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探月工程走過20年 九天攬月 探索不止

發布時間:2024-02-22 09:4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年1月23日,中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今年,“嫦娥工程”迎來20周年。

  20年來,從(cong) 給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麵登陸,再到成功帶回月壤,中國已順利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為(wei) 人類月球探索事業(ye) 作出了傑出貢獻。

  如今,中國人九天攬月的夢想仍在繼續。隨著中國探月四期工程的實施,全球參與(yu) 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和載人登月,將逐漸成為(wei) 可能。

  從(cong) 繞月到落月

  月球探測是國際宇航界深空探測領域的第一站,也是中國航天界深空探測領域的首選。21世紀伊始,中國作出實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確定“繞、落、回”三步走總體(ti) 規劃。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項,計劃在2007年實現繞月探測,2013年前後實現月麵軟著陸探測與(yu) 巡視探測,2020年前後實現月麵采樣返回。

  2007年10月24日,中國第一個(ge) 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順利升空,邁出了“繞月”的第一步。中國探月工程月球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說,嫦娥一號在軌工作494天,獲取了中國首幅月麵圖像和120米分辨率全月球立體(ti) 影像圖、高程圖、月表元素含量分布圖等,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圓滿完成“繞月”任務。

  嫦娥一號掌握了繞月探測技術,初步構建了月球探測的航天工程體(ti) 係。進入探月二期工程後,中國圍繞“落月”,突破了一係列關(guan) 鍵技術。2010年,嫦娥二號獲得國際最高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圖,此後環繞探測日地拉格朗日L2點,並對700萬(wan) 公裏外的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高精度飛越探測。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落月並開展月麵巡視勘察,實現中國首次對地外天體(ti) 的直接探測,把玉兔號的足跡刻在了月球上。

  從(cong) 采樣返回到探索月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懷揣取自月球的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人類時隔40多年後再次完成從(cong) 月球采樣返回的壯舉(ju) 。

  嫦娥五號完成了中國首個(ge) 無人月球采樣返回任務,一舉(ju) 突破月麵采樣、月麵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hui) 對接與(yu) 樣品轉移、跳躍式再入返回等關(guan) 鍵技術。嫦娥五號帶回1731克月球樣品,是世界單次采樣量最大的無人月球采樣任務。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的完美收官,為(wei) 中國未來月球與(yu) 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圍繞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科研人員取得多項研究成果。例如,通過對月球樣品研究,測定年輕的玄武岩形成時間為(wei) 20.30億(yi) 年,揭示了月球“晚年”演化曆史;在月球晚期岩漿活動成因方麵,推翻了岩漿源區富含放射性元素提供熱源、富含水降低岩石熔點的主流假說;發現了第六種月球新礦物“嫦娥石”等。

  目前,中國已開始實施探月四期工程,並把嫦娥四號作為(wei) 探月四期的首次任務。2018年底,嫦娥四號順利升空,並在月球背麵的馮(feng) ·卡門撞擊坑完成了軟著陸,率先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麵紗。玉兔二號月球車登陸月球,在月背留下了人類第一道車轍。

  探索月球背麵有什麽(me) 意義(yi) ?專(zhuan) 家介紹,月球背麵始終背對地球,屏蔽了地球的無線電、閃電和極光等幹擾信號,在月球背麵獨特的電磁環境條件下,開展低頻射電觀測研究,有望取得行星際激波、日冕物質拋射和空間傳(chuan) 播機理等方麵的原創性成果。此外,月球背麵與(yu) 正麵的地質特征存在很大差異,探索月背將促進對月球早期演化曆史的新認知。

  從(cong) 建科研站到載人登月

  今年上半年,中國探月工程四期的第二項任務嫦娥六號將實施發射,執行月球背麵采樣返回任務。目前,嫦娥六號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進行相關(guan) 測試,為(wei) 實施發射作準備。

  嫦娥六號任務將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yu) 控製、月背智能采樣和月背起飛上升等關(guan) 鍵技術,實施月球背麵自動采樣返回,同時開展著陸區科學探測和國際合作。今年上半年,鵲橋二號中繼通信衛星將率先發射,實現月麵探測器和地麵站之間的通信,為(wei) 嫦娥四號、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等任務提供中繼支持。

  迄今為(wei) 止,人類進行的10次月球采樣返回均位於(yu) 月球正麵,月球背麵整體(ti) 上相對月球正麵更為(wei) 古老,且存在月球三大地體(ti) 之一的艾特肯盆地,具有重要科研價(jia) 值。嫦娥六號任務預選著陸區位於(yu) 月球背麵南極—艾特肯盆地,有望發現並采集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月球樣品。

  在國際合作方麵,嫦娥六號任務搭載了法國的氡氣探測儀(yi) 、歐空局的負離子探測儀(yi) 、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鏡、巴基斯坦的立方星等4個(ge) 國家的載荷和衛星項目。同時,中國正在加快推進國際月球科研站大科學工程,希望更多國際夥(huo) 伴加入,共同拓展人類認知疆域,為(wei) 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貢獻。

  未來,中國還將發射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最終建立月球科研站和實現載人登月。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wei) 仁院士介紹,嫦娥七號計劃2026年前後實施發射,主要任務是到月球南極尋找月球存在水的證據;嫦娥八號擬於(yu) 2028年前後發射,主要任務是勘查月球上的資源,並對資源的再利用進行實驗。

  令人期待的載人登月,中國已於(yu) 2023年正式立項,相關(guan) 任務已經啟動,計劃先期開展無人登月飛行,並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記者劉 嶢)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