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這裏的非遺故事 很鮮活

發布時間:2024-02-21 14:29:00來源: 人民日報

  吉林省鬆原市延續查幹湖冬捕習(xi) 俗

  這裏的非遺故事,很鮮活

  核心閱讀

  吉林省鬆原市查幹湖,國家級非遺查幹淖爾冬捕習(xi) 俗在這裏年年上演。近年來,鬆原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活化利用非遺資源。越來越多的遊客慕名前來,觀冬捕、賞魚皮畫、品魚宴,感受豐(feng) 富多彩的漁獵文化。

  

  天寒地凍,近1米厚的冰上鑿出磨盤大的洞,伴著號子,漁網出水,幾百條大魚被拖到冰麵上。總麵積數百平方公裏的查幹湖,大部分位於(yu) 吉林省鬆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查幹淖爾冬捕習(xi) 俗,在這裏年年上演。

  查幹湖冬捕曆史有上千年,捕魚曾經是漁民們(men) 賴以生存的手藝,如今成為(wei) 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旅遊項目。第二十二屆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開幕當天,就接待遊客12.3萬(wan) 人次。

  冬捕習(xi) 俗列入非遺名錄

  臨(lin) 近傍晚,查幹湖漁場魚把頭邴海龍正為(wei) 第二天冬捕做準備。邴海龍師承第二十代魚把頭、查幹淖爾冬捕習(xi) 俗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張文。18歲開始,邴海龍作為(wei) 副手跟著張文上冰,如今成為(wei) 查幹湖漁場頭號魚把頭。“漁獵,除了流程儀(yi) 式,講究還多著呢。”邴海龍說。

  站在覆蓋著白雪的冰麵上,看不清水下情況,全靠魚把頭“識冰辨魚群”,找到下網位置。開鑿網眼,再向兩(liang) 邊各走數百步,插旗規劃捕撈水麵。下網方向、當天風向,魚把頭都要考慮。

  目前,查幹湖漁場有800餘(yu) 名職工。20 多年前,有遊客問“什麽(me) 是冬捕文化”,很多漁工說不上來。

  “要借旅遊的熱度,讓大家更加了解冬捕文化。”2003年,查幹淖爾冬捕習(xi) 俗非遺申報工作開始。時任前郭縣文化館館長孫國軍(jun) 等人到查幹湖漁場實地調研,曆時4年梳理出冬捕流程、捕魚器具、傳(chuan) 承譜係等資料。2008年,查幹淖爾冬捕習(xi) 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名錄。漁工們(men) 對自己從(cong) 事的工作了解深了,現在麵對遊客對答如流。

  前郭縣製定了非遺傳(chuan) 承人管理製度,給稱職的傳(chuan) 承人發放補助資金。鬆原市群眾(zhong) 藝術館設立非遺部,建立紙質、電子、音像等檔案,做好整理工作。針對冬捕文化,前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不斷細化分類,設立15個(ge) 研究項目,查幹湖全魚宴等被列入吉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從(cong) 品魚、觀魚到了解漁獵文化

  冰封湖麵,怎麽(me) 下網打魚?

  “這就是咱漁民的智慧,冰上鑿一排洞,用杆子鉤住水下漁網,從(cong) 一個(ge) 洞扯到下一個(ge) 。”中午,走進查幹湖畔一處農(nong) 家樂(le) ,店主曲麗(li) 敏正介紹著冬捕習(xi) 俗,來自廣東(dong) 的吳先生一家圍坐桌前,熱氣騰騰。“咱這不光水清魚肥,捕魚也很有看頭。”曲麗(li) 敏底氣十足。

  不同於(yu) 常見的水麵作業(ye) ,零下20多攝氏度的冰麵上,幾十名漁工一組,冰鑹打眼、扭矛走鉤、冰下行網、馬拉絞盤……查幹湖捕魚的整個(ge) 過程依靠人力完成,曆史悠久、流程保存完整,頗為(wei) 特別。

  近年來,鬆原市圍繞漁獵文化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遊客可以登上湖麵,近距離觀賞從(cong) 下網到出水的捕魚全流程。為(wei) 適應旅遊需要,原本分散的醒網、行網等前期準備工作被集中到一處。越來越多遊客慕名而來。

  為(wei) 豐(feng) 富旅遊體(ti) 驗,冬捕節更名為(wei) 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捕魚之外又陸續添了新內(nei) 容。在漁工指導下,遊客可以自己下網,體(ti) 驗捕魚撈蝦;漁獵文化博物館內(nei) ,非遺展覽、冬捕用具、魚類標本等展區,係統介紹冬捕沿革變遷。據統計,2023年11月雪季以來,截至2024年2月17日,查幹湖旅遊經濟開發區接待遊客115.33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超10億(yi) 元,同比增長259.06%。

  非遺展示豐(feng) 富旅遊體(ti) 驗

  鬆原市現有蒙古族馬頭琴音樂(le) 、郭爾羅斯蒙古族民歌等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查幹湖魚皮製作技藝、郭爾羅斯查瑪舞等4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查幹湖旅遊的熱度,離不開對非遺文化的活化利用。

  前不久,在鬆原市與(yu) 貴州省銅仁市文體(ti) 廣電旅遊局聯合舉(ju) 行的旅遊推介會(hui) 上,查幹湖魚皮製作技藝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徐毳展示了魚皮畫的製作過程。魚皮畫原材料大多取自查幹湖胖頭魚,主題也以漁獵活動為(wei) 主,被稱為(wei) “無紙剪紙”。一幅魚皮畫,要經過選材、建模、裁剪等7個(ge) 環節,運用到立體(ti) 縫繡、立體(ti) 捏塑、平麵鏤刻和平麵藝疊4種技法。

  前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主任齊曉玉介紹,上冰釘馬掌、頭魚拍賣、魚皮製作、博舞祈福等民俗傳(chuan) 統自然融入捕魚生產(chan) 之中,這些題材在魚皮畫中都有體(ti) 現,展現了查幹湖獨具特色的漁獵文化。

  近年來,在前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的對接下,查幹湖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馬頭琴、查瑪舞等多項非遺的傳(chuan) 承人進行了現場表演。同時,冬捕期間,查幹湖附近的會(hui) 展中心免費向魚皮畫、魚骨畫等非遺手工技藝傳(chuan) 承人開放,邀請他們(men) 參與(yu) 展示。

  今年,以查幹湖為(wei) 重點,鬆原市設計了冰雪文化新傳(chuan) 承等四大板塊,開展全域冰雪活動112項,打造“滿韻情長”“草原運河”等10餘(yu) 個(ge) 品類的沉浸式演出。隨著吉林省冬捕經濟成長壯大,冰雪文化名片被不斷擦亮,文旅紅利持續釋放。鬆原市查幹湖與(yu) 沿線大安市嫩江灣景區、白城市洮北區大學生雪雕文化旅遊節等聯動發展,遊客紛至遝來,查幹湖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劉以晴)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