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兩岸老中青三代共談清明文化重溫共同記憶

發布時間:2024-04-01 09:5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3月31日電 (記者繆璐)清明節來臨(lin) 之際,第十一屆海峽兩(liang) 岸清明文化論壇31日在上海舉(ju) 行。論壇上,台灣地區民意代表謝龍介用閩南語唱起杜牧的詩歌《清明》,喚起了兩(liang) 岸與(yu) 會(hui) 嘉賓關(guan) 於(yu) 清明節的共同記憶。

  海峽兩(liang) 岸清明文化論壇旨在建構清明文化的時代意義(yi) ,不斷夯實兩(liang) 岸關(guan) 係的親(qin) 情基礎,為(wei) 兩(liang) 岸同胞心靈契合找到新的增長點,本屆論壇主題為(wei) “點亮共同記憶,增進血脈親(qin) 情”。謝龍介表示,清明節不隻是兩(liang) 岸,更是全世界華人的共同文化,清明節不僅(jin) 要成為(wei) 大家的共同記憶,更是需要不斷傳(chuan) 承的重要節日。

  論壇上,來自兩(liang) 岸的三位演講者,分享了他們(men) 促成兩(liang) 岸共同紀念抗日英烈、誌願守護革命先烈設施、探尋族譜“跨海共同體(ti) ”的故事。學術研討會(hui) 環節,近四十位兩(liang) 岸專(zhuan) 家學者圍繞清明習(xi) 俗與(yu)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兩(liang) 岸文化認同等議題展開討論。

  他們(men) 認為(wei) ,隨著地域變化和時代變遷,清明習(xi) 俗呈現出了一定的多樣性,但“慎終追遠”的精神內(nei) 涵沒有改變,兩(liang) 岸血脈相連的本質特征沒有改變。

  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總會(hui) 總會(hui) 長張京育表示,香港曾公開評選最受歡迎的十首唐詩,《清明》排第二位,因為(wei) 這首詩講出了人們(men) 的心聲,“清明節我們(men) 站在父祖輩的墓前,一方麵是追思他們(men) 的遺誌,另一方麵要擔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責任和擔當。”

  下午的清明遊園會(hui) 上,兩(liang) 岸學子一起體(ti) 驗清明民俗:製作青團、手繪紙鳶、繪製團扇、體(ti) 驗漢服、編織柳枝花環……來自台灣台中的王翊安目前正在華東(dong) 師範大學就讀,他說,這些多元的活動讓今年的清明節很有儀(yi) 式感,可以讓兩(liang) 岸年輕人不僅(jin) 在理論上更在實踐中,感受清明文化的內(nei) 涵和傳(chuan) 承。

  上海市公共關(guan) 係研究院執行院長李秘指出,兩(liang) 岸先輩曾經胼手胝足,一起建設我們(men) 的家園;兩(liang) 岸先賢曾經同舟共濟,一起開發海洋;兩(liang) 岸先烈曾經並肩作戰,一起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zheng) 。這是我們(men) 共同的過去,也是我們(men) 不能忘卻的記憶。今天兩(liang) 岸老中青三代形成合力,點亮共同記憶,守護共同根脈,開創美好未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