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賦能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作者:肖迎春(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高等教育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龍頭,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強基賦能。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數字化是引領高等教育轉型升級和重塑高等教育發展優(you) 勢的重要方式。
教育數字化是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數字化是推動高等教育優(you) 化結構、提升質量和促進公平的關(guan) 鍵舉(ju) 措。從(cong) 曆史縱向的比較來看,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應體(ti) 現為(wei) ,與(yu) 大眾(zhong) 化階段相比,普及化階段發展重心由規模擴張轉向結構優(you) 化。教育公平是社會(hui) 公平的重要基礎,資源分布不均是我國高等教育麵臨(lin) 的現實境遇和嚴(yan) 峻挑戰,並且在短期內(nei) 難以根本改變。數字化教育為(wei) 推動高等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提供了有效路徑,數字化教育資源涵蓋內(nei) 容豐(feng) 富、輻射範圍廣泛、連接方式便捷,能滿足學習(xi) 者不受時空約束獲得全納、公平、可持續優(you) 質資源的需求。
高等教育數字化是激發受教育者潛能的重要手段。從(cong) 高等教育與(yu) 人的發展的關(guan) 係來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應體(ti) 現為(wei) 有利於(yu) 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使其獲得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更有能力追求和感受美好生活。傳(chuan) 統的班級授課模式反映了工業(ye) 社會(hui) 培養(yang) 產(chan) 業(ye) 人才的需求,教學方法較為(wei) 單一,難以滿足個(ge) 性自由發展的訴求。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簡單機械重複性工作逐漸被取代,高等教育要順應數字社會(hui) 個(ge) 性化教育和培養(yang) 創新人才的需求。數字化教育涵蓋更加開放、豐(feng) 富和精準的學習(xi) 資源,支持自主選擇,滿足了普及化階段個(ge) 性化學習(xi) 的需要,釋放了自由發展的空間,提升了數字時代個(ge) 體(ti) 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行能力。
高等教育數字化是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重要支撐。高等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息息相關(guan) ,從(cong) 二者的關(guan) 係來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應體(ti) 現在滿足社會(hui) 需要和引領社會(hui) 發展的能力顯著提升上。現代社會(hui) ,知識加速更新使終身學習(xi) 成為(wei) 個(ge) 體(ti) 發展的普遍訴求,搭建全天候數字化平台逐漸成為(wei) 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的“加速器”。高等教育具有專(zhuan) 業(ye) 設置全麵和知識儲(chu) 備豐(feng) 富的優(you) 勢以及服務社會(hui) 發展的職能,開放、包容、共享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可以滿足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個(ge) 性化需求,為(wei) “人人皆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hui) 氛圍;數字化教育資源在開放中不斷擴充發展,為(wei) “時時可學”提供了持續的資源依托;數字化教育資源以網絡方式傳(chuan) 播,為(wei) “處處能學”提供了便捷的獲取方式。
加快推進高等教育數字化,需要找準著力點。首先,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化教學資源對學習(xi) 需求的適配性和可及性,是高等教育數字化的根本點。一方麵,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推進各類高校在寬帶網絡和移動終端等通信技術方麵迭代升級,保障所有學生享有平等接入網絡的機會(hui) 。另一方麵,要抓好數字化教學平台和課程資源建設,發揮國家級平台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搭建省級、校級和專(zhuan) 項課程平台,推進不同層級和不同類型的數字化平台銜接互通。同時,堅持需求牽引,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供給模式,豐(feng) 富資源形態,提升聚合力度,尤其注重開發優(you) 質慕課和特色資源,拓寬資源應用範圍。
其次,提升教育主體(ti) 數字素養(yang) ,引導師生適應教育數字化變革是高等教育數字化的關(guan) 鍵點。一方麵,要以教育部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yang) 》標準為(wei) 指南提升教師的數字素養(yang) 。將信息技術應用類課程納入師資培訓體(ti) 係,搭建在線學習(xi) 平台,提升教師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教學的意識、能力和責任。同時,要加強對教師數字素養(yang) 的評估,及時測評教師數字素養(yang) 水平,並提出具體(ti) 提升策略。另一方麵,要製定數字素養(yang) 教育規範,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yang) 。定期開展信息檢索和數字技術應用等專(zhuan) 題培訓,推動學生提升獲取信息的技術素養(yang) ;將信息技術類和數字素養(yang) 類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開發數字課程,編寫(xie) 數字教材,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提升學生理解數字信息的能力;加強數字化創新創業(ye) 孵化平台建設,增強數字安全意識與(yu) 風險防範能力,提升學生應用數字信息的能力。
最後,推進課程教學數字化,變革教與(yu) 學模式,使其順應社會(hui) 需要是高等教育數字化的落腳點。要依托在線平台重構教學組織形式,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場域,由固定時空邊界的統一授課轉向提供隨時隨地接入的學習(xi) 支持服務,推進自主學習(xi) 和泛在學習(xi) ;要利用數字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模擬問題情境增強臨(lin) 場體(ti) 驗,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建構知識體(ti) 係;要借助教學中生成的數據信息優(you) 化學習(xi) 評價(jia) 方式,從(cong) 關(guan) 注最終結果轉向重視多元過程;要基於(yu) 數字化學習(xi) 特點完善學習(xi) 成果認證方式,開發微證書(shu) 等新型學習(xi) 認證和評估方案,打破學校和專(zhuan) 業(ye) 等標簽禁錮,實現學生選課自由,引導學生培育個(ge) 性化學習(xi) 和終身學習(xi) 的動機與(yu) 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