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種非遺手信 多彩嶺南文化
廣州馬蹄糕、佛山盲公餅等傳(chuan) 統糕點引得遊客爭(zheng) 相品嚐,瑤族服飾與(yu) 銀鼓、肇慶端硯、莞香等地方味濃的特色產(chan) 品讓人眼前一亮,白沙茅龍筆、東(dong) 莞千角燈3D拚圖等工藝品與(yu) 文創產(chan) 品彰顯廣東(dong) 非遺匠人精湛技藝與(yu) 創新精神……前不久,“非遺好物廣東(dong) 有禮——2023年廣東(dong) 非遺手信發布會(hui) 暨展示活動”在廣州正佳廣場舉(ju) 辦,100件廣東(dong) 非遺手信產(chan) 品發布並以集市形式亮相。
有別於(yu) 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特產(chan) 、禮物,廣東(dong) 首次係統發布推出的非遺手信以地域非遺代表性項目及從(cong) 中提煉的非遺元素為(wei) 核心表現內(nei) 容,打造具有社交禮儀(yi) 屬性、傳(chuan) 遞曆史文化和人文情懷的具象化產(chan) 品,呈現廣東(dong) 非遺市場拓展、產(chan) 品研發、業(ye) 態升級蓬勃勢態,是擦亮廣東(dong) 非遺名片、持續講好廣東(dong) 故事的創新探索。
嶺南風物底蘊深
“廣東(dong) 諺語裏說的‘一兩(liang) 陳皮一兩(liang) 金’就是這個(ge) 陳皮了。”“潮州剪紙剪出來的是嶺南人的生活縮影,刻畫的是風物人情。”在活動集市展示區裏,吆喝聲、介紹聲不絕於(yu) 耳,豐(feng) 富的非遺文創產(chan) 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的目光。汕尾市非遺攤位前,直播博主小陳一邊品嚐客家擂茶,一邊用手機直播擂茶製作過程。麵對鏡頭,他侃侃而談:“每一道風味都隱藏著嶺南精神,非遺背後是廣東(dong) 人‘識飲識食,人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在這場傳(chuan) 統手藝、古早味道與(yu) 時尚手信碰撞的非遺盛宴上,人們(men) 現場體(ti) 驗非遺味道,學習(xi) 非遺技藝,走近傳(chuan) 統文化,了解非遺背後的故事,更將有文化、有品位、有溫度的非遺好物帶回家,豐(feng) 富又有趣,體(ti) 驗感“拉滿”。如今,廣東(dong) 特色、精致漂亮、新潮有趣成了廣東(dong) 非遺手信的標簽,更打破了人們(men) 以往對非遺產(chan) 品土味、呆板的印象。
此次發布的100件廣東(dong) 非遺手信項目多樣,涉及傳(chuan) 統舞蹈、傳(chuan) 統戲劇、傳(chuan) 統美術、傳(chuan) 統技藝、傳(chuan) 統醫藥、民俗6個(ge) 類別,涵蓋工藝品、日用品、飲食類產(chan) 品等多種類型。新會(hui) 陳皮、高州龍眼、化橘紅、春砂仁等“道地藥材”,亮出廣東(dong) 優(you) 越的生態資源與(yu) “藥食同源”的傳(chuan) 統文化;廣州欖雕、烙畫葵扇、麥稈剪貼畫、香雲(yun) 紗等極富地域特點的精致手工藝品,展示著厚重的嶺南傳(chuan) 統文化與(yu) 風土人情;裹蒸粽、牛肉丸、鹽焗雞、鳳凰單叢(cong) 、涼茶等“舌尖上的味道”,讓遊客品味廣東(dong) 人淳樸實在、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這些非遺手信在展現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廣東(dong) 非遺傳(chuan) 承與(yu) 發展的嶄新麵貌之餘(yu) ,更映照著嶺南的地大物博、物產(chan) 豐(feng) 盈,鮮活展現了廣東(dong) 人民的生活習(xi) 俗和生產(chan) 麵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評選出的產(chan) 品約有15%是創新性的文創產(chan) 品,例如醒獅文創、千角燈3D拚圖、麥稈畫書(shu) 簽等,它們(men) 以創意足、實用性強的手信形式走進人們(men) 生活裏。
品牌矩陣見成效
在廣州市非遺攤位前,致美齋天頂頭抽釀造醬油、洲星馬蹄糕、小鳳餅、《平安葫蘆》欖雕、《春曦》海棠型廣彩套杯5件非遺手信成為(wei) 緊俏品,人們(men) 紛紛排隊選購。這個(ge) 攤位負責人介紹:“此次評選的非遺手信都已在市場銷售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口碑,不僅(jin) 價(jia) 格上親(qin) 民,品質也很好,兼具審美性與(yu) 實用性,可以說好吃、好玩又好用。”
據廣東(dong) 非遺手信評選活動主辦方介紹,本次活動參選產(chan) 品共362件,遴選出來的首批100件非遺手信考慮了公眾(zhong) 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xi) 慣,這樣才能有效連接非遺與(yu) 生活,使之真正成為(wei) 受市場歡迎的、普及性的產(chan) 品,促進非遺的再創造和可持續發展。
為(wei) 讓消費者買(mai) 得安心、送得放心,在評選過程中,非遺手信的產(chan) 品品質、地域特色、產(chan) 品包裝、市場影響多個(ge) 方麵都有嚴(yan) 格的標準。2023年廣東(dong) 非遺手信的產(chan) 品大多來自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或出自傳(chuan) 承人之手,不少產(chan) 品同時還是中華老字號、廣東(dong) 老字號、地理標誌保護產(chan) 品等。
以汕頭達濠魚丸為(wei) 例,它不僅(jin) 是廣東(dong) 省非遺代表性項目,更是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其中,晶華魚丸品牌是廣東(dong) 省非遺代表性項目達濠魚丸中的佼佼者,先後獲得“廣東(dong) 老字號”“中華名小吃”的榮譽,曆經5代人傳(chuan) 承至今已有160餘(yu) 年的曆史,是遊客來汕頭必買(mai) 的傳(chuan) 統手信,現在更發展了蝦丸、墨鬥丸、魚皮餃、魚冊(ce) 等多樣產(chan) 品。
汕頭市非遺攤位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廣東(dong) 非遺手信的發布推廣為(wei) 非遺產(chan) 品搭建了一個(ge) 更寬廣的對外展示平台,希望未來汕頭非遺產(chan) 品能借廣東(dong) 非遺手信名片實現更多市場合作。
下一步,廣東(dong) 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將組織廣東(dong) 非遺手信在省級及全國性非遺交流活動及相關(guan) 文旅活動的現場進行展示,通過多渠道開展非遺手信的傳(chuan) 播推廣,提升廣東(dong) 非遺手信整體(ti) 形象、影響力和市場美譽度。
廣東(dong) 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此次非遺手信評選發布是廣東(dong) 非遺品牌矩陣構建的一大契機,有利於(yu) 豐(feng) 富文化產(chan) 品供給、推動非遺服務社會(hui) 經濟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雙創”轉化促傳(chuan) 承
近年來,在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廣東(dong) 各地深入挖掘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與(yu) 現代潮流、文化藝術、親(qin) 子研學、休閑旅遊巧妙結合,一係列非遺手信、非遺體(ti) 驗項目不斷湧現,成為(wei) 備受遊客追捧的“潮品”,實現了非遺與(yu) 商業(ye) 結合煥發文化新價(jia) 值。
此次評選活動中,江門市有羅氏柑普茶、李錦記蠔油、東(dong) 藝宮燈文創等12件產(chan) 品入選,成為(wei) 廣東(dong) 非遺手信最多的地市。在江門市曆史街區啟明裏的非遺手信館,非遺產(chan) 品展示、體(ti) 驗活動和產(chan) 品銷售等多種形式讓更多市民遊客了解非遺。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還針對不同受眾(zhong) 群體(ti) ,推出“非遺大師麵對麵” “非遺少年說”等6個(ge) 品牌推廣項目,探索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景區等活動,打造國家級的非遺動漫IP作品。
開平鎮濠泥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馮(feng) 永勇,將鎮濠村內(nei) 的祠堂改造成鎮濠泥雞非遺傳(chuan) 習(xi) 館,並開發親(qin) 子遊和研學遊等項目,帶動村民發展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在傳(chuan) 承非遺之餘(yu)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前,鎮濠村每年接待遊客量都以兩(liang) 位數的比例增長,2023年達到1萬(wan) 人次。
廣州市西關(guan) 永慶坊旅遊區推出了係列非遺課程,讓遊客在遊覽景區的同時,能體(ti) 驗牙雕、玉雕、廣彩、廣繡、泥塑等製作。
近年來,廣東(dong) 非遺以豐(feng) 富多樣的文化藝術、旅遊項目活躍在公眾(zhong) 視野,如今,又憑借兼具文化性、藝術性、實用性的手信產(chan) 品掀起遊客購買(mai) 熱潮。廣東(dong) 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2023年廣東(dong) 非遺手信的發布既能把數量巨大的文化資源存量激活,又能持續豐(feng) 富文化服務與(yu) 體(ti) 驗、旅遊產(chan) 品,進而讓廣東(dong) 深厚曆史文化和精神氣質得以發揚和傳(chuan) 承。(張寶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