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進程的文學呈現——讀報告文學集《黔村行記》
作者:顏同林(係貴州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報告文學這個(ge) 文體(ti) 的一個(ge) 突出特點是能與(yu) 火熱而複雜的時代生活同頻共振,像晴雨表一樣,可以真實、客觀而又迅速地反映當前社會(hui) 生活的各種潮流與(yu) 實踐。歐陽黔森的報告文學集《黔村行記》(貴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沿襲了作家行萬(wan) 裏路、眼見為(wei) 實、多看多思的創作理念,是他曆時一年多在貴州數十個(ge) 縣區開展一線調研的新收獲。作品盡管在題材上隻涉及貴州鄉(xiang) 村,但在理念上仍然關(guan) 注全國範圍內(n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方針、政策、背景,彰顯了上下貫通、點麵結合、以小見大的思維之力。在走進黔村之路上,作者重點將目光聚焦於(yu) 一二十個(ge) 特色村寨,緊緊抓住脫貧攻堅後農(nong) 戶返貧監測、人均收入、村企發展、農(nong) 戶還貸、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等議題,可謂有的放矢、心係民生。
村落敘事的篇章結構,連接著曆史與(yu) 現實、城鎮與(yu) 鄉(xiang) 村,這是《黔村行記》的一個(ge) 鮮明特色。村落敘事在當下同類題材文學中並不鮮見,這樣容易將社會(hui) 風貌、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等安置在特定的時空中,以既“見木”又“見林”的方式呈現出時代變革。全書(shu) 分為(wei) 四個(ge) 部分,村莊敘事一以貫之,每一個(ge) 單篇都涉及幾個(ge) 黔地村莊。比如《高原醒了》中涉及花茂村、刀靶村、團江村、坪塘村、化屋村、普梯村等一批特色村寨;《風景這邊獨好》涉及腳堯村、白岩村、石板村、瑤山村等村寨。《天塹變通途》則是以交通為(wei) 經緯,在公路、高速路、橋梁等書(shu) 寫(xie) 的餘(yu) 墨中帶出一些村莊,如與(yu) 壩陵河大橋相鄰的壩陵村,與(yu) 花江大峽穀大橋為(wei) 鄰的花江村,或詳或略,都以特色村寨見長。這些村莊獨特而典型,既是現實中煙火彌漫的地理意義(yi) 上的村莊,也是富有詩情畫意的“文學的村莊”。它們(men) 被賦予了文學的典型意義(yi) ,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響亮音符。這些村莊既作為(wei) 貴州鄉(xiang) 村的現實符號而存在,也作為(wei) 文學書(shu) 寫(xie) 的審美符號而存在。
在《黔村行記》中出場的人物並不太多,往往一個(ge) 村莊隻出現幾個(ge) 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他鄉(xiang) 土人物都是作為(wei) 整體(ti) 被虛化處理。在塑造人物或講述人物經曆時,作品的筆觸真實而樸素,又有韻味。作者多年在黔地從(cong) 事文藝創作的經曆和背景,如寫(xie) 小說、報告文學、散文,如參與(yu) 拍攝電影、電視劇等生活經曆和工作經曆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且與(yu) 貴州鄉(xiang) 土的變革曆程和生活的基本麵貌多維關(guan) 聯。作者用心描摹這片土地的風韻和習(xi) 俗,用情書(shu) 寫(xie) 這片土地的人與(yu) 事,一邊走村過寨,一邊見人見事。鄉(xiang) 村能人、新人,以村幹部、駐村書(shu) 記和創業(ye) 行家裏手為(wei) 主體(ti) 。在人物訪談中,作者還往往召開各種形式的院壩會(hui) ,將鄉(xiang) 村的人物進行點麵結合,從(cong) 而了解更多的村貌和民情。在刻畫人物時,立足鄉(xiang) 村能人新人的事功、作為(wei) 而不惜筆墨。村寨幹部、創業(ye) 能手、普通勞動群眾(zho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力軍(jun) ,有產(chan) 業(ye) 、有幹勁、有憧憬是他們(men) 精神風貌的底座。作品以文學的方式提供了一個(ge) 重要啟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柱子立在鄉(xiang) 土之上,延伸在這些鄉(xiang) 土人物身上,他們(men)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黔村行記》還立足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變遷來書(shu) 寫(xie) ,全書(shu) 的基調歡快、明麗(li) 。譬如《天塹變通途》《高原醒了》敘寫(xie) 自己開車調研之旅,或明寫(xie) 或暗寫(xie) 貴州交通之變,大有輕舟已過千百村的快意,從(cong) 花茂村到普梯村再到紅星村,縱橫多個(ge) 市州,千村萬(wan) 戶入夢來。《黔村行記》的主線之一是圍繞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的大小、多少來切入,有回顧也有遠眺。《高原醒了》以“醒了”立意,突出經濟因素,選材典型。《天塹變通途》以“交通”為(wei) 抓手,一切因路而興(xing) ,立意深遠。“我”行走在貴州大地上,滿眼是黔地的新人新事。從(cong) 村寨到村民,從(cong) 過去到現在,“醒了”的高原、“變平”的貴州呈現貴州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書(shu) 寫(xie) 作出有益探索。
《黔村行記》以報告文學的方式,回答了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如何在黔地火熱實踐的問題。這是一部為(wei) 黔地鄉(xiang) 村立足當下、追求美好生活鼓與(yu) 呼的作品,飽含泥土的呢喃之音和大山的回響之聲。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10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