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耄耋老人用5萬張照片記錄“雙奧”
【發生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
【事件看點】 曆時21年,85歲居民何林元拍攝奧運題材照片
在北京,有不少“雙奧”的見證者,他們(men) 用自己的方式參與(yu) 奧運,85歲的朝陽區大屯街道慧忠北裏第二社區居民何林元就是其中的一位。作為(wei) 一名攝影愛好者,何林元從(cong) 2001年至今,拍攝了有關(guan) 奧運題材的照片5萬(wan) 餘(yu) 張,拍攝用的相機換了四代,他自己也從(cong) 花甲走到耄耋。
萬(wan) 張照片展現鳥巢誕生
“這是細雨中的鳥巢,這是雪中的鳥巢,這是夕陽下的鳥巢……”何林元的攝影作品中,還可以看到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下鳥巢不一樣的美,滿滿七冊(ce) 照片,每一張都是他的“寶貝”。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奧運場館的建設備受關(guan) 注。何林元退休前所就職的公司,和鳥巢距離很近,可以清楚地看到鳥巢建築工地全貌,而且他從(cong) 家騎自行車到鳥巢工地僅(jin) 需10分鍾。“占據這麽(me) 有利的位置,我又愛好攝影,為(wei) 什麽(me) 不趁著退休做點什麽(me) 呢?”
何林元在辦公樓的天台找到了一處40厘米寬、探出樓外的“女兒(er) 牆”作為(wei) 拍攝鳥巢的固定機位。這個(ge) 機位在80多米高的頂樓,尋常人站上去可能會(hui) 害怕,可是何林元憑著參與(yu) 奧運的熱情和對攝影的熱愛,每天都堅持來這拍攝鳥巢建設,一拍就是6年。
從(cong) 2002年“窪裏”村騰退,到鳥巢開始打地基……鳥巢誕生的點點滴滴,都被何林元用相機記錄下來。在7年的時間裏,他先後拍了1萬(wan) 多張照片,記錄下鳥巢從(cong) 一片荒地到開始施工,再到最終建成的全過程。
捕捉冰絲(si) 帶最美瞬間
如果說何林元拍攝鳥巢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那麽(me) 拍攝冰絲(si) 帶,則是來源於(yu) 他對奧運的癡迷。
2015年,國際奧委會(hui) 第128次全會(hui) 投票決(jue) 定,北京成為(wei) 2022年冬季奧運會(hui) 舉(ju) 辦城市。得知這一消息,當時78歲的何林元再次決(jue) 定用自己的方式為(wei) 冬奧會(hui) 做點什麽(me) 。
冰絲(si) 帶屋麵長跨約200米、短跨約130米,是目前世界上體(ti) 育場館中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麵。冰絲(si) 帶的每一步進展,建設的每一個(ge) 關(guan) 鍵節點,何林元都時刻關(guan) 注著。從(cong) 2017年冰絲(si) 帶開始施工,到2021年完工,他又拍攝了1萬(wan) 多張照片,記錄下了22條“冰絲(si) 帶”打地基、結構完工到安裝一條條“絲(si) 帶”狀曲麵玻璃幕牆,到最終建成的全過程。
為(wei) 了拍攝冰絲(si) 帶最美的瞬間,何林元經常從(cong) 早待到晚,不懼嚴(yan) 寒酷暑地進行拍攝。一張好的照片,需要合適的角度、天氣、光線等諸多元素,有時候為(wei) 了得到一張滿意的照片,何林元往往要等上幾個(ge) 小時。
在冰絲(si) 帶係列照片中,一張水中倒影的冰絲(si) 帶尤為(wei) 引人注意。為(wei) 了拍攝這張照片,何林元經過多方協調後進入到冰絲(si) 帶施工場地,從(cong) 早上9點一直到下午5點,整整待了9個(ge) 小時,沒有吃飯也沒有喝水的他,一直挨餓受凍地等待著,最終,他拍下了這張十分具有視覺衝(chong) 擊力的照片,定格了心中的最美瞬間。
用鏡頭記錄時代傳(chuan) 遞溫暖
何林元這些年拍攝奧運場館的故事和拍攝的作品被奧運官方特刊等國內(nei) 外多家媒體(ti) 宣傳(chuan) 報道,“鳥巢建設係列照片”也被北京市檔案館收藏,部分作品還被國家體(ti) 育場運行團隊選中,收錄進《精彩2008》禮品冊(ce) 和紀念郵折中,作為(wei) 禮物送給中外來賓。
除了關(guan) 心奧運中心區的變化,何林元還記錄下奧運中心區的各種文體(ti) 比賽活動和遊客暢遊奧林匹克公園的幸福瞬間。同時,他積極參與(yu) 社區各項活動,為(wei) 慧忠北裏一、二社區的攝影愛好者講授攝影課;疫情期間為(wei) 戰“疫”中的社區工作者拍攝了230份組照,並製作成郵折贈送給他們(men) 。“我會(hui) 一直堅持拍下去,用我的鏡頭,記錄奧運、記錄時代,傳(chuan) 遞社會(hui) 溫暖,用光影追隨夢想。”何林元說。
文/付佳 董文輝 圖片由何林元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