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校研發能夠精準識別血栓的納米遞藥機器
新華社南京3月10日電(記者陳席元)記者從(cong) 南京郵電大學了解到,該校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DNA納米機器,它能夠自動在血管裏找到血栓,實現精準遞藥。相關(guan) 研究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yu)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材料》,有望為(wei) 治療心梗、腦中風等疾病提供新方案。
據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南京郵電大學汪聯輝教授介紹,血栓是導致心梗、腦中風等急性疾病的罪魁禍首,臨(lin) 床上通常采用溶栓藥物來治療。這種藥物會(hui) 激活人體(ti) 內(nei) 的纖溶酶,纖溶酶則可以溶解血栓的主要成分纖維蛋白。
“但溶栓藥物是一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hui) 發生危險。”汪聯輝告訴記者,人體(ti) 血管破損後,纖維蛋白會(hui) 形成凝塊,將傷(shang) 口修複。如果用藥不當,過多的纖溶酶會(hui) 無差別地將這些正常部位的纖維蛋白也溶解掉,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嚴(yan) 重的話還會(hui) 造成傷(shang) 口暴露並出血。
有沒有辦法讓藥物隻針對血栓發揮作用?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南京郵電大學晁潔教授介紹,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目標,團隊曆時近7年,設計出一種能夠在血管內(nei) 自動識別血栓的納米遞藥機器。
科研人員首先用DNA折紙技術構造了一個(ge) 長90納米、寬60納米的矩形片,再將溶栓藥物分子放在矩形片上。隨後,科研人員利用DNA三鏈結構設計了一種門控開關(guan) ,它將矩形片卷成納米管,把藥物保護起來。
“門控開關(guan) 是納米機器的核心。”晁潔介紹,門控開關(guan) 帶有凝血酶適配體(ti) ,能夠自動跟蹤凝血酶,由於(yu) 血栓附近的凝血酶濃度高,傷(shang) 口凝塊附近的凝血酶濃度低,納米機器可以根據濃度判斷自身所處位置是血栓還是傷(shang) 口,如果濃度高,就打開納米管,釋放溶栓藥物。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南京郵電大學高宇副教授告訴記者,小型動物模型實驗結果顯示,與(yu) 傳(chuan) 統給藥方式相比,納米機器對腦中風和肺栓塞的溶栓效率分別提高3.7倍和2.1倍,凝血功能異常的發生率也顯著降低。
汪聯輝表示,這種DNA納米機器由人體(ti) 堿基構成,可以在人體(ti) 內(nei) 降解、代謝,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未來5年,團隊計劃利用大型動物模型進一步開展納米機器的效用及安全性評估,摸索規模化生產(chan) 工藝,推動研究成果早日在臨(lin) 床實際應用,造福更多患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