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傅小雲:凝心聚力悉心育才 不斷優化基層醫療
【築夢現代化 共繪新圖景·代表委員履職記】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春節前,我們(men) 醫院剛完成了一例‘開顱血腫清除術’!”全國政協委員、遵義(yi) 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傅小雲(yun) 自豪地說。記者有點遲疑:作為(wei) 貴州數一數二的大醫院遵醫附院,這樣的手術不是“小菜一碟”嗎?
看到記者的遲疑,傅小雲(yun) 笑著說:“噢!忘了介紹,我說的醫院是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我在那裏擔任院長快兩(liang) 年了。落實中組部等10部門出台的‘組團式’幫扶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人民醫院工作方案,我們(men) 知識分子委員責無旁貸。”
“人民醫院為(wei) 人民。來到三都之後,我通過各種形式,宣講自己對好醫生的理解,以提升群眾(zhong) 滿意度為(wei) 出發點,強化為(wei) 人民健康服務的責任意識,重整醫院精氣神。”傅小雲(yun) 說,“鑄造醫魂”是他到三都縣醫院後抓的第一件大事。
剛到三都縣人民醫院,傅小雲(yun) 發現無論是管理人才還是醫療技術人才都非常缺乏。“黨(dang) 中央要求組團式幫扶要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所以培養(yang) 人才就是我的核心任務。”他認為(wei) ,最好的管理就是當老師,身體(ti) 力行教會(hui) 醫護人員掌握工作本領。在他的帶領下,三都縣人民醫院采取幫扶專(zhuan) 家內(nei) 部培養(yang) 和大規模醫生、護士外出進修培養(yang) 方式,製定“導師製”人才培養(yang) 方案,1名幫扶專(zhuan) 家至少帶3名醫生為(wei) 徒弟,教會(hui) 他們(men) 一項以上的臨(lin) 床新技術。目前,三都縣人民醫院安排進修50餘(yu) 人次,人均進修學習(xi) 半年以上,引進科主任2名,培養(yang) 科主任3名。
“醫院的進步歸根到底要靠臨(lin) 床醫療水平的提升。”傅小雲(yun) 介紹,他們(men) 把技術能力提升和服務體(ti) 驗改善作為(wei) 兩(liang) 個(ge) 抓手,製定並完善了臨(lin) 床醫療質量控製獎懲製度。同時,多措並舉(ju) 改善群眾(zhong) 就醫體(ti) 驗,每個(ge) 科室每年實施一項便民舉(ju) 措,開展共產(chan) 黨(dang) 員義(yi) 務導診服務,建立從(cong) 村醫、鄉(xiang) 鎮衛生院到縣醫院的綠色轉運通道微信群,讓幫扶專(zhuan) 家隨時可為(wei) 鄉(xiang) 鎮衛生院、村醫提供醫療指導服務。
“在臨(lin) 床工作中,我們(men) 鼓勵開展以前沒有應用的技術,幫扶專(zhuan) 家手把手教,讓全院醫生在臨(lin) 床實戰中提高臨(lin) 床經驗。一例例從(cong) 零到一的成功案例,不斷提升著全院醫生的工作信心和臨(lin) 床救治水平。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麵,通過總結本地臨(lin) 床資料,幫扶團隊去年為(wei) 三都醫療係統發表了2篇SCI論文。”傅小雲(yun) 說。
“過段時間,我將再赴北京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年的基層工作,使我覺得基層醫療服務改善的關(guan) 鍵不是缺藥、缺設備,而是缺人。貴州以及一些西部欠發達地區,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還很緊缺。我將就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培養(yang) ,尤其是進一步優(you) 化全科醫生的培養(yang) 提交自己的提案。同時,作為(wei) 一名重症醫生,我認為(wei) ICU感染的病原學和疾病譜也發生了改變,我也將就優(you) 化ICU抗生素管理提交自己的提案。”曾經參加過武漢抗疫的傅小雲(yun) 為(wei) 參加全國兩(liang) 會(hui) 準備得非常充分。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19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