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逛公園也是件正經事
光明網評論員:打開社交平台軟件,鋪天蓋地都是“公園20分鍾效應是真的”的“種草帖”。網友們(men) 毫不吝嗇地分享逛公園後的身心感受,並大方貼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公園名錄。於(yu) 是,一時間,公園的草地上、長椅上“長”出了不少年輕人。不斷出新的攻略帖背後,甚至有隱隱的各地公園大PK意味。
公園突然間備受青睞,據說與(yu) 最近發表在《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密切相關(guan) 。該研究顯示,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感到更加快樂(le) ,即便不做運動,隻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鍾也能讓人狀態更好。這便是近來“破圈”的“公園20分鍾理論”。
該理論在春天裏走紅,也是應景。畢竟,氣溫回升,春花漸放,公園一掃蕭瑟,尤其是在北方,確實是踏青出遊的好去處。而且,得益於(yu) 近年來多地開展的“留白”“增綠”行動,城市綠色空間不斷拓展,城區街巷或騰退還綠,或疏解建綠,或見縫插綠,街心公園、口袋公園、主題遊樂(le) 公園等一應俱全。這大大提高了公園的數量和可及性,也讓逛公園不再如印象中那般“隆重”,成為(wei) 一件更“隨心所欲”的事。此外,公園管理與(yu) 服務水平等軟件水平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逛公園的體(ti) 驗。
今天“出圈”的公園遊,可以算作是去年爆火的citywalk潮的延續,細究之下,前者可能更多了一些療愈意味。忙裏偷閑,獨自一人或約上三五好友,溜進公園享受片刻的愜意和閑暇,暫時屏蔽工作的煩惱和生活的瑣碎,專(zhuan) 注感受此刻風的吹拂、陽光的照耀和植物的味道。
大自然具有療愈作用自不必說,對於(yu) 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來說,公園提供了這樣一個(ge) 出口:這個(ge) 空間雖然是公共的,但也是開放和包容的,那些曾包圍自己的社會(hui) 規範和要求在這裏暫時失效,那些標準化、商業(ye) 化、消費主義(yi) 的事物在這裏被大幅淡化,個(ge) 體(ti) 得以收獲耳根的清淨和心靈的寧靜。對了,這一切還大多是免費無門檻的。誰人能不愛?
在過去,說到公園,更多被認為(wei) 是老年人的“專(zhuan) 屬”,或者是有娃一族的“自留地”,要不就是出現在學校春遊等具有些許儀(yi) 式感的場景中。如今,逛公園成了不少人高性價(jia) 比的“精神快充”,大有城市一種新潮生活和社交方式的勢頭。這股風潮,也讓不少人更新認知:與(yu) 公園一起高頻出現的動詞雖然是“閑逛”,但這確是件正經事。對於(yu) 一座城市來說,櫛比鱗次的鋼鐵森林中,這些綠地和其附著的空間,也不僅(jin) 僅(jin) 是字麵意義(yi) 上的“增綠”這麽(me) 簡單,這些連綴而起的空間,承載著更多元也更神聖的使命和意義(yi) 。希望“公園20分鍾效應”引發的“公園熱”,能讓公園這一多元文化空間的價(jia) 值被更多認識和看見,為(wei)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演繹帶來更多啟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