摜蛋成“寒假作業”引爭議 創新前提是防沉迷
近日湖北宜昌一教育集團布置寒假作業(ye) ——人人學會(hui) 打“摜蛋”,並將此定為(wei) 新學期校本課程。據稱,寒假期間師生自主學習(xi) 摜蛋,相關(guan) 校本課程,也不是必修課,隻是興(xing) 趣課,並不是強製的,但該新聞還是引發廣泛關(guan) 注。報道中,校方曾強調,“不賭博不帶彩,隻是作為(wei) 智力運動來倡導,營造特別的親(qin) 子時光。”此舉(ju) 也為(wei) “減少小學生玩手機,自我封閉的時間”。而網友的關(guan) 注點,在於(yu) 摜蛋能否對孩子有益、有沒有必要作為(wei) 一項作業(ye) ?
摜蛋從(cong) 一種民間興(xing) 起的棋牌遊戲,成為(wei) 流行全國的一項競技運動,並在很大程度上獲得了“官方認可”。2023年的第五屆全國智力運動會(hui) ,摜牌(摜蛋)被列為(wei) 表演項目,並與(yu) 象棋、橋牌、五子棋等傳(chuan) 統項目一同進入全民棋牌網絡大賽總決(jue) 賽。紛至遝來的摜蛋賽事、摜蛋協會(hui) 也不新鮮,近日,上海市摜蛋運動協會(hui) 相關(guan) 話題還登上熱搜。能火遍全國的棋牌運動,自然有其獨特的魅力。摜蛋兼具趣味性和競技性,打法不複雜,門檻低,方便參與(yu) ,如今不隻是大眾(zhong) 棋牌項目,在一些地方幾乎已經成為(wei) 一種具備年味的民俗。打摜蛋能鍛煉一定的手腦協調和觀察判斷分析能力,當然對未成年人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智力促進作用,見仁見智,但寒假全家圍坐摜牌,倒是可以在遊戲中增進家庭內(nei) 、親(qin) 友間的感情,在歡聲笑語中加強溝通交往、體(ti) 味親(qin) 情友情。
作為(wei) 學校來說,布置學打“摜蛋”,本意或是在寒假增強實踐性、減少紙筆作業(ye) 負擔方麵,做出探索。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看,在假期中,“摜蛋”作為(wei) 一項興(xing) 趣,應發揮其健康安全、益智增樂(le) 的正向價(jia) 值和作用。比如在寒假期間,很多人都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們(men) 聚到一起,要不就是每個(ge) 人玩自己的手機,要不就是一起打遊戲看電視,依然是盯著大屏小屏看。讓孩子們(men) 怎樣多麵對麵快樂(le) 交流,增進與(yu) 家人間親(qin) 密接觸,改善親(qin) 子關(guan) 係,尋找到一些有意思也便捷的互動方式,確是值得探討的話題。
但任何事都過猶不及,成長教育尤需把握好尺度。對於(yu) 成人來說,摜蛋除了動手健腦,還可以具備社交功能。而對於(yu) 未成年的孩子來說,怎樣在學校、家長指導下,既從(cong) 遊戲中獲得樂(le) 趣、開心益智,又要防止沉迷其中,是一個(ge) 關(guan) 鍵。不妨記住:學會(hui) 遊戲不是最終目標,更重要的是從(cong) 中鍛煉思維、體(ti) 悟家庭情感。寒假、過年的家庭活動也要注重健康適度,防止打牌時煙味繚繞,避免孩子熬夜遊戲,遠離不文明牌桌語言等影響未成年人的行為(wei) 。
其實在這個(ge) 寒假,以南京的小學為(wei) 例,很多學校也都推出了形式各異的“作業(ye) ”,弱化甚至取消了筆頭型,取而代之更多實踐體(ti) 驗性的內(nei) 容,如創意研究十二生肖,鼓勵孩子參與(yu) 家庭勞動,和父母一起觀影、逛展、打卡文博場館,探家鄉(xiang) 民俗,尋訪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些讓孩子們(men) 享受寒假、在實踐中成長的創新和探索,值得肯定。從(cong) 中,我們(men) 可以看到,寒假實踐型“作業(ye) ”也有很多的空間和形式,並不單一。從(cong) 學校層麵,可以在做好調研規劃的前提下,讓寒假實踐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和家長做好協同,鼓勵孩子多方麵自主探究,豐(feng) 富視野,讓寒假“作業(ye) ”真正變得不再單一、不是負擔,而是多彩的樂(le) 趣和收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評論員 薛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