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術麵世 有望促進生物醫學等領域發展

發布時間:2024-03-15 10:28: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斯坦福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高速微尺度3D打印技術——卷對卷連續液體(ti) 界麵生產(chan) (r2rCLIP),其每天可打印100萬(wan) 個(ge) 極其精細且可定製的微型顆粒。這一成果有望促進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發展,相關(guan) 論文13日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3D打印技術製造出的微顆粒廣泛應用於(yu) 藥物和疫苗輸送、微電子、微流體(ti) 及複雜製造等領域,但大規模定製生產(chan) 此類顆粒極富挑戰。

  r2rCLIP是基於(yu) 斯坦福大學迪西蒙尼實驗室2015年開發的連續液體(ti) 界麵生產(chan) (CLIP)打印技術,CLIP可利用紫外線光照,將樹脂快速固化成所需形狀。

  最新研究負責人、迪西蒙尼實驗室詹森·克南菲德解釋說,他們(men) 先將一張薄膜送入CLIP打印機。在打印機上,數百個(ge) 形狀被同時打印到薄膜上;隨後,整個(ge) 係統繼續清洗、固化並移除這些形狀,這些步驟都可根據所需形狀和材料進行定製;最後,薄膜被卷起。整個(ge) 過程因此被命名為(wei) 卷對卷CLIP,能大規模生產(chan) 形狀獨特、小於(yu) 頭發寬度的顆粒。

  研究人員表示,在r2rCLIP麵世前,如果想打印出一批大顆粒,需要人員手動處理,這個(ge) 過程進展緩慢。現在,r2rCLIP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每天製造出多達100萬(wan) 個(ge) 顆粒。借助新技術,他們(men) 現在能利用多種材料,快速創造出形狀更複雜的微型顆粒,如利用陶瓷和水凝膠製造出硬顆粒和軟顆粒。其中硬質顆粒可應用於(yu) 微電子製造,而軟顆粒可應用於(yu) 體(ti) 內(nei) 藥物輸送。

  研究團隊指出,現有3D打印技術需要在分辨率與(yu) 速度之間找到平衡。有些3D打印技術可製造出更小的納米級顆粒,但速度較慢;有些3D打印技術能大規模製造出鞋子、家居用品、機器零件、足球頭盔、假牙、助聽器等大型物品,但無法打印出精細的微型顆粒。而新方法在製造速度和精微尺度之間找到了平衡。(科技日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