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守護如畫山水 建設精美縣域

發布時間:2024-04-01 10:0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守護如畫山水 建設精美縣域

  ——重慶市實行“一縣一策”推動山區庫區強縣富民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聖 李宏 黃漢鑫

  一大早,重慶市萬(wan) 州區龍駒鎮梧桐村養(yang) 殖戶蒲東(dong) 兵就忙碌起來了。“這批蘆花雞今天出欄,一會(hui) 兒(er) 就要上車運到湖北。”蒲東(dong) 兵一邊忙著裝籠,一邊告訴記者,這是他今年出欄的第一批蘆花雞,有2000多隻,基地提供雞苗、雞棚和飼料,自己隻負責飼養(yang) ,出欄時由基地按30元一隻回收。蒲東(dong) 兵去年賺了10多萬(wan) 元,今年準備把規模擴大一點。

  龍駒鎮是重慶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示範鎮、萬(wan) 州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要支點鎮。2019年,龍駒鎮通過魯渝(濟萬(wan) )協作平台,從(cong) 山東(dong) 省濟寧市引進蘆花雞,目前已形成年出欄蘆花雞100萬(wan) 隻、產(chan) 蛋3000萬(wan) 枚的養(yang) 殖基地,帶動周邊2000多農(nong) 戶戶均增收1萬(wan) 元以上。

  重慶是一個(ge) 集大城市、大農(nong) 村、大山區、大庫區於(yu) 一體(ti) 的直轄市,協調發展任務繁重,發展潛力大後勁足。重慶山區庫區包括渝東(dong) 北、渝東(dong) 南17個(ge) 區縣,麵積5.37萬(wan) 平方公裏,常住人口1090.62萬(wan) 人,處於(yu) 我國中西部結合地帶,連南引北、承東(dong) 啟西,具有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戰略定位。打造山區庫區強縣富民標誌性成果,事關(guan) 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全局。

  重慶市委、市政府深刻領會(hui) 落實以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為(wei) 主攻方向、加快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要求,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有機結合起來,“一縣一策”推動山區庫區強縣富民,加快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

   做好山水文章:點亮鄉(xiang) 村、帶富村民

  眼下正是老鷹茶的采摘季節。在巫溪縣蒲蓮鎮的老鷹茶林裏,茶農(nong) 鄭發臣一邊采摘嫩芽,一邊聊起自己種植老鷹茶的故事:“這裏有300棵茶樹,我種了20年了。以前老鷹茶賣不上價(jia) ,現在有了保護價(jia) 收購,我每年有7000元的淨收入咧。”

  巫溪地處大巴山東(dong) 段南麓,境內(nei) 地形、土壤和氣候都適合老鷹茶樹生長。近年來,巫溪將老鷹茶納入“一縣一品”發展規劃,通過“公司+基地+農(nong) 戶”模式推動老鷹茶特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2023年,全縣老鷹茶綜合產(chan) 值超過1.5億(yi) 元,1862戶茶農(nong) 戶均增收6000餘(yu) 元。

  大山大水的重慶踐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理念,將豐(feng) 富的生態資源轉化為(wei) 發展現代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的獨特優(you) 勢。

  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瞄準山地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以辣椒為(wei) 代表的“紅色”調味品、以黃連為(wei) 代表的“黃色”中藥材、以蓴菜為(wei) 代表的“綠色”果蔬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全縣辣椒種植麵積超過10萬(wan) 畝(mu) ,黃連種植規模和產(chan) 量占全國60%、全球50%,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蓴菜種植基地。獨具特色的“三色經濟”產(chan) 業(ye) 鏈點亮了鄉(xiang) 村,富裕了村民。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依托境內(nei) 644種中藥材資源打造“武陵藥都”,全縣中藥材基地麵積超過38萬(wan) 畝(mu) ,以山銀花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導的“一村一品”專(zhuan) 業(ye) 村25個(ge) ,2023年山銀花綜合產(chan) 值超過7.5億(yi) 元。小小山銀花,成了群眾(zhong) 增收的“致富花”。

  同處武陵山腹地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發掘當地生態價(jia) 值和資源優(you) 勢,打造全縣域、全品類、全產(chan) 業(ye) 鏈的“酉陽800”高山生態有機區域公用品牌。2023年前三季度,“酉陽800”係列產(chan) 品銷售額6.3億(yi) 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海拔經濟”成為(wei) 強縣富民新動力。

  長江三峽庫區溫和的氣候、豐(feng) 富的降水和充足的日照,孕育了忠縣忠橙、奉節臍橙、巫山戀橙等生態“寶貝”。忠縣通過柑橘、筍竹、生豬產(chan) 業(ye) 循環發展,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了12個(ge) 百分點,還建成了50萬(wan) 頭生豬產(chan) 業(ye) 一體(ti) 化項目和“三峽橘鄉(xiang) ”國家級田園綜合體(ti) 。“過去的荒山土坡,都變成了金山銀山!”忠縣白石鎮打泉村村民王誌孝說。

  大山大水中有令人饞涎欲滴的美味,也有令人流連忘返的美景。南川金佛山和武隆仙女山都是世界自然遺產(chan) 。2023年4月,南川區推出全程約178公裏的環金佛山旅遊線路,串聯起沿線14個(ge) 鎮街68個(ge) 村居的500多個(ge) 分散景點,當年自駕遊車輛就超過了400萬(wan) 輛次。

  傍晚,雨後的烏(wu) 江彭水縣城段,平流霧籠罩著城市與(yu) 江麵,遊船緩緩航行在烏(wu) 江上。遊客們(men) 夜遊彭水縣城,賞兩(liang) 江四岸夜景。近年來,彭水依托獨特的山水資源,打造“沉浸式燈光夜遊”項目,以全新的光影技術,不斷豐(feng) 富“夜味”“夜賞”“夜玩”“夜購”等業(ye) 態,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體(ti) 驗。

  開州區的漢豐(feng) 湖水域麵積達15平方公裏,是長江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人工湖,也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內(nei) 陸湖。開州區以湖興(xing) 城、以湖塑旅、以湖彰體(ti) 、以湖促農(nong) ,著眼一湖碧水做好“水文章”,發展“水經濟”。2022年,環漢豐(feng) 湖區域經濟總量超過317億(yi) 元,農(nong) 家樂(le) 和特色民宿超過1000家,輻射帶動近萬(wan) 戶農(nong) 戶增收致富。

  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縣域經濟振興(xing) 有了“壓艙石”

  3月27日,奉節縣舉(ju) 行2024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yi) 式,共簽約涉及眼鏡製造、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80個(ge) 項目,預計將新增就業(ye) 崗位3200多個(ge) ,投產(chan) 後可實現年產(chan) 值31億(yi) 元。

  工業(ye) 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重慶市委、市政府激勵引導山區庫區融入全市“33618”現代製造業(ye) 集群,積極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力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優(you) 化升級,夯實縣域經濟振興(xing) 的“壓艙石”。

  一排排機械手精準抓取工件,AGV配送小車來回穿梭轉運物料,空中的傳(chuan) 送平台有序運轉……日前,在位於(yu) 重慶市長壽區的重慶小康動力有限公司智能工廠,記者看到多條生產(chan) 線正秩序井然地進行生產(chan) ,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華為(wei) 賽力斯旗下兩(liang) 款新能源汽車搭載小康動力增程器產(chan) 品,受到市場與(yu) 用戶的好評。因訂單量激增,公司滿負荷生產(chan) ,加班加點為(wei) 賽力斯供貨,目前每天的產(chan) 量達3000多台。”該公司總經理助理餘(yu) 頌彬說。

  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長江和烏(wu) 江交匯處的涪陵區,是重慶的傳(chuan) 統工業(ye) 大區。區委、區政府緊扣重慶現代製造業(ye) 集群體(ti) 係發展規劃,繪製了涪陵區“2349”現代製造業(ye) 集群發展藍圖,聚力打造先進材料、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輕量化部件兩(liang) 個(ge) 千億(yi) 級主導產(chan) 業(ye) 集群,升級打造食品及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3個(ge) 五百億(yi) 級支柱產(chan) 業(ye) 集群,創新打造現代中藥及生物醫藥等4個(ge) 百億(yi) 級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壯大前沿新材料、生物製造等9個(ge) “新星”產(chan) 業(ye) 集群。2023年,涪陵實現規模以上工業(ye) 產(chan) 值2471億(yi) 元,同比增長6.7%。

  山區庫區資源稟賦各不相同,強縣富民之路也各不相同。雲(yun) 陽縣立足縣情重點發展裝備製造、能源電子和綠色消費品三大產(chan) 業(ye) 集群。2022年,雲(yun) 陽地區生產(chan) 總值和投資增速均居全市第一;2023年,全縣市場主體(ti) 曆史性突破11.5萬(wan) 戶,重點發展的三大產(chan) 業(ye) 集群總產(chan) 值超過300億(yi) 元。今年一季度,雲(yun) 陽新增城鎮就業(ye) 同比增長了61.5%。

  近日,記者走進位於(yu) 重慶梁平高新區的重慶渝玫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隻見5條生產(chan) 線全力運轉,工人們(men) 正忙著生產(chan) 、打包火鍋底料、自熱火鍋、青椒醬等產(chan) 品,呈現出一派趕訂單、忙生產(chan) 的火熱場景。“今年一季度,我們(men) 接到不少上百萬(wan) 元的大訂單,算得上是‘開門紅’,給我們(men) 鼓足了信心。”該公司執行董事吳文梅介紹,目前,公司產(chan) 品訂單充足、產(chan) 銷兩(liang) 旺,陸續還接到不少新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三季度。

   完善縣域功能:讓縣城容得下、留得住人

  豐(feng) 都縣的戶籍人口是85萬(wan) ,常住人口隻有56萬(wan) ,過去10年常住人口減少了9.2萬(wan) 。人去了哪裏?為(wei) 什麽(me) 縣城留不住人?為(wei) 什麽(me) 農(nong) 業(ye) 人口轉移舍近求遠?……2022年,新一屆豐(feng) 都縣委提出“豐(feng) 都八問”。

  “‘豐(feng) 都八問’是重慶山區庫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的普遍問題,也是強縣富民首先要解決(jue) 的問題。”豐(feng) 都縣委書(shu) 記張國忠說,“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培育發展縣域經濟,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通俗地說,就是要補齊縣城的工位、學位、車位等功能短板,切實提高縣城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隻有這樣,縣城才容得下人、留得住人,真正成為(wei) 促進以人為(wei) 本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ti) 。”

  秀山縣過去缺少優(you) 質教育資源,很多學生都選擇在外地讀書(shu) 。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往返學生和陪讀家長都要擠滿一趟趟“學生專(zhuan) 列”。2009年,秀山投入近2億(yi) 元修建高級中學,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用人政策和“多勞多得、優(you) 級優(you) 酬”的績效辦法吸引教師。截至2023年,12屆畢業(ye) 生中有超過1.2萬(wan) 人進入重點本科院校。如今那列搭載外出擇校學生和家長的“學生專(zhuan) 列”早已停運,名聲在外的“秀山教育”還吸引了上萬(wan) 名縣外學生前來求學。

  2022年3月,墊江縣周嘉鎮16個(ge)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共同出資組建了一家業(ye) 務涵蓋小微工程、養(yang) 老服務、市政環衛、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等多個(ge) 領域的“強村公司”。截至目前,這家公司已實現營業(ye) 收入3500餘(yu) 萬(wan) 元、利潤320餘(yu) 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分紅160萬(wan) 元,村均實現收益超過10萬(wan) 元,帶動農(nong) 戶增收780餘(yu) 萬(wan) 元。“我在公司每個(ge) 月有1000多元工資,每年還有四五千元分紅。家裏的債(zhai) 務不光還清了,還有了一點小積蓄。”周嘉鎮勤勞村脫貧戶王良平說。

  據墊江縣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委書(shu) 記、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委主任李德飛介紹,墊江鼓勵以村集體(ti) 聯合投資入股的形式抱團組建市場化經營主體(ti) ,增加群眾(zhong) 收入,發展壯大集體(ti) 經濟。目前全縣已累計發展鎮村兩(liang) 級“強村公司”157個(ge) ,2023年全縣村集體(ti) 經濟組織經營性總收入突破1億(yi) 元,其中10萬(wan) 元以上的村占比達89%。

  豐(feng) 都縣以“新農(nong) 人”為(wei) 抓手推動鄉(xiang) 村發展帶動強縣富民,以和美鄉(xiang) 村為(wei) 重點推動鄉(xiang) 村建設打造宜居家園,以家庭建設為(wei) 基礎推動鄉(xiang) 村治理促進基層穩定。全縣71家“強村公司”建成共富農(nong) 場220個(ge) ,村集體(ti) 經濟經營收入平均超過30萬(wan) 元,帶動農(nong) 業(ye) 市場主體(ti) 同比增長490%,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4%。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1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