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95後”建築設計師加班過度猝死?別透支年輕的生命
近期,上海一企業(ye) 1996年出生的設計師被曝或因加班過度在出租屋內(nei) 猝死,引發關(guan) 注。事發後,涉事企業(ye) 發出三連否認:“非工作時間、非工作地點、非工作原因”,但該員工生前和好友的聊天記錄顯示,“加班”“熬夜”“通宵”“死亡”等詞頻現,今年1月更是有“真要死了,周周通宵”等記錄。高強度的加班與(yu) 猝死,是否存在關(guan) 係?答案還需進一步調查和論證。
正值青春年華,生命戛然而止。這樣的悲劇令人噓唏,更發人深省。他的逝去,為(wei) 年輕人敲響健康警鍾,也為(wei) 用人單位敲響法治警鍾!
生命不能透支,休息必須保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明文規定:“用人單位由於(yu) 生產(chan) 經營需要,經與(yu) 工會(hui) 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ti) 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勞動者合法權益不容侵犯,畸形加班文化當休矣。勞動法落地,離不開合力共為(wei) 。年輕猝死現象,需要引起全社會(hui) 的高度重視。年輕人應勞逸結合、加強運動、合理膳食,養(yang) 成良好的生活習(xi) 慣;用人單位應多些人性化關(guan) 懷、多些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不能讓“拿命換錢”成為(wei) 勞動者的常態;相關(guan) 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監督和日常檢查機製,讓勞動法在顯性或隱性的“996”麵前顯現出足夠的震懾力和約束力。
任何時候,企業(ye) 發展都不應該以犧牲員工健康為(wei) 代價(jia) 。讓勞動者超時工作、透支健康,無異於(yu) 竭澤而漁。關(guan) 愛勞動者,為(wei) 奮鬥打上健康底色,或才是讓勞動者和企業(ye) 方實現共贏的良方。(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胡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