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促進畢業生就業 超半數受訪者希望完善在校生實習實訓

發布時間:2024-02-29 09:5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高校畢業(ye) 生是穩就業(ye) 、保就業(ye) 的重點人群。對畢業(ye) 生來說,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是走向社會(hui) 、實現獨立的重要標誌。更好地促進畢業(ye) 生就業(ye) ,大家期待全國兩(liang) 會(hui) 關(guan) 注哪些問題?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前夕,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進行了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待調查,共有2002人參與(yu) 。調查顯示,53.1%的受訪者期待完善在校生實習(xi) 實訓,增強求職擇業(ye) 能力,52.1%的受訪者希望為(wei) 畢業(ye) 生異地求職提供出行住宿補貼。

  “期待代表委員多關(guan) 注大學生的就業(ye) 問題”

  福建某高校00後黃宇薇是今年的畢業(ye) 生,找工作成為(wei) 她當下最緊要的事情。她直言,求職競爭(zheng) 非常激烈,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並不容易。“我在招聘軟件上投遞了不少簡曆,也參加過學校舉(ju) 辦的秋招,但回複率不高,目前還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黃宇薇感覺,招聘軟件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存在招聘信息與(yu) 實際情況不符的情況。廣告學專(zhuan) 業(ye) 的她希望找一份新媒體(ti) 運營或文案策劃工作,在網站上搜索時她發現,有的招聘頁寫(xie) 的是運營專(zhuan) 員,但看詳細的崗位介紹會(hui) 發現與(yu) 自己想找的工作差別很大。還有的招聘公告寫(xie) 著“朝九晚六、雙休”,但實際溝通中卻是單休,上下班時間也難以保證。“招聘軟件上的崗位描述有不少‘坑’,需要仔細甄別。”

  安徽某高校應屆碩士畢業(ye) 生徐潁在求職過程中踩過“坑”。“在招聘軟件上跟對方溝通好第二天下午兩(liang) 點麵試,結果我在約定的地點等了一下午沒人出現,發消息也沒回複,我才意識到被‘放鴿子’了,而且我發現約定的地點和招聘軟件顯示的公司地址不一致,我懷疑可能是虛假招聘。”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張宇晨說,身邊同學在找實習(xi) 的過程中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他認為(wei) ,招聘平台應該加強信息審核和監管,保障求職者的權益。張宇晨期待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代表委員可以多關(guan) 注大學生的就業(ye) 問題,提出相關(guan) 的議案提案,減輕大學生的就業(ye) 壓力。

  53.1%的受訪者期待完善在校生實習(xi) 實訓,增強求職擇業(ye) 能力

  徐潁說,學校會(hui) 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就業(ye) 指導,比如邀請學長學姐為(wei) 大家分享求職經驗,但主要是考公務員方麵的,對國企、事業(ye) 單位、繼續升學等方麵的輔導不太多,“希望學校就業(ye) 指導內(nei) 容能豐(feng) 富多樣些,滿足學生不同的求職需求,另外要加強對就業(ye) 信息的宣傳(chuan) ,讓學生能夠及時獲取相關(guan) 信息”。

  在北京工作的00後馬欣怡是2023屆畢業(ye) 生,她覺得學校的求職指導對大學生很重要。“我去年找工作時,就找過學校的就業(ye) 指導老師幫忙修改簡曆。大學生製作簡曆的經驗不足,老師幫助完善簡曆,突出個(ge) 人優(you) 勢部分,能讓簡曆更亮眼,吸引更多企業(ye) 的關(guan) 注。”

  調查顯示,更好地促進畢業(ye) 生就業(ye) ,53.1%的受訪者期待完善在校生實習(xi) 實訓,增強求職擇業(ye) 能力,52.1%的受訪者希望為(wei) 畢業(ye) 生異地求職提供出行住宿補貼。

  “我之前去上海找工作時是暫住在親(qin) 戚家,如果到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則需要住酒店,對畢業(ye) 生來說,成本比較高。”徐潁留意到,現在有些城市會(hui) 為(wei) 異地求職畢業(ye) 生提供短期住宿,但很多人不太了解相關(guan) 信息和申請方法,需要多宣傳(chuan) ,比如在短視頻平台投放相關(guan) 視頻,通俗易懂地介紹住宿申請流程,讓更多畢業(ye) 生受益。“希望能在更多城市推廣普及,這也是畢業(ye) 生選擇城市時的加分項。”

  調查中,48.9%的受訪者期待加強校企合作,拓寬求職渠道,45.0%的受訪者希望高校根據社會(hui) 發展動態調整專(zhuan) 業(ye) 設置。其他還有:提供更多麵向應屆生的崗位(37.0%),學校為(wei) 畢業(ye) 生提供筆麵試指導(36.9%),普及勞動合同及社保等知識(35.6%),為(wei) 離校兩(liang) 年內(nei) 未就業(ye) 高校畢業(ye) 生開發見習(xi) 崗位(30.7%)。

  麵對工作競爭(zheng) 力不足的情況,黃宇薇希望能先找份實習(xi) ,積累工作經驗。但她發現,不少企業(ye) 要求實習(xi) 生有實習(xi) 經曆。然而大家之所以找實習(xi) ,就是希望豐(feng) 富工作經曆,這就產(chan) 生了矛盾,使找實習(xi) 變得比較困難。“可能在大二、大三就要去找實習(xi) ,最好是與(yu) 求職目標對口的。另外,希望學校把就業(ye) 指導課程前置,比如放在大三,盡量多開展貼近實際工作的就業(ye) 課程。”

  張宇晨希望學校能在簽訂合同上為(wei) 學生提供指導,教學生識別合同中的“坑”,幫助學生盡可能少走彎路。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學曆為(wei) 初中及以下占0.8%,高中、職高、中技占5.6%,大專(zhuan) 、高職占17.1%,本科占67.7%,碩士研究生占7.9%,博士研究生占0.9%。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誌偉(wei) 白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