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傳統節日商品火爆是因文化與情感的共燃

發布時間:2024-03-01 09:47:00來源: 解放日報

  宣學君

  這個(ge) 春節,可以明顯感受到人們(men) 對於(yu) 傳(chuan) 統節日儀(yi) 式感的營造需求越來越高,傳(chuan) 統節日商品市場也不斷出新。此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其中文化與(yu) 情感的共燃是一個(ge) 關(guan) 鍵因素,這使得傳(chuan) 統節日商品不僅(jin) 僅(jin) 是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和情感的傳(chuan) 遞,扮演著文化和社會(hui) 聯結的角色。

  一

  傳(chuan) 統節日承載著我們(men) 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傳(chuan) 統,是連接中華文化脈絡的紐帶,傳(chuan) 統節日商品則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基石,成為(wei) 人們(men) 情感表達的一個(ge) 載體(ti)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購買(mai) 和贈送各種各樣的傳(chuan) 統節日商品,並不隻是一個(ge) 純粹的交易行為(wei) ,也是對傳(chuan) 統文化的一次情感體(ti) 驗。在這個(ge) 過程中,商品成了美學價(jia) 值和情感傳(chuan) 遞的雙重媒介,成為(wei) 人們(men) 在傳(chuan) 統節日表達情感、傳(chuan) 遞祝福的理想選擇。無論是傳(chuan) 統的紅包、年畫、燈籠等,還是各種新穎的節日文創產(chan) 品,都在節日裏傳(chuan) 遞出人們(men) 對生活的祝福、對未來的期許。

  在社交媒體(ti) 時代,傳(chuan) 統節日商品的火爆也得益於(yu) 信息傳(chuan) 播的便捷。人們(men) 通過講述商品背後的故事、分享製作或購買(mai) 的過程形成了一種社交互動,進一步促進了傳(chuan) 統節日商品在社交圈內(nei) 的傳(chuan) 播與(yu) 新興(xing) 營銷手段的出現。網絡平台為(wei) 傳(chuan) 統節日商品提供了一個(ge) 更開放、多元的渠道,與(yu) 之相關(guan) 的社會(hui) 聯結也愈加顯著。而承載著這種社會(hui) 聯結的傳(chuan) 統節日商品,已不局限於(yu) 個(ge) 體(ti) 的消費行為(wei) ,更成為(wei) 社會(hui) 認同的象征,成為(wei) 一種連接情感、共享文化的紐帶。

  二

  創意設計是文化的生動表達,在提升傳(chuan) 統節日商品的吸引力和獨特性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對現代審美的積極呼應。例如,春節的紅色、“年年有餘(yu) ”的魚紋樣、傳(chuan) 統的繡花等元素,無一不表達著對蘊藉在傳(chuan) 統節日裏的文化價(jia) 值的尊重。而節日商品中融入傳(chuan) 統的繪畫、民間故事、風俗等元素,一個(ge) 精美禮盒,一段溫馨祝福,都是對一種情感共鳴的直接體(ti) 現。這樣的情感化設計和表達,拉近了商品與(yu) 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為(wei) 傳(chuan) 統節日注入了傳(chuan) 統文化中關(guan) 於(yu) 家庭、親(qin) 情、友情等的價(jia) 值觀。

  《故宮日曆》作為(wei) 故宮博物院的一張文化名片,今年,不僅(jin) 生肖版如約而至,還首度推出了兒(er) 童版,通過從(cong) 館藏中精選的262件“龍”文物來講述故事,讓小朋友們(men) “玩轉”日曆。自然造物出品的龍年竹編漢字,不僅(jin) 是“新國玩”,更以“陪伴是給孩子的最好禮物”而受好評……通過今天的創意,傳(chuan) 統元素煥發出新的文化魅力,走進當下人們(men) 的生活。

  傳(chuan) 統節日商品的創意,不是停留於(yu) 外在的形象,而是要挖掘內(nei) 在的價(jia) 值,使之鮮活且生動地存在於(yu) 這個(ge) 時代。例如,靈感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鍍金點翠鳥架步搖的“龍形金步搖夜光書(shu) 簽”,將古代婦女首飾化身為(wei) 適合當代生活的書(shu) 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被推為(wei) 七夕等節日贈送女生的優(you) 選,也是該館銷量最高的產(chan) 品之一。今年春節,“新春戰袍”馬麵裙帶動了一波傳(chuan) 統文化消費的熱潮。相關(guan) 企業(ye) 正計劃以馬麵裙作為(wei) 突破口,把“中國風”作為(wei) 紡織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新方向,走一條傳(chuan) 統與(yu) 時尚融合發展的轉型之路。

  如果說創意設計為(wei) 傳(chuan) 統節日商品注入了新鮮元素,那麽(me) ,溫情表達使得其更貼近人心,避免了美和生活的剝離。正如日本美學家柳宗悅所說,“良器能夠純化周圍的一切”,好的創意產(chan) 品是充滿溫情的,讓承載著漫長時光的傳(chuan) 統文化不再是遙遠的仰望或寂寞的存在,成為(wei) 日常生活裏的一份情趣與(yu) 溫暖。

  三

  創意設計與(yu) 溫情表達,兩(liang) 者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緊密的結合,形成了一種文化與(yu) 情感的完美融合。這種融合,需要基於(yu) 對今天的消費者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的理解,最終使得傳(chuan) 統節日商品超越物的層麵,成為(wei) 一種文化的傳(chuan) 承和延續。這些與(yu) 節日息息相關(guan) 的物品,年複一年在節日時刻與(yu) 人們(men) 相伴,人們(men) 對其產(chan) 生了某種情感與(yu) 文化的依賴,且時間越久,這樣的感受越為(wei) 深厚,這就是文化與(yu) 情感交織的奇妙關(guan) 係。

  當我們(men) 凝視古老的傳(chuan) 統文化時,可以看到,傳(chuan) 統節日的符號內(nei) 涵雖已固定,但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仍在不斷傳(chuan) 承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並有待今天的人們(men) 進一步拓新發揚。近年來,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頻頻“出圈”,掀起消費熱潮。從(cong) 雪糕到盲盒,從(cong) 小夜燈到立體(ti) 書(shu) ……各種新模式、新玩法層出不窮,古老的曆史文物通過當代技術和形式被賦予更多新的表達,吸引了眾(zhong) 多消費者。甲辰龍年新春假期,參觀博物館和購買(mai) 文創產(chan) 品已經成為(wei) 公眾(zhong) 的新消費趨勢,年味濃鬱的“龍元素”文創產(chan) 品和具有各地地域特色元素的文創產(chan) 品也成了消費市場上的新寵兒(er) 。

  在節日文化中,生活的煙火氣也釋放出消費的動能。例如,龍元素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碰撞,為(wei) 新春糕點禮盒提供了豐(feng) 富的創作素材。據媒體(ti) 報道,“老字號北京稻香村借當代藝術大家韓美林之手,將刷水繪畫技巧搬到生肖餅之上;沈大成借龍之九子祥瑞齊聚之意,將茶味糕點與(yu) 九龍造型融合;知味觀與(yu) 文創品牌‘自然造物’聯手,將‘二龍戲珠’搬上糕點禮盒,讓傳(chuan) 統年節回歸當下生活;故宮食品以清代宮廷雅樂(le) ‘中和韶樂(le) ’為(wei) 靈感,將糕點禮盒盒身化作龍文琴,奏響四海升平、萬(wan) 國鹹寧之音”。除此之外,敦煌的龍年守護神、故宮的五方神龍香囊、甘肅省博物館的幸福龍文創玩偶……各種龍年的節日生肖商品數不勝數,火爆可見一斑。

  中國傳(chuan) 統節日商品中文化與(yu) 情感的共燃,創意設計和溫情表達的相輔相成,使得商品成為(wei) 人們(men) 情感表達的一個(ge) 載體(ti) 。在這個(ge) 過程中,商品既是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者,又是現代情感的表達者,為(wei) 人們(men) 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文化與(yu) 情感的共燃,不僅(jin) 讓傳(chuan) 統節日商品在市場上火爆,更將消費者與(yu) 商品之間的聯係深化為(wei) 一場文化的交流。這種奇妙的共振,無聲地融入了人們(men) 生活的方方麵麵,成為(wei) 一種文化認同的象征。

  今天,四麵八方的國風,風雅俱哉,反映的是國人的文化記憶與(yu) 生活新鮮事,而富有創意、打動人心的傳(chuan) 統節日商品也成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的精致代言。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數字藏品等數字文創產(chan) 品也開始成為(wei) 現代人的文化消費新潮,而在這些不斷出現的新賽道上,互動與(yu) 智能化的節日文創產(chan) 品還大有可為(wei) 。期待我們(men) 的節日文化持續勾勒出一幅幅精致而鮮活的文化畫卷,各有其想,又有共鳴。

  (作者係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yu) 遊戲學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