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學校越來越精彩
北京市西城區探索實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
家門口的學校越來越精彩
本報記者 潘俊強
核心閱讀
近年來,麵對義(yi) 務教育在校生人數迅速增長、教育需求急劇增加的情況,北京市西城區探索實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將一批規模小、社會(hui) 認可度有待提高的學校打造成精品特色學校。校園更美麗(li) 、課程有特色、資源更豐(feng) 富,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北京市西城區的基礎教育一直廣受關(guan) 注。近年來,西城區義(yi) 務教育在校生人數迅速增長,急劇增加的教育需求與(yu) 有限的教育資源之間存在矛盾,特別是老城區有限的空間製約著學校品質的再提升。
為(wei) 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西城區探索實施“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將一批規模小、社會(hui) 認可度有待提高的學校打造成精品特色學校。西城區委書(shu) 記孫碩表示:“堅持義(yi) 務教育擴優(you) 提質,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不讓任何一所學校掉隊
麵對教育需求急劇增加的現實,西城區全麵保障學位供給,累計新增義(yi) 務教育學位7萬(wan) 個(ge) ,其中優(you) 質學位超過80%。“雖然西城區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達到較高水平,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西城區教委主任蔡冬梅表示。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王小工也有同感。他曾被邀請到西城區參加一場特別的會(hui) 議,與(yu) 其他8名建築師參加部分學校校園改造工作。“剛進會(hui) 場時,我還納悶,西城區的學校都挺好,還需要改造?”王小工在會(hui) 後領到兩(liang) 所學校的改造任務。
隨後通過現場踏勘、與(yu) 師生座談,王小工才發現,一些學校是“擠”在胡同裏的“老破小”,校園建設年代早,存在空間不足、使用效率低下等一係列問題。
“這些學校的情況,既是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也是曆史積累的‘老大難’問題,是推進基礎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的痛點,也是西城區教育的攻堅任務。”蔡冬梅表示,西城區推進基礎教育更高質量發展,不會(hui) 讓任何一所學校掉隊。
2022年8月,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西城區推出“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對19所辦學規模較小、基礎相對薄弱、社會(hui) 認可度有待提高的中小學進行整體(ti) 提升。力爭(zheng) 經過2至3年的努力,將19所學校打造成為(wei) 教育有特色、發展有品質、校園有顏值、辦學有風格的精品特色學校。
“‘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是要抬高基礎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的底部,而不是削峰填穀。”蔡冬梅說,該項目與(yu) 學區製、集團化辦學、小學精品學校聯盟等共同發力,會(hui) 把西城區教育這張名片越擦越亮。
全區“一盤棋”協同解難題
“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需要多部門共同發力。為(wei) 破解跨部門協調難題,西城區委、區政府提級高位統籌,各部門街道“一盤棋”協同解難題。
在西城區,區四套班子19位領導擔任19所學校的名譽校長,靠前指揮出實招,以實際行動帶頭解決(jue) 學校辦學困難和發展難題。同時,區教委為(wei) 每一所項目校配備聯絡員,做好上下左右的溝通工作。
坐落於(yu) 米糧庫胡同內(nei) 的什刹海小學曾經辦學空間擁擠,但這樣的情況已成為(wei) 過去。什刹海小學校長張東(dong) 兵指著附近的一處四合院說,“多虧(kui) 區裏協調,將一處新近騰退的房屋給學校使用。”
“聚焦學校發展需求,我們(men) 還建立了部門協同推進機製。”蔡冬梅說,通過聯席會(hui) 議,實現教育、規劃、財政等各部門高效協同,給予學校政策、項目、資金等多方支持。
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為(wei) 每所學校解決(jue) 發展難題,引進發展所需的各項資源。在項目製的牽引帶動下,有的迎來了組團流動的幹部隊伍,有的獲得了課程與(yu) 教研資源……
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兼任項目校青年湖小學校長,與(yu) 他一同到青年湖小學的還有北京小學的多名業(ye) 務骨幹。“組團流動是為(wei) 了更好解決(jue) 優(you) 質均衡發展中的實際問題。”李明新將先進的辦學理念引入學校,並推動其更名為(wei) 北京小學金中都分校,成為(wei) 教育集團成員校,享受更多優(you) 質教育資源。
“我們(men) 充分發揮名校長的優(you) 勢,為(wei) 項目校選優(you) 配強領導班子,並將中層幹部培養(yang) 納入教育係統‘千人工程’,形成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幹部梯隊,提升學校發展的內(nei) 驅力。”蔡冬梅說。
西城區還通過整合文旅、高校等資源,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提供課程資源、送展到校、藝術培訓、科普教育等“菜單”,供學校選擇,進一步豐(feng) 富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內(nei) 容,助力學生全麵成長。
建設精美校園凸顯特色優(you) 勢
走進改造後的北京師範大學京師附小校園,處處煥然一新。去年暑假,京師附小重建了校史展區,還增設了空中廊橋等文體(ti) 活動設施。
“校園環境也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王小工說。據介紹,在校園空間改造提升項目中,設計師充分考慮學校的曆史底蘊和文化特色,將學校建築與(yu) 城市曆史風貌、學校文化特色相融合,著力建設精美校園。目前,已有17所學校實施了校園空間改造提升項目。
“‘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重在校校精彩、校校擁有獨特之美。”蔡冬梅說。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學校依托曆史底蘊、文化優(you) 勢和校內(nei) 外資源,打造特色項目。當前,項目學校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課程體(ti) 係,受到學生歡迎。
在北京小學金中都分校的教學樓內(nei) ,記者看到,4個(ge) 樓層以四季劃分,呈現4種顏色,每一層樓道內(nei) 的文化設計都展現著“四季節日課程”開發與(yu) 實踐的階段成果。“改造後優(you) 美的環境、有趣的特色課程讓學校的口碑越來越好。”北京小學金中都分校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胡曉娟說。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學校實現了管理隊伍、教師隊伍、課程資源、辦學品牌等多方麵發展。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業(ye) 和身心的共同成長,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也逐步提升。
今年以來,西城區推出“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項目升級版,引入來自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等機構的專(zhuan) 家成立智囊團。目前,專(zhuan) 家團隊正聚焦學校管理、課程建設、教師發展、教研科研、數字賦能等內(nei) 容開展調研並定期深入學校指導,為(wei) 項目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全程專(zhuan) 業(ye) 保障。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西城區教育的百花園裏,我們(men) 力爭(zheng) 打造百花齊放、競相爭(zheng) 豔的和諧教育生態,加快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的進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孫碩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