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演藝新空間開辟產業新賽道
後浸沒式戲劇《畫皮2677》在繁星戲劇村全新的場景裏上演,沒有舞台,也沒有座位,取而代之的是在“未來”和“古風”之間穿梭變換的情境。觀眾(zhong) 進入劇場的同時成為(wei) 更具有參與(yu) 感和體(ti) 驗感的“戲劇玩家”。本報記者 方非攝
老會(hui) 館、古戲樓,中軸線上的鼓樓、永定門,三裏屯的商業(ye) 街區,王府井東(dong) 安市場,書(shu) 店,酒吧,咖啡館……這些地點看上去似乎毫無共同點,但它們(men) 卻都“有戲”。近一年多來,北京演出行業(ye) 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新型空間悄然出現,為(wei) 疫情之下低迷的行業(ye) 發展開辟新賽道、注入新活力。
老會(hui) 館新酒吧都有戲
2021年9月底,近200年曆史的湖廣會(hui) 館舊址戲樓上演了一場既傳(chuan) 統又現代的沉浸式戲曲演出。演出開始前,觀眾(zhong) 可以在院子裏體(ti) 驗戲曲《西廂案》“劇本殺”,隨後在演出區再看一場匯聚京劇、評劇、昆曲經典折子戲的戲曲專(zhuan) 場演出。老會(hui) 館,新玩法,讓前來體(ti) 驗的觀眾(zhong) 倍感新鮮有趣。
正是這場演出拉開了“會(hui) 館有戲”的大幕,顏料會(hui) 館、台灣會(hui) 館、臨(lin) 汾會(hui) 館陸續上演各有特點的文藝演出,京劇、昆曲、民樂(le) 、雜技、評劇輪番上演,各種旋律在會(hui) 館的雕梁畫棟間縈繞,撣去塵埃喚醒沉睡已久的老房子。北京演藝集團副總經理董寧表示,京演集團承接了“會(hui) 館有戲”多個(ge) 會(hui) 館的內(nei) 容製作,整體(ti) 將圍繞呈現“小而精”“小而美”的演出效果、強化“會(hui) 館文化”的核心概念、著力吸引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注、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文旅融合演出項目四個(ge) 方麵進行深度策劃,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吸引年輕人,讓年輕人走近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帶動文化消費,努力打造演藝新空間。
“會(hui) 館有戲”很新鮮,但有戲的不隻是會(hui) 館。在望京麒麟新天地商街裏藏著開心麻花的磁劇場,觀眾(zhong) 可以從(cong) 逛吃模式無縫切換到觀劇模式;走進三裏屯繁華喧囂的商業(ye) 街區,滿身疲憊的白領可以在愛樂(le) 匯藝術中心欣賞撫慰心靈的燭光音樂(le) 會(hui) ;在西大望路的北化機·
愛工場文創園裏有一家開心麻花的沉浸式戲劇酒吧,觀眾(zhong) 可以在酒吧裏看戲;在前門大街鮮魚口美食街上,遊客們(men) 會(hui) 在眾(zhong) 多餐廳中間發現有一家叫“天樂(le) 園”的老戲樓正在演出時尚京劇;剛剛舉(ju) 行的大戲東(dong) 望·全國話劇展演季中,“戲潤中軸”活動更是腦洞大開,打造沉浸式演出新場景,在鍾鼓樓讓東(dong) 西方戲劇文化碰撞,在前門讓戲劇藝術家與(yu) 風格舞者交匯,在永定門讓戲劇與(yu) 武術邂逅……
劇場不再是台上台下楚河漢界,觀劇也不必正襟危坐,在這些演藝新空間,觀眾(zhong) 正在重新理解自己與(yu) 文化演出的關(guan) 係。
一站式消費留住觀眾(zhong)
在愛樂(le) 匯藝術中心等待親(qin) 子音樂(le) 會(hui) 開場前,來早了的於(yu) 先生先帶著孩子體(ti) 驗了藝術中心的沉浸式VR電影;和朋友一起來的小劉則預備好了要在這裏消磨大半天的時間,先玩劇本殺,再體(ti) 驗沉浸式VR電影,玩累了可以一邊聽燭光音樂(le) 會(hui) 一邊休息;親(qin) 子音樂(le) 會(hui) 、爵士樂(le) 、流行樂(le) ……豐(feng) 富的演出內(nei) 容也讓觀眾(zhong) 舍不得走,有檢票人員發現,有的觀眾(zhong) 一天連聽了三場不同主題的音樂(le) 會(hui) 。
過去人們(men) 進劇場就是看演出,演出結束就離開,但現在許多演藝新空間提供了多元的一站式文化消費,讓人群停留得更久,形成更多消費。在天樂(le) 園,遊客可以通過固定展覽了解京劇的前生今世、唱念做打,知道“四大名旦”“四大須生”,還能看到即將上台的演員在公共空間化裝,如果還不過癮的話就走進劇場看一場演出,還可以在這裏穿上劇裝留影紀念。天樂(le) 園負責人馬瑛瑛說,許多孩子因為(wei) 偶然來到天樂(le) 園認識了京劇,喜歡上了京劇,經常有家長詢問這裏有沒有京劇培訓。看到大家的需求如此強烈,天樂(le) 園從(cong) 去年開始將京劇普及培訓納入經營中,通過幾期訓練班的舉(ju) 辦,馬瑛瑛發現,原來專(zhuan) 業(ye) 的少兒(er) 京劇培訓是一個(ge) 有很大需求的市場,“我們(men) 正在打磨課程,希望給孩子們(men) 提供更好更專(zhuan) 業(ye) 的京劇培訓,讓他們(men) 能夠真正感受到傳(chuan) 統藝術之美。”
用一站式體(ti) 驗留住消費者,也是開心麻花正在打造的戲劇街區想要追求的目標。開心麻花正在與(yu) 王府井集團合作,在東(dong) 安市場打造一個(ge) 兩(liang) 千多平方米的戲劇街區,以戲劇演出為(wei) 主要功能,還有可以逛可以玩的空間,其中包含兩(liang) 個(ge) 沉浸式演出空間,以及輕餐廳、咖啡和戲劇周邊,讓觀眾(zhong) 走進戲劇街區有了更多元化的綜合戲劇體(ti) 驗。也就是說,演藝新空間的經營者在門票收入之外,有了更多元的收入渠道,讓劇場的生存有了更多可能性。正因如此,愛樂(le) 匯藝術中心才能在疫情期間大膽將劇場從(cong) 一個(ge) 增加到了兩(liang) 個(ge) 。
小空間也能有大作為(wei)
幾十個(ge) 觀眾(zhong) 跟隨劇場引導人員走進沒有座位、沒有舞台的劇場,燈光暗下,沒有人知道演員會(hui) 在哪裏出現,有時在觀眾(zhong) 中間,有時就在觀眾(zhong) 身邊……繁星戲劇村的後浸沒式戲劇《畫皮2677》,給了觀眾(zhong) 極大的自由度,你可以跟隨某一個(ge) 演員的步伐奔走在劇場空間,也可以走上前和他一起演戲。
過去的文旅演出,要麽(me) 建一座城,要麽(me) 在山水間構建宏大的演出場所,但這樣的內(nei) 容形式很難在商業(ye) 區、古村古鎮、城市更新片區快速實現,而時下出現的演藝新空間都有一個(ge) 共同點,那就是“小”,有的空間隻能容納幾十個(ge) 觀眾(zhong) ,最多的也不過三五百人。空間小,觀眾(zhong) 與(yu) 演員的距離也變小了,“大劇場裏你聽到演員哽咽了,要想象他哭了的表情,但是在這些小空間的演出裏,你能看到淚珠從(cong) 演員的臉頰滑落,以及演員投入表演中所有情緒的變化。”開心麻花副總裁劉岩表示,今天的觀眾(zhong) 需要更深度的情感體(ti) 驗和共鳴,小空間的體(ti) 驗感和沉浸感更強,也讓觀眾(zhong) 有了更真切的精神共鳴。
從(cong) 經營角度看大型實景演出成本高、運營壓力大,而小空間在決(jue) 策經營上更具靈活性,“小空間也能有大作為(wei) 。”劉岩說,在開心麻花的概念裏,新型演藝空間的劇場未必是傳(chuan) 統劇場的樣子,商業(ye) 綜合體(ti) 和旅遊街區往往沒有現成的劇場,新建專(zhuan) 門的演藝空間投資建造的成本也高,周期長,“我們(men) 可以根據不同的空間去製作不同的內(nei) 容,為(wei) 形狀各異的空間打造獨一無二的內(nei) 容,使之成為(wei) 可以觀看演出實現深度戲劇體(ti) 驗的場所,這就是我們(men) 對演藝新空間的詮釋。”
開心麻花剛剛在磁劇場首演的音樂(le) 劇《致命旋律》,雖然隻是一個(ge) 小劇場劇目,但是在製作上的投入已經不少於(yu) 一個(ge) 中型劇目的投資。這個(ge) 看上去不劃算的投資,其實有著更長遠的規劃,“這部戲要是排出來隻在一個(ge) 劇場演當然很難回本,但我們(men) 可以複製到開心麻花位於(yu) 全國的不同劇場,我們(men) 就是想讓大家看到,小空間也能夠依靠高頻次的演出和優(you) 質的內(nei) 容盈利。”在劉岩看來,開心麻花對演藝新空間的開拓、運營不僅(jin) 是自身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在為(wei) 演出行業(ye) 開辟一個(ge) 新賽道,讓整個(ge) 行業(ye) 看到更多可能性,為(wei) 文化產(chan) 業(ye) 的繁榮發展,為(wei) 文旅、文商旅融合,為(wei) 這個(ge) 時代,推出更多有意義(yi) 的創新和實踐。
專(zhuan) 家點評
延長豐(feng) 富了演藝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
演藝新空間的出現,對於(yu) 藝術本體(ti) 來說,不僅(jin) 是空間的變化,也意味著新業(ye) 態、新場景和新的運營思維,折射的是新時代對藝術的跨界擴容、內(nei) 容與(yu) 空間、觀演關(guan) 係以及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探索的結果。從(cong) 會(hui) 館活化到文創產(chan) 業(ye) 園區中的演藝空間,從(cong) 酒吧+戲劇到消費地標中的藝術空間,藝術與(yu) 城市相互賦能。對演藝產(chan) 業(ye) 來說,新空間的出現延長豐(feng) 富了演藝產(chan) 業(ye) 的價(jia) 值鏈。對城市來說,藝術成為(wei) 空間活化的重要抓手,豐(feng) 富盤活了多種空間資源,這也是文化藝術賦能城市發展的體(ti) 現。
新空間的出現,讓“演藝+”成為(wei) 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和公共文化建設的特色和亮點。表演藝術以另一種方式在走進人民群眾(zhong) 的日常生活,滿足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這些新空間往往也是國潮的觸發地。戲曲、民樂(le) 在新空間中的上演、奏響,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這為(wei) “大戲看北京”構建了更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的同時,也讓演藝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北京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進程中的一抹亮色。
在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城市的建設中,不同空間建築形態、多樣態的沉浸體(ti) 驗所建構的演藝新空間,體(ti) 現了北京豐(feng) 厚的文化積澱和創新探索的精神。健康、有序的新空間建設,需要政策的引導和製度的創新,以及與(yu) 之匹配的創作、管理、運營的人才。以演藝新空間的建設為(wei) 契機,推進演藝產(chan) 業(ye) 從(cong) 政策到行業(ye) 、人才的多方麵創新完善,助力藝術生態的進一步發展,讓藝術更多方麵地實現其對當代社會(hui) 的價(jia) 值,是我們(men) 共同期待的。
(中國戲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係副教授、中國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研究會(hui) 產(chan) 業(ye) 發展部主任胡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