麵向農(nong) 民工群體(ti) 開展大規模、廣覆蓋、多形式的職業(ye) 技能培訓。王曉君透露,將支持各類企業(ye) 對新錄用農(nong) 民工和在崗農(nong) 民工開展培訓。
加強勞動權益保障,開展新就業(ye) 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工作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勞動者依托互聯網平台獲得就業(ye) 機會(hui) ,人社部門高度關(guan) 注、持續推進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工作。2023年以來,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加強勞動用工指導,出台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勞動合同和書(shu) 麵協議訂立等指引指南,並發揮勞動爭(zheng) 議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優(you) 勢,合力化解新就業(ye) 形態勞動糾紛。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調解仲裁管理司司長王振麒介紹,針對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維權難、多頭跑,辦理糾紛調查取證難、事實認定難和法律政策不完善等問題,近日,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會(hui) 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新就業(ye) 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解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旨在推動提供更便捷的調解服務,為(wei) 勞動者降低維權成本,解決(jue) “投訴無門”等問題。
探索構建一站式調解工作新模式。王振麒表示,在平台經濟活躍、新就業(ye) 形態勞動糾紛較多地區,人社部門要加強與(yu) 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門等單位的合作,充分發揮勞動爭(zheng) 議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的特點優(you) 勢,積極探索打造“人社牽頭、部門協同、行業(ye) 參與(yu) ”的工作格局,構建新就業(ye) 形態勞動糾紛一站式多元聯合調解工作模式。
規範有序開展一站式調解工作。《通知》明確了調解受理範圍,包括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與(yu) 平台企業(ye) 和用工合作企業(ye) 之間因勞動報酬、獎懲、休息、職業(ye) 傷(shang) 害等勞動糾紛提出的調解申請,幫助當事人在互諒互讓基礎上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優(you) 化完善一站式調解流程。《通知》規定了現場調解、網絡等渠道發來的調解申請的辦理要求,明確一站式調解應自受理之日起15日內(nei) 結束,雙方當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長,延長期限最長不超過15日。
促進調解協議的履行和調解與(yu) 仲裁、訴訟銜接。《通知》明確,經調解達成調解協議、依法可以申請仲裁審查或者司法確認的,引導當事人提出申請,進一步強化調解協議的執行力。經過仲裁審查或者司法確認的調解協議,可以申請法院強製執行。
“《通知》還特別提出要創新推進線上線下融合調解,要求充分利用有關(guan) 部門和單位的在線調解平台做好訴調對接,對符合在線調解條件的勞動糾紛,開展全流程在線調解,為(wei) 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提供優(you) 質、低成本的多元服務。”王振麒說。(邱超奕)
[ 責編:楊亞(ya) 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