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箭首飛、月背采樣、空間站常態化運營……今年中國航天要幹這些大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昨天(26日)發布《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shu) 》。《藍皮書(shu) 》顯示,我國今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發射任務,有望創造新的紀錄。
中國航天今年預計實施
約100次發射任務
2024年,我國將實施一係列重大工程任務,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年內(nei) 完成2次貨運飛船、2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以及2次返回任務;加快推進探月四期工程,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嫦娥六號探測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麵南極艾特肯盆地采樣返回;加速推進建設航天科技集團“新一代商業(ye) 遙感衛星係統”。
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副部長 馬濤:2024年將再發射5顆新一代商業(ye) 遙感衛星,為(wei) 傳(chuan) 統、新興(xing) 市場用戶提供高時效、高性能的時空信息服務,讓航天技術更好地服務於(yu) 社會(hui) 民生,服務於(yu) 國民經濟發展建設。
此外,今年我國首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將迎來首次發射任務,多個(ge) 衛星星座將加速組網建設,超300個(ge) 航天器將被送入太空。
兩(liang) 型新火箭首飛
豐(feng) 富我國火箭型譜
在今年我國預計實施的100次左右發射任務中,將迎來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和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的首飛,進一步豐(feng) 富我國火箭型譜。
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繼承了長征六號、長征六號改等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成熟技術,采用兩(liang) 級構型,直徑3.35米,可執行多種軌道發射任務,支持單星發射、多星發射等方式。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運載火箭專(zhuan) 家 餘(yu) 延生:長征六號丙火箭總長大概43米,采用了三台液氧煤油發動機,未來主要麵向兩(liang) 噸能力區間內(nei) 的發射任務,可以形成支持高密度發射的能力。首飛箭已經完成研製,今年擇機發射。
此外,我國首型3.8米直徑運載火箭——長征十二號也將在今年完成首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不小於(yu) 10噸。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運載火箭專(zhuan) 家 曾文花:國內(nei) 四大發射場都可以發射,這是第一個(ge) 優(you) 點。我們(men) 還有一個(ge) 5.2米整流罩的先天性優(you) 勢,對於(yu) 衛星的適應性更強,發射效率也比較高,主要完成近地軌道的多星組網任務。
長征八號改進型火箭今年首飛
除了兩(liang) 型全新的火箭今年要首飛,還有一型改進型火箭今年也將完成首秀,它就是長征八號改進型火箭。這型火箭未來將成為(wei) 我國商業(ye) 航天發射市場的主力火箭之一。
長征八號改進型火箭是在長征八號基礎型火箭上改進研製的,主要是將長征八號3米直徑的二級箭體(ti) ,替換成了3.35米直徑的箭體(ti) ,發動機進行了升級,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體(ti) 設計專(zhuan) 家 邵業(ye) 濤:整個(ge) 發動機單機的推力達到了10噸,整個(ge) 推力、結構效率、運載能力都在長八的基礎上比較大幅地提升。
長征八號是新一代運載火箭,分為(wei) 基礎型、拓展型和改進型,基礎型2020年12月22日成功首飛,拓展型在基礎型的基礎上去掉了兩(liang) 個(ge) 助推器,於(yu) 2022年2月27日成功發射一箭22星,刷新了當時我國的一箭多星發射紀錄。
長征八號改進型火箭今年將在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完成首飛,隨即將轉入高頻次發射,以滿足後續各類中低軌衛星發射任務的需求。
嫦娥六號今年將前往月背采樣
《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shu) 》中提到,今年我國將加快推進探月四期工程,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和嫦娥六號探測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麵采樣返回。
今年上半年,我國將陸續完成鵲橋二號和嫦娥六號探測器的發射任務。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人員 孟占峰:嫦娥六號探測器通過降落到月球背麵南極的艾特肯盆地,獲得月表的月壤,再經過起飛,月球軌道交會(hui) 對接和樣品轉移、月地轉移、再入返回,把月球的樣品安全地帶回到地球上,整個(ge) 任務大概需要經曆一個(ge) 半月時間。
與(yu) 以往月球正麵采樣返回不同,降落在月球背麵的嫦娥六號不能直接和地球通信,為(wei) 此,在嫦娥六號發射前,我國將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wei) 嫦娥六號提供中繼通信服務,確保嫦娥六號采樣過程中保持地月聯絡。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人員 孟占峰:(月背)采樣的過程中需要中繼星來支持,因為(wei) 它在月背,整個(ge) 任務飛行過程非常複雜,難度也非常大。目前(嫦娥六號)探測器在2024年1月初已經運抵文昌發射場,正在進行緊張有序的發射場準備和調試工作,預計今年上半年按預定時間發射。
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模式
今年,我國還將完成2次貨運飛船和2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中國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模式。
2024年,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將在4月和10月完成2發火箭發射任務,將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送至空間站。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體(ti) 設計專(zhuan) 家 常武權:長二F遙十八火箭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航天員乘組的應急救援值班,另外長二F遙十九火箭已經完成了總裝和出廠測試。目前火箭產(chan) 品狀態良好,預計今年3月份進場實施後續的發射任務。
據了解,神舟十八號飛船目前也已經在發射場執行應急值班任務,神舟飛船的多項係統將進行升級。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人員 刁偉(wei) 鶴:神舟十八號進行了電源(能源)係統升級,使得電池容量更大、安全性更高。同時,神舟十八號和神舟十九號也陸續在進行下行載荷運輸和上行載荷運輸的能力提升,現在對這個(ge) 需求還是很迫切的。
根據計劃,今年10月,改進型大容量貨運飛船天舟八號將為(wei) 空間站運送新的一批“補給”。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製人員 雷劍宇:此次任務除了我們(men) 為(wei) 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進行推進劑的補給,我們(men) 還對在軌實驗設備載荷的運輸能力(進行)提升。同時,貨運飛船自身作為(wei) 實驗平台,也是搭載多項科學實驗。(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