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互聯網激發經濟社會向“新”力(大數據觀察)

發布時間:2024-03-25 09:49:00來源: 人民日報

  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

  互聯網激發經濟社會(hui) 向“新”力(大數據觀察)

  本報記者 金 歆

  核心閱讀

  互聯網應用場景不斷豐(feng) 富、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穩步增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3月22日,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顯示當前我國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持續賦能,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3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yi) 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wan) 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

  過去一年我國互聯網發展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對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增進民生福祉等有哪些重要作用?記者進行了采訪。

  賦能千行百業(ye) ,激發經濟社會(hui) 發展新動能

  “2023年我國互聯網發展穩中有進,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黨(dang) 委書(shu) 記劉鬱林說,作為(wei)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的“記錄者”,《報告》以“數”為(wei) 據、以“數”記實,反映我國2023年經濟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

  基礎資源底座更實。“我國紮實推進互聯網基礎資源建設,優(you) 化互聯網接入環境,推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劉鬱林說,《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IPv6地址數量為(wei) 68042塊/32;“.CN”域名保有量為(wei) 2013萬(wan) 個(ge) ,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3家基礎電信企業(ye) 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23.32億(yi) 戶。

  “作為(wei) 數字經濟的重要業(ye) 態,網購消費持續發揮穩增長、促消費作用。2023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5.4萬(wan) 億(yi) 元,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商首席專(zhuan) 家李鳴濤表示,2023年電子商務市場呈現新的發展特點,用戶消費出現新亮點,國貨“潮品”消費、綠色消費、智能產(chan) 品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不斷形成。

  “在網上購買(mai) 過國貨商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ti) 用戶的比例達58.3%;在網上購買(mai) 過綠色產(chan) 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ti) 用戶的比例達29.7%;購買(mai) 過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chan) 品的用戶,占網絡購物總體(ti) 用戶的比例達21.8%。”李鳴濤說,網購消費新熱點的不斷湧現,反映出我國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大潮流正在加速形成。

  “在新型消費的有力拉動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 劉鬱林說。

  生成式人工智能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企業(ye) 數量已超4400家。

  “國產(chan) 大模型產(chan) 品不斷湧現,在智能芯片、開發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多個(ge) 領域實現創新。”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說,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為(wei) 2023年互聯網行業(ye) 最主要的發展熱點,吸引即時通信、搜索引擎、在線教育、無人駕駛等多個(ge) 領域的企業(ye) 積極投入技術力量進行研發。

  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有力促進下,實體(ti) 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不斷加快,互聯網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持續賦能。

  增進民生福祉,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農(nong) 村網民規模達3.26億(yi) 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788萬(wan) 人,城鄉(xiang) 數字鴻溝加速彌合。

  “我國農(nong) 村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縱深推進,各類應用場景不斷豐(feng) 富,推動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穩步增長。”劉鬱林說,這體(ti) 現了我國持續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縮小數字鴻溝,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公共服務更加便捷與(yu) 包容,智慧出行、智慧醫療等持續發展讓網民數字生活更幸福。《報告》指出,網約車、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增長明顯,較2022年12月分別增長9057萬(wan) 人、5139萬(wan) 人,增長率分別為(wei) 20.7%、14.2%。

  用戶規模的提升,也與(yu) 服務水平和技術的進步相輔相成。國家信息中心原首席信息師張新紅表示,對於(yu) 網約車而言,為(wei) 提升出行服務競爭(zheng) 力,網約車平台積極布局商業(ye) 化自動駕駛出租車業(ye) 務。例如,某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在湖北武漢東(dong) 西湖區提供跨區通行、全無人駕駛夜間運營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某平台提供的近150個(ge) 自動駕駛無人化出行服務站點覆蓋了廣東(dong) 深圳多處高頻出行目的地,運營時間涵蓋早、晚高峰。“用戶激增、政策引導和優(you) 質服務供給,共同助力行業(ye) 發展邁入良性成長新階段。”張新紅說。

  加快推進電子政務,鼓勵各級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方麵。

  《報告》指出,我國在線政務服務加速覆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73億(yi) 人,同比增長超4700萬(wan) 人。全國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基本建成,實名注冊(ce) 用戶占網民整體(ti) 的比例提升至接近九成。

  “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體(ti) 係框架更加成熟完備。”劉鬱林說。

  助力提質增量,不斷豐(feng) 富互聯網應用場景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yi) 人。這其中,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10.67億(yi) 人,占網民整體(ti) 的97.7%。新入網的2480萬(wan) 網民中,37.8%的人第一次上網時使用的是網絡視頻應用。

  “我國網絡視頻(含短視頻)發展環境持續優(you) 化,內(nei) 容供給不斷豐(feng) 富,推動行業(ye) 發展邁上新台階。”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hui) 副秘書(shu) 長周結表示,具體(ti) 而言,一是發展環境持續優(you) 化。2023年,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視聽電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麵推進視聽電子產(chan) 業(ye) 發展,提振視聽電子消費,為(wei) 網絡視頻行業(ye) 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明確了方向。2023年8月以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複雜問題專(zhuan) 項治理深入開展,取得明顯成效。二是內(nei) 容供給不斷豐(feng) 富。以微短劇為(wei) 代表的網絡視頻內(nei) 容蓬勃發展,實現“量增質升”。2023年微短劇拍攝備案量達3574部、97327集,分別同比增長9%、28%。網絡視頻平台紛紛推出精品扶持計劃,鼓勵高質量微短劇創作。

  “同時加快出海步伐,推動中華優(you) 秀文化以更加新穎、更具活力的方式走向海外。”周結說。

  除了網絡視聽領域,“互聯網+旅遊”也是近年來文旅事業(ye) 中快速發展的方麵。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達5.09億(yi) 人,同比增長8629萬(wan) 人。張新紅表示,對於(yu) 在線旅行預訂而言,智慧酒店、“5G+智慧旅遊”等智能化服務提升了遊客的出遊效率及出遊體(ti) 驗。例如,2023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包括“故宮博物院”小程序智慧開放等共30個(ge) 首批“5G+智慧旅遊”應用試點項目。

  “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信息化、數字化建設,不斷豐(feng) 富5G+智慧文旅應用場景,進一步釋放了旅遊消費潛力,助力在線旅行預訂市場高質量發展。”張新紅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