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苦善良女孩”賣“原生態農產品”?——揭秘直播賣慘背後黑色鏈條
新華社成都3月26日電 題:“貧苦善良女孩”賣“原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揭秘直播賣慘背後黑色鏈條
新華社記者吳光於(yu) 、周以航
“身世悲慘”的女孩堅強生活,“動人故事”的背後是早已設定好的劇本;打著“助農(nong) ”旗號售賣的“大涼山原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實際是從(cong) 批發市場低價(jia) 采購來的……近日,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人民法院對“涼山孟陽”“涼山阿澤”案一審宣判,8人因虛假廣告罪被判處9個(ge) 月至1年2個(ge) 月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2萬(wan) 元至10萬(wan) 元不等罰金。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一係列“網紅”直播賣慘、虛假助農(nong) 等違法行為(wei) 的背後,是一套完整的獲利運作模式。
“貧苦善良女孩”為(wei) 擺拍 “原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來自批發市場
一個(ge) 名叫“涼山孟陽”的年輕彝族女孩父母雙亡,需要拉扯幾個(ge) 弟妹長大;她穿著破舊的衣衫,身後的房屋殘破不堪……假裝身世悲慘笑對生活,很快積累了大量“粉絲(si) ”。
不久之後,女孩開始了直播帶貨。在一場直播中,她一邊剝開手中的山核桃一邊說:“不要給我刷禮物,你們(men) 用給我刷禮物的錢買(mai) 山核桃,相當於(yu) 支持了我們(men) 這邊很多的叔叔阿姨。”
然而,很快就有網友質疑她售賣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更有網友實地走訪後發現,她不僅(jin) 父母健在,平時衣著也幹淨講究,還不時出入高檔場所。
“擺拍!假的!”有網友在“涼山孟陽”的直播間裏留言並向平台舉(ju) 報。麵對質疑,主播卻將網友踢出直播間,又雇傭(yong) 網絡“水軍(jun) ”攻擊舉(ju) 報人……
“相同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涼山孟陽”的套路並不新鮮。早在2016年,涼山州警方就打擊過一批到涼山鄉(xiang) 村進行擺拍、搞“假慈善”的主播。“直播帶貨”則是近年來利用公眾(zhong) 對涼山的關(guan) 注從(cong) 中牟利的“升級版”。
2023年6月,昭覺縣公安局對“涼山孟陽”立案偵(zhen) 查,一家MCN(多頻道網絡)機構——成都澳維文化傳(chuan) 媒有限公司浮出水麵。
警方告訴記者,這家機構通過事先設定好的劇本擺拍“吸粉”,在短視頻平台孵化出“涼山孟陽”和“涼山阿澤”兩(liang) 個(ge) “網紅”賬號,隨後開始利用賬號直播帶貨。
“他們(men) 帶的貨有山核桃、雪燕、紅花、貝母、羊肚菌等。”昭覺縣公安局民警王虎介紹,“涼山的確出產(chan) 核桃和少量天麻,但紅花、雪燕根本不是這裏的特產(chan) 。”
警方發現,所謂的“原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大多來自成都的批發市場。“以山核桃為(wei) 例,進價(jia) 約每斤5元,賣給網友的價(jia) 格在10至13元不等。”王虎說。其間,MCN機構還雇傭(yong) 網絡“水軍(jun) ”在直播間製造爆款、搶單假象,誘導消費者購買(mai) 。據警方偵(zhen) 查,該MCN機構以此套路銷售額超3000萬(wan) 元,非法牟利超1000萬(wan) 元。
這樣的手法與(yu) 2023年12月被判刑的“網紅”主播“趙靈兒(er) ”“涼山曲布”如出一轍——MCN機構聯係四川、江蘇、雲(yun) 南等地的供應鏈,低價(jia) 購入蜂蜜、核桃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假冒“大涼山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商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將假冒產(chan) 品銷往全國20餘(yu) 個(ge) 省份,銷售額超千萬(wan) 元。
“賣慘”帶貨背後有條產(chan) 業(ye) 鏈
前端打造“人設”、孵化“網紅”,中端劇本拍攝、電商運營,末端農(nong) 產(chan) 品供應、流量變現……涼山州公安局有關(guan) 民警對記者表示,在偵(zhen) 辦類似案件過程中發現,虛假助農(nong) 直播的背後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運作模式。
首先,幕後團隊物色有“網紅”潛質的年輕男女,為(wei) 他們(men) 量身定製“人設”、寫(xie) 好劇本。例如,“涼山曲布”是淳樸的彝族青年,“趙靈兒(er) ”是“助力大涼山”的善良女孩。最初,他們(men) 用偶遇、蹭飯、送水等戲劇化的橋段吸引流量,擁有一定粉絲(si) 量後,便開始拍攝在山裏收核桃、采蜂蜜的視頻,為(wei) 直播帶貨做鋪墊。
其次,這些視頻往往通過安排特定元素,精準擊中社會(hui) 情緒:偏遠閉塞的山區環境,女主角身上破爛的衣服和燦爛的笑容,破爛不堪的房屋,淳樸天真的孩子……加之戲劇化的劇本和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以及大量“水軍(jun) ”刷好評,一係列套路下,很多人深受感動,趕緊掏腰包積極“助農(nong) ”。
據了解,“涼山孟陽”真名叫阿西某某,其家庭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多年前已經脫貧;她視頻中拍攝的破舊房屋是村中早已廢棄的一棟農(nong) 舍。
賣慘直播刺痛了涼山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心。“脫貧攻堅以來,涼山的變化日新月異。MCN機構利用外界對涼山貧窮閉塞的刻板印象打造“人設”,欺騙了廣大消費者,也傷(shang) 害了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昭覺縣一名基層幹部表示。
加強MCN機構監管 規範助農(nong) 直播
昭覺縣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認定,MCN公司低價(jia) 購入非涼山農(nong) 副產(chan) 品,通過阿西某某(“涼山孟陽”)、阿地某某(“涼山阿澤”)在抖音平台以直播帶貨的方式,對商品進行虛假宣傳(chuan) 並大批量銷售,其行為(wei) 構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條規定的虛假廣告罪。
據了解,2023年以來,涼山州網信部門聯合公安、市場監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商務等部門,深入開展“清朗·從(cong) 嚴(yan) 整治“自媒體(ti) ”亂(luan) 象”專(zhuan) 項行動,嚴(yan) 厲打擊擺拍賣慘、虛假助農(nong) 、偽(wei) 慈善等違法違規行為(wei) 。
專(zhuan) 家指出,當前助農(nong) 直播帶貨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對正規的助農(nong) 直播帶貨要加大支持力度;同時,不能讓虛假助農(nong) 、賣慘直播這顆“老鼠屎”壞了助農(nong) 帶貨這鍋“湯”。
四川大學文學與(yu) 新聞學院教授王炎龍表示,為(wei) 牟取暴利,一些MCN機構奉行“唯流量論”,以擺拍、造謠、編造劇本等欺騙網友,挑戰公序良俗甚至法律底線。“監管部門要加大對MCN機構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行業(ye) 規範,對違法違規的機構果斷采取處罰措施。互聯網平台守土有責,對內(nei) 容要全麵履行審核義(yi) 務,抵製無下限、無底線博流量的行為(wei) 。”
辦案民警王虎說:““網紅”一定要誠信從(cong) 業(ye) ,不要試探法律的底線。也希望廣大消費者提高警惕,提高甄別能力,不要盲目相信“網紅”主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