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人參與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
記者從(cong)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hui) 獲悉,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落地實施的一體(ti) 化出行服務平台——北京交通綠色出行一體(ti) 化服務平台(MaaS) 用戶已超3000萬(wan) 人。該平台能夠為(wei) 市民提供行前決(jue) 策、行中引導、行後激勵等全流程服務。目前,參與(yu) 綠色出行碳普惠活動的用戶突破100萬(wan) 人,累計碳減排量近10萬(wan) 噸。同時,活動轉化21%的綠色出行觀望者開始參與(yu) 綠色出行,市民綠色出行意願顯著提升。
上億(yi) 人次
冬奧期間享受出行服務
自2019年起,北京MaaS平台依托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等社會(hui) 化出行服務平台,為(wei) 公眾(zhong) 提供了出行一體(ti) 化規劃、實時公交查詢、公交/地鐵擁擠度查詢、未來用時查詢等多樣的出行服務。其中,實時公交功能改善了“公交+步行”組合方式出行體(ti) 驗。
市民王先生說,他過去每天上班需要提前20分鍾出門,步行到公交站等待公交。但如今,隻需出門前在MaaS平台上查詢公交實時到站信息,提前5分鍾出門就可以正好趕上公交到站。使用MaaS服務一次出行可節約15分鍾左右時間,一個(ge) 月下來能節約10小時,相當於(yu) 多出半天的空餘(yu) 時間。
冬奧期間,北京MaaS平台還上線了冬奧專(zhuan) 用道導航、場館周邊停車引導、出行信息發布、無障礙出行服務等特色功能,累計為(wei) 上億(yi) 人次的出行提供服務。
21%
有效轉移綠色出行觀望者
2020年9月起,本市依托MaaS平台推出了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機製。市民在平台上注冊(ce) 參與(yu) “MaaS出行 綠動全城”活動後,采用公交、軌道、步行、騎行方式出行,自動轉換為(wei) 相應的碳減排量,並可通過MaaS平台兌(dui) 換公交卡、代金券,或捐贈環保公益活動。截至3月23日,“MaaS出行 綠動全城”活動正式注冊(ce) 用戶超百萬(wan) 人,月活躍用戶42萬(wan) 人,累計碳減排量近10萬(wan) 噸。每1噸碳相當於(yu) 一輛燃油車停駛半年的減排量。
同時,活動有效轉移21%的綠色出行觀望者(日常出行主要使用小汽車的群體(ti) )開始參與(yu) 綠色出行,同時轉移13%的綠色出行參與(yu) 者(日常出行中交替使用小汽車和綠色出行的群體(ti) )為(wei) 綠色出行踐行者(日常出行主要采用綠色出行的群體(ti) )。市民綠色出行意願顯著提升。
2.45萬(wan) 噸
高德地圖碳減排量達成交易
當碳減排量到達一定規模後,出行平台作為(wei) 綠色出行碳交易代表,將匯集的碳減排能量交由主管部門審核批準,在北京碳市場進行交易。
2021年,僅(jin) 高德地圖就有2.45萬(wan) 噸碳減排量達成交易,其中1.5萬(wan) 噸與(yu) 北京市政路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所得交易額則全部以公共交通優(you) 惠券、購物代金券,以及公益活動權益等形式,反饋實踐綠色出行的社會(hui) 公眾(zhong) 。
據了解,《北京MaaS行動路線圖》正在編製中,北京MaaS平台今年即將邁入2.0階段。未來,該平台將重點提升以軌道為(wei) 核心的綠色出行一體(ti) 化服務水平,公眾(zhong) 在使用多方式出行時將享受“門到門”的出行體(ti) 驗。此外,該平台還將進一步豐(feng) 富碳普惠內(nei) 涵,持續擴大碳普惠激勵範圍。
新聞鏈接
如何注冊(ce) 獲得個(ge) 人碳能量賬戶?
市交通委、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高德地圖、百度地圖共同啟動“MaaS出行 綠動全城”行動,推出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為(wei) 國內(nei) 首次以碳普惠方式鼓勵市民全方式參與(yu) 綠色出行。市民采用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出行時,應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APP進行路徑規劃及導航,出行結束後即可獲得對應的碳能量,可轉化為(wei) 獎勵,全部反饋實踐綠色出行的社會(hui) 公眾(zhong) 。
具體(ti) 來說,參與(yu) 行動的市民需先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APP注冊(ce) 個(ge) 人信息,獲得個(ge) 人碳能量賬戶。當市民采用步行、騎行的方式出行時,需開啟導航收集碳能量,碳能量以碳能量球的形式呈現,碳能量球將隨裏程增長而不斷變大,行程結束後用戶可即時領取碳能量。若市民采用公交、軌道方式出行,係統將在兩(liang) 天後自動生成碳能量球,市民可在碳能量球生成後7天內(nei) 領取。個(ge) 人賬戶中的碳能量可兌(dui) 換公交卡、代金券,或捐贈環保公益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