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人享受文化藝術滋養的美好時光
作者:鄭海鷗 李卓爾
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平時上班、周末上課,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業(ye) 餘(yu) 時間走進文化館,學知識、學技能,陶冶身心、結交朋友,城市因文化的滋潤散發出別樣溫暖。
當前,城市年輕人的物質生活日漸豐(feng) 盈,對充實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日漸提高。多地文化館供其所需,夜間開放、錯時服務,照亮了忙碌的城市夜歸人……
搶到課程很幸運,學到知識很開心,演出後很自豪
“從(cong) 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期待周三晚上的到來。”24歲的尤嘉豪在醫院工作,去年下半年的每周三,他下班後都會(hui) 騎行40分鍾來到浙江省文化館。“我們(men) 整個(ge) 辦公室都在搶培訓課,隻有我搶到了。”尤嘉豪說起來很有成就感,“每次上課都是一次享受,學員們(men) 主動要求‘拖堂’是家常便飯。”
書(shu) 法、京劇、盤扣技藝,大提琴、芭蕾舞、整理收納……2023年,浙江省文化館的夜晚和周末時間,常常燈火通明。“學起來”“動起來”“玩起來”,市民紛紛點讚。
2023年底,浙江省文化館“文藝賦美”全民藝術學堂培訓成果展演和培訓成果展覽舉(ju) 行。有學員帶來合唱、話劇、流行聲樂(le) 、古箏等演出,有學員展示書(shu) 法、攝影、雕坯瓷、盤扣等作品,讓觀眾(zhong) 直呼“精彩”。
誰能想到,幾個(ge) 月前,不少台上自信的演員,還是首次接觸這門藝術的“門外漢”;不少瀟灑的毛筆書(shu) 法作品,也出自毫無基礎的學員之手。
“從(cong) 搶到文化館培訓課的那一刻起,‘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90後女孩王琴和趙雪此前都沒接觸過大提琴,“一直很想學,沒機會(hui) ”。去年9月,她們(men) 搶到了浙江省文化館大提琴培訓班名額,並成為(wei) 好友。
“雖然每次都要坐1小時地鐵趕來上課,但這是每天最開心的事之一。學最想學的樂(le) 器,認識不同的人,很有意義(yi) 。”趙雪笑著說。
文化館裏,像王琴和趙雪一樣的90後、00後學員不在少數。“搶到課程很幸運,學到知識很開心,演出後很自豪!”年輕人如此吐露心聲。
接受培訓後,越來越多人表達了走上舞台的渴望。購買(mai) 器材、組織團隊、搭建舞台……文化館繼續自我加壓,讓學員盡情展示才藝。
夜幕降臨(lin) ,婉轉的音樂(le) 、曼妙的舞蹈在湖南省株洲市湘江兩(liang) 岸風光帶、商圈廣場、公園景區等公共空間接連上演。表演群體(ti) 中,80%以上都是中青年,除去表演本身,他們(men) 放鬆的狀態、自信的表達、真誠的笑容,感染了許多市民和遊客。
“我們(men) 從(cong) 去年開始,積極在街頭巷尾打造公共文化服務新場景、微舞台‘街頭藝術站’,讓學員不僅(jin) 在培訓中學到技藝,還能有機會(hui) 登台展示,當主角、贏掌聲。”株洲市文化館館長龍晶晴說。
或傳(chuan) 承傳(chuan) 統風格,或延續工業(ye) 廠房設計,或充滿現代流行元素……漫步株洲,藝術站的舞台空間各異,基本都與(yu) 周邊環境相協調,很有特色;器樂(le) 演奏、魔術雜耍、炫酷街舞、戲曲表演、非遺技藝等文藝演出,各有各的看點。據統計,2023年,株洲全市16個(ge) 站點完成常態化演出1100餘(yu) 場次,主題活動近200場次,惠及群眾(zhong) 15萬(wan) 餘(yu) 人次。
“藝術站很便捷,街巷邊就有舞台;很美觀,風景區裏欣賞歌舞”“既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也成了展示城市精神風貌的窗口”……市民和遊客在線上線下留下好評。
文化館精心細心安排,提升服務效能
“從(cong) 2014年開始,浙江省文化館每年春、夏、秋三個(ge) 季節都會(hui) 開展公益課程培訓。隻是培訓時間多集中在工作日,基本隻能服務老人、小朋友等一部分群體(ti) ,內(nei) 容也比較傳(chuan) 統,與(yu) ‘全民藝術普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浙江省文化館館長阮靜說。
2021年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群眾(zhong) 文化藝術培訓,使各級文化館成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的終身美育學校。”
2022年,浙江省文化館希望做出突破,為(wei) 此進行了廣泛調研。
如今的城市裏,外來人口占比都不低,其中不少是年輕人。調研結果顯示,“上班族”幾乎都表達了對文化藝術的迫切需求。“年輕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上去了,但他們(men) 更需要豐(feng) 富、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作為(wei) 文化館,我們(men) 應該行動起來,讓年輕人獲得知識、獲得文化熏陶,感受到文化的溫度、城市的溫度。”阮靜表示。
為(wei) 了方便“上班族”,2023年,浙江省文化館推出157門課程,時間上主要集中在每天19點以後和周末,全年培訓超過3100課時,惠及學員達9萬(wan) 餘(yu) 人次。
圍繞“人們(men) 喜歡的身邊藝術形式是什麽(me) ”“當下流行什麽(me) 文化元素”等問題,去年年初,株洲市文化館也組成了20個(ge) 調研小組,深入小區、學校、社團、培訓機構,發放問卷5000餘(yu) 份,為(wei) 的是讓服務精準對接年輕人的期待。以調研為(wei) 依據,茶藝、湘繡、八段錦、吉他、薩克斯等晚間和周末培訓火熱開展起來;株洲街頭藝術站也確定了“民間高手出圈地”“市民遊客打卡地”的風格與(yu) 定位。
“我們(men) 在業(ye) 餘(yu) 時間來文化館接受專(zhuan) 業(ye) 指導,晚上再到藝術站展現自我。”市民譚美玲每周四晚準時到文化館學習(xi) 合唱,“一節課不落下,釋放壓力,舒緩情緒”。她興(xing) 奮地說:“文化館的師資強,學員學得好;藝術站的平台好,學員唱得好。現在合唱團已經有了很多粉絲(si) 。我們(men) 幸福感滿滿!”
年輕人對文化館的課程與(yu) 周到服務表現出如此大的渴望與(yu) 熱情,並打出高分,讓文化館老師很有成就感。龍晶晴說:“我們(men) 會(hui) 不斷優(you) 化服務細節,繼續提升服務效能。”
用所學所長、精神氣質感染更多人
折疊、縫紉、盤繞……在老師的細心引導下,一個(ge) 個(ge) 普通的布條變成了蘊含著美好寓意的蝴蝶扣、梅花扣、壽形扣。取其形,延其意,一節課後,不僅(jin) 了解了盤扣製作背後蘊含的對美的追求,學員還能收獲到自己親(qin) 手製作的胸針、掛飾、書(shu) 簽。
“在這裏上課,老師有的是非遺傳(chuan) 承人,有的是資深手藝人,也有文化館的專(zhuan) 業(ye) 教師。”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館館長甘楠說,“文化館有優(you) 質、穩定的師資資源和組織能力,目前從(cong) 藝培機構聘用的老師和本館老師各占一半。在開課前會(hui) 進行試講試聽,我們(men) 對課程質量統一把關(guan) 和評估,保證授課內(nei) 容的優(you) 質性。”
實際上,開展如此豐(feng) 富的培訓和活動,提供個(ge) 性化的服務,文化館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難做到的,必須整合各類資源。《關(guan) 於(yu)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各地以文化館為(wei) 主導,聯合社會(hui) 藝術培訓機構,組建全民藝術普及聯盟,搭建推廣平台。”
黃瀅是杭州一家商業(ye) 機構的美妝老師,在浙江省文化館開設了美妝課。她說:“文化館這麽(me) 信任我們(men) ,提供優(you) 質課程是義(yi) 不容辭的。當然我們(men) 也希望通過文化館的平台,擦亮企業(ye) 的優(you) 質形象。我們(men) 彼此需要、互相賦能。”
學員在文化館接受公益培訓後,也在付出與(yu) 奉獻,進一步放大著公共文化服務的影響力和感染力。“街頭藝術站就是很好的誌願服務平台,學員在這裏展現全民藝術普及的積極成果,吸引了更多人愛上藝術、走進文化館。”龍晶晴說,“此外,市民接受文藝培訓,暢快了心情,友善了彼此,也進一步加速培育孵化了社區文體(ti) 誌願者和誌願服務組織,目前全市的誌願服務組織達117個(ge) ,包含誌願者3162人。去年,誌願者們(men) 發揮主觀能動性,共同參與(yu) 或承辦了上千場文體(ti) 活動。”
“學員積極行動,反哺社會(hui) ,用所學所長、精神氣質感染更多人,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展現出盎然生機。”龍晶晴感慨。
報名“火爆”,搶課“秒空”……一段時間以來,全社會(hui) 對培訓資源不足、搶課難的反饋越來越多,阮靜也在思考如何既紮紮實實開展工作,又滿足更多群眾(zhong) 的需求,“我們(men) 將發動杭州市各級文化館參與(yu) 聯動,讓更多的文藝工作者、非遺傳(chuan) 承人等參與(yu) 進來,逐步使‘家門口的培訓’成為(wei) 可能。”
小夥(huo) 尤嘉豪已經準備好了繼續“搶課”,“我會(hui) 珍惜每次上課的機會(hui) ,放下手機、擁抱所愛,享受文藝滋養(yang) 的美好時光。”(鄭海鷗 李卓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