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圈粉”年輕人的化妝品小樣真假難辨、維權難 “小樣經濟”是餡餅還是陷阱?

發布時間:2022-02-24 08:47: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2月23日消息(總台央廣記者任夢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化妝品小樣就是人們(men) 常說的“試用裝”,是品牌商家為(wei) 新品推廣、優(you) 惠促銷贈送給消費者使用的產(chan) 品,一般不專(zhuan) 門對外銷售。但在現實生活中,化妝品小樣不僅(jin) 成了美妝行業(ye) 的“網紅”,還逐漸形成新的零售業(ye) 態,有的商家甚至專(zhuan) 門以化妝品小樣為(wei) 銷售賣點,頗受年輕人歡迎。化妝品小樣熱銷的同時,假貨多、出現糾紛維權難等問題也逐步暴露。化妝品小樣能進行買(mai) 賣嗎?消費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當消費者在櫃台或官網等正規渠道購買(mai) 美妝產(chan) 品時,店家通常會(hui) 贈送一些小樣作為(wei) 禮品。不少消費者認為(wei) ,這樣的產(chan) 品,不僅(jin) 方便攜帶,還更便宜。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比如在辦公室放一套,出差需要一套,這種場合比較多,如果每個(ge) 地方都買(mai) 正裝太貴了,(小樣)比較方便攜帶。”

  舉(ju) 個(ge) 例子,如果購買(mai) 某大牌麵霜,一瓶60毫升的正裝將近2800元,一隻7毫升的小樣200元左右,買(mai) 9個(ge) 小樣,63毫升不到2000元,超過了一個(ge) 正裝產(chan) 品的量,價(jia) 格還便宜不少。

  但問題是,幾乎所有美妝產(chan) 品的小樣上都標著“非賣品”,禁止零售,那麽(me) 互聯網平台,甚至線下實體(ti) 店公開銷售的小樣又是哪裏來的?一家專(zhuan) 門銷售化妝品小樣的實體(ti) 店客服說,他們(men) 賣的都是正品,是從(cong) 化妝品專(zhuan) 櫃進貨的。

  除了實體(ti) 店,還有不少網店,甚至是一些個(ge) 人成立、沒有化妝品銷售資質企業(ye) 的微信公眾(zhong) 號也在通過各種渠道銷售化妝品小樣。

  不少品牌稱,公司並沒有給這些店鋪化妝品小樣的銷售許可。

  店鋪甲:官方沒有授權給他們(men) ,建議您還是找一下購買(mai) 地。

  店鋪乙:因為(wei) 小樣也是在專(zhuan) 櫃售賣,我們(men) 這邊沒有查詢到您說的店鋪的相關(guan) 信息。

  一位美妝業(ye) 內(nei) 人士向記者介紹,目前市場上的正品小樣基本流出渠道分為(wei) 三類:經銷商截留、櫃員截留和境外小樣產(chan) 品。“第一種是品牌方對它的經銷商有配贈,經銷商可能會(hui) 把配贈作為(wei) 它的利潤點拿出來進行售賣。第二種可能是從(cong) 專(zhuan) 櫃流出,櫃員對於(yu) 小樣的贈送有直接決(jue) 定權,可能就是該贈送給顧客的不贈送了,自己收起來了。第三種可能會(hui) 從(cong) 國外進貨,國外的渠道也有這樣的(小樣配送),可能就會(hui) 把小樣進行銷售了。”

  如果消費者運氣好買(mai) 到的是上述非正規渠道的真貨,正常使用還不受影響,但有些商家打起了私自分裝,甚至另外購買(mai) 外包裝重新組裝的算盤。分裝環境是否幹淨?有沒有混入其他雜質?商家裝的是不是正品?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區分。

  一位美妝業(ye) 內(nei) 人士說:“有人專(zhuan) 門去做這個(ge) 事情,我去幫你買(mai) 了正品回來後,我自己買(mai) 分裝的小盒,比如口紅,很容易能在國內(nei) 找到各種各樣的包材,我按照正品的樣式去訂購一批包材或者小盒子,我把它分裝出來,然後進行售賣,這種重新再包裝的過程是否符合化妝品的生產(chan) 標準?是否保證它裏麵不會(hui) 有細菌病毒?或者買(mai) 來的原料可能是正品,但它可能是過期的,這是很難區分的。”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介紹,按照《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規定,化妝品業(ye) 務的經營商家必須要建立完整的進貨查驗記錄,才能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一些賣家對進貨渠道含糊其詞,這是說不過去的。“賣出去的產(chan) 品也要做好真實和完整的記錄。比如你從(cong) 哪裏進的貨,賣家的主體(ti) 信息、它的備案,以及出廠證明,這些信息都要完整記錄。賣出了多少產(chan) 品同樣也是要有記錄的,而且這種記錄要保證一定的期限,確保以後可以追溯。像賣這樣的化妝品小樣肯定是違反了《化妝品監管條例》,因為(wei) 它本身就寫(xie) 著‘非賣品’,有的甚至連批號都沒有,這樣的情況,品牌方肯定是不可能正式授權的。”

  陳音江說,消費者如果通過群聊、私聊等非正規渠道購買(mai) 化妝品小樣,一旦遇到問題,維權非常困難。“如果你是通過一些非正規渠道買(mai) 到了假冒偽(wei) 劣的產(chan) 品,品牌方可能會(hui) 拒絕承擔相應的賠償(chang) 責任,到時候你去找商家的時候,本身你的渠道不正規,可能很難提供相關(guan) 的證據,甚至有可能都找不到商家,維權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消費者還是要通過正規的渠道去購買(mai) 。”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